我是哈利波特的忠粉,特別喜歡其中JK羅琳生動的想象力,也很喜歡他所塑造的那種生動的魔法世界。 其實食品行業的每一個研發人員都是一個魔法師,我們用自己的靈感以及對生活的感悟研發出一個個創意新品。 有的給大家帶去口感上的享受,有的帶去健康的體驗,有的讓人感覺滿足,有的讓人感覺很刺激,有的產品又會擊中人們心中某處柔軟的地方。 ——娃哈哈食品科學研究院 崔礫礫
5月18日,Hifood創新直播間又迎來了一次行業“智匯”——娃哈哈的“魔法師”給我們帶來了她心中的風味人間精彩分享,受到了數萬人次的圍觀。
有關飲料產品風味創新的模式與新思路,娃哈哈食品產業研究院崔礫礫女士為我們進行了鮮活有趣、深入淺出的剖析與講解。
食品行業中,包裝設計、品牌形象等因素只能算作一種加分項,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他們遵循口味為王的飲食原則。
風味不僅僅是一種生理感受,也是一種心理感受。如最近火熱的《風味人間》,透過畫面和聲音,觀眾可以感受到每一道美食背后豐富的情感和文化。
作為一個地道的北方人,提到酸菜,崔礫礫就會想到媽媽,說到糖水罐頭,她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的是奶奶。
所以風味還是一種記憶,消費者除了在食品中尋找美妙的口感和健康的食材,他們還在尋找一種情感上的共鳴,尋找更深層次的情感紐帶,尋找與珍貴記憶有關的味道。
所以人們對風味的認知既是膚淺的又是深刻的。
跨界融合
青團味風味水、孜然味的果汁、小龍蝦味的茶……(無限想象)嘗試將餐飲美食元素融入飲品;也可以在飲品中加入甜點、餅干、糖果等不同品類的元素,在子品類間進行元素混搭,讓食物飲品互相滲透。
如娃哈哈的“液體面包”格瓦斯,對面包的原料麥汁進行發酵處理,打破常規思維,讓消費者意識到面包的風味也是可以喝到的;再比如,藜麥牛奶粥、啤兒茶爽等單品,都是跨界融合的典型代表。
感官嫁接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愈發重視飲料“體驗”,感官體驗讓飲料更具魅力。
如網紅臟臟包,帶來視覺反差感;英國薰衣草干杜松子酒,嗅覺嫁接到味覺,薰衣草味道到薰衣草口味;薄荷味碳酸飲品,薄荷給人帶來一種清涼的體驗,給人帶來溫度錯覺。
對感官元素的巧妙運用和轉化使新產品獨特、令人興奮和愉悅,運用得當便能激發消費者獵奇心理。
風味塑造
提到AD鈣,它是一代人的味覺記憶,長久的飲用史已經足以讓它成為一種風味代表,AD鈣奶味的鐘薛高正是對此的運用;
再如,可樂味的薯片,紅牛味的餅干,沙士味的咖啡,本身它們不是一種口味,只是在長時間的流行中演變成一種人盡皆知的風味。這些經典單品的塑造最后都變成了風味詞典中的專有名詞。
自然“純”體驗
以其0卡、無糖的茶葉口感而出名的東方樹葉,曾被入選中國最難喝的十大飲料之一,然而就是這樣一款飲料,依然受到不少人的喜愛。足見消費者對自然、醇正口味食品日益增長的需求。
再如,0糖、0香精、0卡、0防腐劑的安化黑茶,一茶以及娃哈哈pH9.0蘇打水天然植物精萃,都是消費者追求極致原味歸宿。
質感創新
根據益普索數據顯示,78%的消費者關注乳品的口味與口感。他們渴望泡沫和奶油狀等出乎意料的質地,意外的質地能夠增加飲料的層次感;具有“咀嚼感”的飲料也是探索的方向。
如固液氣三種狀態融合的泡泡樂——冒泡的果汁果凍,搖一搖后變成固態,以及樂事氣泡味的薯片、Califia Farms充氮燕麥奶拿鐵都給人以質感上的創新,讓人眼前一亮的同時,也推動技術革新。
技術創新
隨著食品工藝的進步,技術創新帶來的風味創新不容小覷。如娃哈哈優的乳兩道發酵工藝的運用:第一道36小時乳酸深度發酵,第二道酵母發酵,帶來豐富口感;
尖端研磨工藝在娃哈哈植物蛋白飲品——九種堅果中的運用,帶來細膩口感;再如喜茶往其飲品中加入氮氣,變得濃郁又順滑。這些口感體驗,都通過技術創新得以實現的。
基于對食品飲料主要消費群體(18-26歲年輕人)特征關鍵詞的提煉和研究,我們會發現他們的消費心理大致有以下特點: ○ 討厭說教,更喜歡不言而喻的概念傳達; ○ 顏值至上,包裝觸發消費,喜歡社交分享; ○ 獵奇心理,對新鮮事物有著很大的包容性,愿意去感受、嘗試; ○ 探尋記憶中的味道;對好喝又營養的追求……
經典甜味是消費者的家,消費者不僅能在經典的甜點主題中找到安慰,還能在甜味中找回童年的回憶。如帶有團圓意味的中式甜點:月餅、湯圓、麻薯……再如共性記憶中“童年味道” :棉花糖、熱可可、高樂高、AD鈣奶……
一言以蔽之,復古風味是一種記憶中的風味,人們會一直懷舊,它也永不過時。
DATA100數據顯示,疫情過后,人們在購買商品時更關注健康、環保、天然、新鮮等因素。
于是越來越多天然風味被引入到了飲品中,如超級食物:牛油果、鷹嘴豆、藜麥、奇亞籽;藥食同源:百合、紫蘇、酸棗仁、肉桂、淡竹葉;天然草本:接骨木、玫瑰、薰衣草、洋甘菊;泥土風味:蘑菇、甜菜、無花果、茶、松樹、香草等等。
從具體產品來看,則有Liv生姜和姜黃根粉燕麥飲料——提高免疫力GT’s;柑橘接骨木花氣泡水——可寧神、聚集能量;木槿花氣泡水——有助于機體平衡、頭腦清晰等等。
1980、2018中國吃辣版圖
辛辣味往往和地域特色菜肴相聯系,川菜、東南亞菜、拉丁美洲風味不僅為消費者帶來了異國風味,更提供具冒險精神的感官體驗,各式辣味在飲品中產生的化學反應會如何…有待我們去嘗試。
相關數據顯示,休閑快餐廳菜單上的亞洲風味食品的年增長率接近 30%;在過去四年中,抹茶口味的產品增長了 520%。
以喜茶為例,喜茶2018年推出了與成都本地化食材結合的限定產品,將麻婆豆腐、擔擔面、口水雞、茉莉花茶、冰粉醪糟、藤椒還有五糧液等當地人熟悉的元素融入喜茶產品。
此外,還有比利時藍青口薯條、新西蘭奶油蛋白甜餅、墨西哥玉米卷、加拿大牛油蛋撻為代表的異域風味也在不斷走入大眾視野。
咸甜
甜咸結合成為餐飲行業的一個經典風味,咸中帶甜的中式烹調,或更能吸引期望從熟悉的產品中品嘗到不一樣風味的消費者。
口感甘甜微酸 外帶有咸味的閑小柑
辣甜
辣增加了甜感的層次,給予味蕾更高級的體驗,除了辣椒,還有大量食材能賦予食物辛辣味,大蒜、洋蔥、老酒、生姜、黑胡椒、小茴香……
主打解油解辣的蘇打水
鮮
對于中國消費者而言,鮮味不是一個陌生的詞語,用鮮來提升甜感的層次也未嘗不可。現實中,酒中釋放的“鮮味”常常讓人欲罷不能。
如澳洲為大家所熟知的牛油果、澳芒、指橙、斐濟果等,以及還有900多種不為人所知的植物,這里面孕育了多少種風味的可能?因此,各國各地的食材都可作為開發新品的靈感來源。
分享最后,崔女士與我們聊到了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關于娃哈哈現階段最大的壓力。
像現在很流行的氣泡水和碳酸咖啡風味飲料,娃哈哈在很早之前就有研發出新品,但是投放到市場上之后反響并不大。 因此,未來娃哈哈食品研究院將會更多的去思考研發與市場節奏的配合問題。 研究年輕人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去思考新品以一種什么樣的由頭與大家見面,能擊中他們的點,獲得更大的反響。
如何把握市場節奏,讓研發與市場銷售更好的配合,避免“拳頭打在棉花上”,娃哈哈所面臨的問題或是我們每一個企業,每一個研發人士都要思考的問題。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方便面巨頭今麥郎入局自熱食品市場,搶占“宅經濟”紅利(附測評視頻) 康師傅換帥后發布首份全年財報,結果凈利潤大漲36.26%!怎么做到的? 洽洽食品2019營收、凈利潤創新高,休閑零食行業打響突圍戰 高舉方便面高端化大旗,三巨頭誰能更勝一籌? 百事不惜用五十億“熱追”百草味,這個零食品牌做對了什么? 休閑零食巨頭集中爆發,下半場競爭將更激烈 漲價不靈了?涪陵榨菜五年來首次凈利潤下滑
凡注明“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