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外賣頭條(ID:wm88766)
“虧損就虧損吧,補貼還會繼續3到5年”,壯語在前,瑞幸對虧損這件事顯得十拿九穩!
8月14日晚間,瑞幸咖啡宣告第二季度總營收為9.09億元人民幣,凈虧損6.813億元,上年同期凈虧損為3.33億元人民幣!
今年5月,宣布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瑞幸咖啡,一聲敲響了國內咖啡市場20多年的沉寂,一句“中國咖啡和美國咖啡比差距在哪?差在自信。”不知振奮了多少中國咖啡運營商。
然而,在這剛剛過去的1年多里,有多少人觀望瑞幸的神話,又在瞧著他的笑話?
2018年年度財務報告中,瑞幸咖啡凈虧15.98億,卻擠進中國咖啡市場第二名;2019年Q1凈虧5.5億,卻在美國成功上市;Q2凈虧6.8億,門店已近3000家;
照此規律,有業內人士預估,今年瑞幸凈虧將不少于20億!
資本和流量開啟的互搏戰,這一杯,能賣否?
1
資本加持下的瑞幸,外賣業務停滯?
代言人張震、湯唯在電梯廣告里那一句:這一杯,誰不愛?包括新品茶飲代言人劉昊然:啵一口,小鹿茶!形成了瑞幸咖啡最明顯的記憶點。
假如說,明星+流量的營銷,打開了大眾對瑞幸品牌的認知,那么,資本的迅速加持,就引起了整個行業“另眼相看”!
瑞幸咖啡融資一覽表 | |||
時間 | 金額 | 輪次 | 投資人 |
2018.4 | 千萬級 | 天使輪融資 | |
2018.7 | 2億美元 | A輪 | 大鉦資本、愉悅資本等 |
2018.12 | 2億美元 | B輪 | 愉悅資本、大鉦資本等 |
2019.4 | 1.5億美元 | B+輪 |
咖啡、外賣、新零售,瑞幸直逼星巴克、麥當勞、連咖啡開放外賣業務,堪稱行業“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
21世紀初,星巴克在北京開設第一家店,標榜“第三空間”(即咖啡館的社交需求),定價在25——40元之間,營造小資消費情調、輕奢咖啡消費觀念。此舉既篩選了一批高消費人群,又提高了門檻,把中國大普通大眾排除在外。
瑞幸看重咖啡市場痛點,入局新零售,無可厚非。
目前,瑞幸咖啡的外賣業務主要有3種模式:①自有APP;②微信小程序;③2018年12月,搭載美團,上線外賣平臺。
三方發力,瑞幸銷售渠道通暢。但本次數據透露,瑞幸的店鋪種類中,外賣廚房業務由246家縮減至99家,同比減少59.8%。
此前,CEO錢治亞在公開場合表示,瑞幸咖啡的主打模式是快取,并非外送,而是將門店開到離消費者更近的寫字樓和企業。
究其原因,還是成本問題。瑞幸曾透露,送一單外賣的成本是9-10元,其中快遞員收入是7元一單,而消費者支付的是6元一單。這意味著,每成交一單外賣,瑞幸都要承擔3—4元的配送成本。
據觀察,瑞幸在平臺月銷售額平均不超過500單。設置3檔滿減活動,滿39元遞減,配送費滿55元減6元(平均需要點2杯以上飲品)。對比微信小程序,不定期推送1.8折專享券,滿35元即可減免配送費(平均需要點1杯以上飲品)。
瑞幸的傾斜策略一目了然。那么,即使有資本加持,配送成本依舊成難題的瑞幸,縮減外賣,咖啡這條路好走嗎?
2
市場需求:咖啡外賣業務飛速發展
2018年9月,星巴克聯手餓了么開展外賣業務;10月麥當勞打通美團、餓了么、微信小程序加入外賣咖啡戰場;連鎖餐飲品牌如百勝中國推出咖啡品牌COFFii&JOY等,咖啡品牌外賣市場逐漸完善。
2019年7月底,星巴克發布Q3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營收68億美元,同比增長7.93%,外賣銷售額占6%,門店數量增長16%。
星巴克CEO凱文·約翰遜提及了該財季業績增長向好的原因:“原因是我們專注于增強客戶體驗,推動新飲料的創新,并加速擴展我們的數字客戶關系。”
星巴克與阿里巴巴合作,在35個城市的2100家餐廳提供送貨服務。打通會員體系,推動外賣數字化進程。甚至得益于國內外賣業務的發展,在國際市場中,星巴克也開始布局外賣業務。
回到瑞幸Q2財報數據,用戶增長數據最為明顯,該季度累計交易用戶數達2280萬,新增交易用戶590萬,平均月活用戶620萬,同比增長410.6%。
央視財經公布數據,2018年底中國咖啡館數量突破14萬家,而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僅有3700多家,僅占中國咖啡館數量的2.6%;瑞幸咖啡2018年底門店數量達2073家,僅占1.5%。
以此推斷,咖啡市場需求仍然存在巨大缺口。
3
這一杯,誰來愛?
有觀點認為,2019年是咖啡業的分水嶺!
根據CBNData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規模在700億元人民幣左右,約占全球市場的0.5%。中國咖啡消費年增長率在15%左右,預計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銷售規模將達3000億元人民幣,2025年有望突破一萬億元。
今年,喜茶推出咖啡新飲品;coco都可上線咖啡飲品;百勝中國推出的咖啡品牌COFFii&JOY;品牌的持續加入,咖啡成為新領域。
外賣咖啡,又該如何發展?星巴克聯合阿里體系,打通數字化服務,用臻選品牌,和獨立精品咖啡店競爭;
而本土品牌Seesaw和Greybox也開始學習星巴克的選址和連鎖模式,依靠品牌獨立調性吸引消費者。湃客咖啡的高性價比,很容易讓沒有咖啡消費習慣的人埋單。
這一杯外賣咖啡,誰來買,恐怕只有問消費者了。
▼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軍師,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