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炎疫情讓野味不再“香”,人造肉能趁勢興起嗎?

    今年,這場來勢洶洶的肺炎疫情讓國人警醒:“野味”并不香!

    加之去年非洲豬瘟病毒肆虐,導致國內豬肉價格飛漲,“人造肉”似乎有了替代“豬”站在風口上的潛質。

    2月25日,號稱“中國人造肉第一股”的煙臺雙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塔食品”)發布公告稱,雙塔食品與知名“人造肉”企業Beyond Meat簽署了85%豌豆蛋白銷售合同。豌豆蛋白是“人造肉”的主要原料之一,此前雙塔食品主要通過經銷商向Beyond Meat間接供貨豌豆蛋白。
    值得一提的是,自2月12日起,雙塔食品股價一路大漲。截至26日收盤,累計漲幅近58%,收于12.46元/股。

    什么是人造肉?

    人造肉作為近年來新興的食品原料,因其安全性強、易消化且對動物福利和環境副作用小,現已在發達國家大量應用。
    據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方面介紹,根據原料的不同,目前全球范圍內主要有3種不同類型的人造肉。第一類是傳統“素肉”,即傳統的“素食葷做”類產品;第二類是“植物人造肉”,以大豆、豌豆等作為提純植物蛋白,采用生物工程技術,從觀感和口感上模仿真肉;第三類是屬于“細胞培養肉”,即從動物身上提取肌肉組織,然后放入生物反應器進行培育,該技術尚在實驗階段。

    因此,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各種“人造肉”產品,主要以前兩類為主。
    一場關于人造肉的戰爭已經在全球打響。漢堡王在美國7000家門店推出不含動物蛋白的“人造肉漢堡”,肯德基開始試賣人造肉的“素炸雞”,國內首款“人造肉月餅”也在去年中秋節驚艷亮相。
    淘寶官網產品簡介顯示,這款“植物蛋白肉月餅”由上海東區老大房食品有限公司生產,配料包括小麥粉、豌豆分離蛋白、椰子油、橄欖油、飲用水等。
    據下圖示,該款人造肉月餅其主打“0抗生素、0激素、0膽固醇、0動物成分”的理念。

    資本競逐,人造肉真“香”?

    相比國內人造肉市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國外人造肉市場更具規模。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人造肉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大部分人造肉公司如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都集中在美國,但未來幾年肉類替代品的市場規模將穩健增長,預計到202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超50億美元,2022年將超60億美元。同時,人造肉之所以能迅速走紅,一部分原因也就是因為其背后有明星資本的加持。
    在人造肉這個賽道上,大牌投資人云集,其中包括比爾·蓋茨、小李子、李嘉誠、麥當勞、可口可樂和Twitter的高管。

    目前國內市場才剛剛處于萌芽階段。“人造肉具備一定規模的初創企業不會超過10家。”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秘書長薛巖表示。“但是發展很快,基本上每兩個星期,我們都能看到1到2家新的公司出現,還有一些大的食品企業在往植物肉方面轉型。
    金字火腿在2019年10月份表示,公司的植物肉(人造肉)產品經過長時間準備,產品標準已經完成備案,生產許可已經通過審查,現已開始生產,目前在金字火腿天貓旗艦店預售。該產品由金字與美國杜邦公司技術合作生產。
    2019年11月15日,茶飲品牌“奈雪的茶”與國內一家供應商Starfield星期零合作,在深圳開賣人造肉漢堡,日銷量逾150個。
    海欣食品表示,公司部分產品有使用大豆蛋白類原材料,屬于大豆蛋白肉的范疇。人造肉產品相對于傳統自然肉在營養、疾病預防、環境和資源保護方面具備一定優勢,公司對相關領域的前沿技術予以關注和跟蹤,并將積極研究相關技術和產品的轉化應用。
    安井食品表示,近年來公司在植物性肉類替代品原料即大豆蛋白的科研和創新方面一直在做投入,也取得了相當進展。
    三只松鼠表示,市場上的人造肉分為兩種,第一種人造肉又稱大豆蛋白肉,采用大豆拉絲蛋白制成食品,公司的素肉干、素牛肉粒等就屬于該范疇。
    百草味方面透露,企業于2019年6月確定人造肉系列研發項目,首款產品“煙熏小片腸”在今年1月上市。同時百草味方面稱,2020年第一季度,百草味將與杜邦合作,上線第二款人造肉產品——麻辣牛肉口味產品。未來,百草味食品研究院將負責人造肉食品研發,而杜邦將負責人造肉的工藝和食材原料。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人造肉企業會更快崛起,原因是相對于歐美,中國有更豐富的應用場景。“美國植物基的應用比較單一,主要是漢堡、火腿,而中國有自己的飲食文化,有不同的菜系,應用場景非常多,創業機會更多。

    挑戰:市場培育與技術壁壘是最大問題

    面對日益沸騰的人造肉市場,仍然有不少人在冷靜觀望。
    “雖然很多人覺得這是個風口,但是我覺得賽道或者行業還沒有形成,它可能是一條比較窄的賽道,并沒有出現有投資價值的創業公司。”道夫子食品創始人張濤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甚至,已成立十年的人造肉代表企業Beyond Meat至今一直在虧損:2017年收入3260萬美元,虧損3040萬美元;2018年收入8790萬美元,虧損2990萬美元。
    有業內人士分析,問題關鍵是消費市場的接受度,人造肉能否像常規食品那樣形成規模化生產經營,還是取決于消費者的真實消費意愿。
    興業證券數據顯示,中國肉制品消費市場70%都是熱鮮肉和冷凍肉,其中包括了各種蹄、爪、排骨、頭、肉皮、蹄筋、內臟等一系列構成復雜的肉類。而“人造肉”主要包括肉排、香腸、肉丸等,國內消費者的接受度較低。
    如百草味公關部相關工作人員接受財經媒體采訪時表示,現階段推出人造肉產品主要是給消費者嘗新,未來如果國內消費者對這類產品的偏向性強的話,會提升人造肉產品的開發力度。但目前就真實情況來看,國內選擇真肉產品的消費者還是占絕大多數。
    尤其國內“植物人造肉”還處于起步階段,無法與國外大規模研發投入相比。曾推出“人造肉”月餅的珍肉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坦言,如果國外人造肉的口感可打90分,珍肉的“人造肉”只能打70分。
    事實上,在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方面,“植物人造肉”可以通過添加達到與真肉相同,且飽和脂肪含量是可控的。在價格方面,由于初期科研和推廣投入較多,造成“植物人造肉”價格相對較高,但大規模量產后成本必然會下降。
    據了解,美國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的人造牛肉餅定價在每磅12美元-16美元,每斤約合人民幣84元-112元,是我國市場上普通牛肉價格的2-3倍。去年10月7日,金字火腿天貓旗艦店對牛肉味植物肉餅進行預售,規格為220g/盒、每盒2片,2盒原價為176元,嘗鮮價為118元,約合134元/斤。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價格是最大的痛點:“如果營養價值差不多,味道也一般,我為什么要花更多的錢來吃人造肉。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人造肉還處在概念炒作的階段,消費者對其從認知到購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另一方面,朱丹蓬還認為:“雖然雙塔食品欲借力Beyond Meat試水‘人造肉’,但目前國內的‘人造肉’技術仍在起步階段。”朱丹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很多公司都不具備生產“人造肉”的能力,產業尚待開發。
    具體來講,人造肉行業還有兩個問題待解決:一是技術壁壘,現階段國內研發技術仍不足,更多地還要借助國外力量;二是行業也需要一個權威的標準,要杜絕魚龍混雜的品牌出現,甚至是以素食產品蹭熱點的企業,這些都是未來行業規范發展的基礎。
    在2019年8月,香港消委會測試了35款標稱含有大豆或大豆相關成分的預包裝“人造肉(素肉)”,涉及鴻福大佛公、緯紳行、劉中興、順香、新月牌、川之素食、Saturday、M&S等品牌。通過對樣本的基因成分和防腐劑、營養素含量進行測試發現,有12款產品檢出動物基因或動物來源成分,當中4款的包裝標示或聲稱與測試結果不符。
    從長遠來看,技術門檻、成本高企、產能有限、消費觀念、口味偏好等問題都是人造肉企業有待突破的關卡。但“大概五年后,政策端、資本端、產業端以及消費端都會發展得比較成熟,從長遠來看,‘人造肉’行業有很大的潛力。”朱丹蓬認為。

    ·END·
    關注我,給你更多好看!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春節檔告急!食品廠商該如何“止損”?行業人士這樣建議!

    尋找最美戰疫人||“相攜洽比鄰”之洽洽食品

    致敬!食業最美“戰疫人”之娃哈哈篇

    尋找最美戰疫人||“春雨盼春歸”之盼盼食品

    尋找最美戰疫人||“報得三春暉”之三只松鼠篇

    伊利瓶裝水,真的“好飯不怕晚”嗎?

    專訪丨香飄飄董事長蔣建琪:企業的存在不僅是賺錢,更應為人類貢獻價值

    凡注明“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22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2月26日 08:00
    下一篇 2020年2月26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