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餐企組織管理方面的精細化,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
十一期間,海底撈HR在朋友圈宣布,“餐飲行業新一波漲薪潮即將來臨,我們先打個樣”,配圖部分是海底撈所在的84個城市新的薪資標準。
同樣的崗位,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為例,9月2號時,海底撈新改版的薪資標準還停留在4300元,10月11日公開信息顯示,北京薪資已調整為5400元,上海、深圳、廣州調整為5200元。
在人口紅利消退、行業人力緊缺情況下,為了降低招聘難度、提升關注度,漲薪會成為大部分餐飲老板的選擇。
▲鄭州三家餐飲品牌的招聘廣告
服務員綜合月薪“4500-5000”、“4000-5500“、“3500-6000”,從上圖的招聘廣告可以看出,不少基礎崗位的薪資水平,和海底撈差不太多。
《2020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顯示,餐飲行業仍然面臨著“三高”問題,即占比最高的三項成本:原材料進貨成本、人力成本以及三項費用。其中,人工成本以24.4%的增速,排列增速最快之首。
01
全職和兼職比例接近1:2
如今,靈活用工將成為新常態。靈活用工模式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當時,全球經濟大蕭條和二戰,讓美國經濟受到嚴重打擊。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推動了靈活用工模式的發展。
70年代這種模式又流傳至日本。目前,日本仍然是靈活用工最普遍的國家。
快餐品牌薩利亞是一個有代表性的案例。為了應對日本高昂用人成本,薩莉亞實行全職+兼職的用人模式,除了正式員工外,面向職人、學生、家庭主婦等無經驗人群招募兼職,挖掘臨時工的價值。
以廣州薩莉亞為例,其官網顯示,公司的正式員工有1100人,小時工則達2000人,全職和兼職的比例接近1:2。
我國經濟結構升級和疫情催化,加速了靈活用工進程。
“要取消對靈活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引導勞動者合理有序經營。”李克強總理在7月2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專題強調。
政策支持意味著,企業用工結構逐漸告別結構單一的“固定工”,開始向“固定工+小時工/第三方代工”多元模式轉型。
今年3月份,西貝出租2500名員工給盒馬鮮生是個典型案例,在某種程度上,完成了一次靈活用工對市場的教育。
一款以時薪制為主的靈活用工平臺負責人表示,4月份平臺的業務量也有了明顯的上漲。相比于3月,業務量增長了一倍。之后的幾個月,平臺每月的業務量都在增長。最亮眼的數據出現在8月,業務量比上個月增長了343%。
這些數據表明,靈活用工的需求正在廣泛爆發。
02
餐企招人難
前段時間,一個火鍋老板朋友說,他的新店自助鮮魚火鍋準備十一之后開業,我問為什么不趕在十一之前開,還能蹭個節日的光,他苦笑道,招聘還沒到位。
“就這還是從自己其他產業調的人,現在人太難招了。”其實,這是很多老板的痛。
不光是中小飯店用工緊缺,很多星級大酒店和大型連鎖餐飲企業同樣也缺人。招不到年輕人的餐飲企業,已經出現大批聘用“大叔大媽”上崗做服務員。年輕勞動力對餐飲業的認知是什么呢?
1、工作勞累且假期少。餐飲從業者幾乎是全年無休的,工作強度較大,通常情況下生意的日子就在節假日期間,永遠都是在別人放假的時候最忙。
2、薪酬待遇低。餐飲業在社會各行業薪酬待遇中整體水平偏低,由于入職門檻較低,因此注定薪酬也不高。
3、職業沒發展前途。除了廚師和管理崗位,對于普通的服務員來說,在餐飲行業很難學習到讓自己立足社會的知識和技能。
因此餐企想要解決招人困難問題還得從本質原因入手,除了給出相應的報酬之外,還應該給員工有一個好的發展平臺。讓員工真正的感受到自己在這個平臺是可以成長的,是這個企業的一份子。
一方面中小餐企難招人,一方面大型餐企提高了招聘通過率。
《2020雇傭關系趨勢報告》顯示,超過七成的企業,提高了對員工崗位核心職責的要求,以此鞏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對薪酬福利更完善的規模型餐企而言,招聘變得更加嚴格謹慎,招聘通過率低,對全職員工的價值定義,逐漸向兩個方向聚焦:1.綜合型人才;2.專業型人才。
這是一種更務實的選人用人策略,而一些分散的、沒有過高技術要求的崗位,會逐漸轉移給沒有專業度優勢的兼職工或第三方。
03
“精細化管理”成老板新課題
疫情后很多餐廳都會出現,關鍵性崗位人員缺失,人難招、更難用。
這倒逼企業管理和組織模式迭代升級:一人多崗,提升通崗率;劃線排班,優化運營效率;關注更細致的經營指標,根據經營數據,動態增加員工收入。
管理的精細化,對管理者的基礎要求,就是從管理者到經營者的心態和角色轉型。
沒有經營思維時,大家只關注執行結果是否合格,根本不會去考慮成本和效率。
比如廚師崗位,之前關注的是顧客對做的這道菜口味是否滿意,而不關注在切配和儲存、烹飪環節,是否產生了大量浪費(損耗)、因操作過慢讓顧客超時等待。精細化意識充分的廚師,往往會多一個身份:數據專家。
廚師長經常在餐廳走動,和顧客交流,如果有些菜客人剩的比較多,就主動上前詢問客人的意見,比如是因為分量太大還是菜品不合胃口,通過每天統計食材的消耗量和周期性總結,餐廳定期調整菜品設計。
直接體現是,從采購到出品,每一個環節上如何消除浪費、菜品價值如何放大。帶來的結果是,他們在為門店創造收入的同時,還創造等比例的利潤和顧客滿意度。
這是一個崗位的變革縮影,也是對餐飲從業者角色轉型的縮影、餐飲管理升級的方向。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文化。它是社會分工精細化、服務質量精細化對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對餐飲行業來說,要杜絕餐飲浪費,精細化管理至關重要。如精準量化食材搭配分量與比重,建立“剩菜指數”評估體系,階段性優化菜單結構等,都能夠達到減少浪費,實現節約的目標。
小結
未來,企業與員工共同創造新價值——這個餐飲業雇傭關系的內核不會改變。
綜合各項數據來看,未來幾年,在人力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重新定義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鼓勵跨部門協作,優化用人結構、升級管理模式,降低運營管理成本,提升價值輸出效率,是每一位餐飲老板面臨的課題。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火鍋餐見、赫茲餐飲評論、網絡
作者:喬喬、佚名;圖:網絡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多云轉晴;侵刪請聯系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
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5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