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
今年,美國最大食品企業泰森成立了趨勢預測委員會,該委員會由9名來自不同職能部門的專家組成。近日,泰森發布了6大食品趨勢,并認為這些趨勢將推動明年食品行業的消費選擇和品味塑造。
2015年,牛油果吐司風靡全球菜單;2016年,彩虹面包圈在Ins上走紅;2017年,星巴克的星冰樂成為獨角獸,全世界紛紛效仿;到了2018年,夏威夷的Poke Bowl作為新款沙拉意外走紅。2019年,食品行業有以下6種趨勢:
○ 提升健康和美麗的個性化食品
○ 食物謎團解開,透明度高的食物勝出
○ 通過多種形式攝取更多蛋白質
○ 智能技術和食品的力量
○ 食物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
○ 全球風味融合,尋求味覺刺激
01
提升健康和美麗的個性化食品
2019年,更多的人將會策略性地考慮如何“吃”能讓自己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其中最令人興奮的事情之一就是“超級食品”:通過添加積極的、有利于健康的食材來促進現有食品的發展。想象一下,早上喝咖啡的時候,配一塊“智能”零食,讓大腦充滿活力。
健康與養生的發展,不僅僅是由于食物中剔除了那些破壞或不利于身體的食材,還因為其中添加了那些可能帶來健康益處的食材。食品行業——從制造商到零售商再到餐館——將提供更多有益于健康的功能性食品,以應對當前的趨勢。
健腦食品
根據研究和市場調研,到2024年,大腦健康的市場價值預計將達到116億美元。健腦食品是大腦的食物,對于注重大腦健康的消費者來說也是首選。比如墨西哥山藥這種獨特的食材就是這一食品的典型代表。
墨西哥山藥
圖片來源:Mesa Public Schools
促消化食品
消化健康已經成為一個更主流的問題,預計2018年該市場的銷售額將超過49億美元。在消費者的普遍認知里,包括康普茶和各類發酵食品在內的益生菌食品,都是幫助腸道健康的頂級益生菌。2019年的另一個熱門食材是姜黃,姜黃不僅能增加食品風味,據說還有抗炎的功效。
姜黃
圖片來源:Google
美顏食品
食品在“健康美”上的作用正不斷攀升,比如使秀發更油亮、肌膚更柔軟、指甲更結實。2019年,膠原蛋白等成分將更多地被應用于食譜中。一些消費者表示,他們已經感受到骨湯的好處。
圖片來源:Google
先進的分析技術使實時調整和定制飲食計劃成為可能,2019年自主養生將更加個性化。另外,DNA檢測技術也可用于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劃。
02
食物謎團解開,透明度高的食物勝出
如今消費者對食物提出了更多的疑問,比如這蔬菜是本地的嗎?這只雞吃的是什么飼料?這蘋果是純天然且手洗的嗎?消費者距離即時獲得這些問題答案的日子不遠了。
新技術正在為消費者提供食物的背景信息。從農場到飯桌對食物進行跟蹤的概念首先在小品牌中興起,2019年,這將成為很多大品牌的關注焦點。隨著一些零售商和公司追蹤食物的采購到運輸再到進店,像區塊鏈一樣的新技術將使食品行業發生改變。新科技使得消費者可以用智能手機掃描產品條形碼來了解他們眼前這只雞來自哪個農場,經歷了多遠的路途,甚至還能看到養雞農夫的照片。
圖片來源:Google
2019年,大公司將把資源用在提高食品透明度上,在產品的采購和生產環節上培養消費者,同時,除了運用在農場和工廠的層面,這些資源還被用于可持續包裝和產品的清潔標簽上。
39%的消費者說他們愿意購買有著更透明標簽的品牌,并且期待技術在這一領域的發展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03
通過多種形式攝取更多蛋白質
隨著過去幾年流行低碳水、原始人飲食法和生酮飲食,消費者越來越關注整體的健康,這使得他們對所有含蛋白質的物質產生興趣。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以來,牛肉、雞肉、豬肉和火雞的銷量不斷上升,在2018年的時候,達到新高,隨著目前消費者正積極地在飲食中加入更多的蛋白質,這一趨勢將延續至2019年。
如今,肉的新切法和“從頭吃到尾”的方式(動物的每一個部分都被人類利用)逐漸在美國形成趨勢。美國企業多年來將這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出口至海外。
如今,消費者好奇有沒有更多的蛋白質選項。對某些蛋白質的需求,比如蟋蟀和海藻,預計將在2019年繼續擴大,到2023年,僅北美的昆蟲市場將從2018年的4410萬美元擴大至1.53億美元。40%的美國人正嘗試使用更多的植物基食品,這說明植物性蛋白質的市場疆域也會不斷擴大。
圖片來源:Google
2019年,蛋白質的演化會有無限的可能性。人們在努力尋找肉類的完美替代品,植物性蛋白質的口感、質感、外觀也在日益提升,全素漢堡的腳步正在邁向全球。Beyond Meat公司以豌豆,蠶豆和大米蛋白為原料,使用微量的甜菜和椰子油制作肉類替代品,盡管這種在實驗室種培育的蛋白質距離能在雜貨店中售賣還有一段時間,但預期此類蛋白質能夠帶來更多的利潤。
04
能夠“思考”和“溝通”的食物
現如今,所有的東西似乎都開始“智能化”——智能手機、智能冰箱、智能廚房,這些“智能化”對消費者和他們的食物來說意味著什么呢?隨著食品、科技和人在物聯網的環境中不斷產生交集,食品品牌也在尋求新的技術,期望能與消費者產生更好的聯系。
圖片來源:Google
當消費者們開始感受技術和食物融合的力量,一些非常討喜的未來主義小玩意便孕育而生。泰森食品表示,消費者有望在2019見到能與“廚具”對話的食譜APP,還有擁有可以自己閱讀菜譜的“烤箱”,甚至還有能幫助減少食物資源浪費的新技術。
如今,幾乎所有市場上能買到的新設備都內置了智能技術,比如能自動從對流狀態變為烤制狀態的烤箱,能夠跟蹤食物有效期的冰箱等。而食品公司也在努力與這些新技術合作,為消費者創造更多的價值。
雖然亞馬遜生鮮(Amazon Fresh)和JET.COM這些電商巨頭改變了人們購買耐貯存食品和生鮮食品的方式,但直到現在我們才明顯感覺到這種趨勢是如何促使品牌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產品、包裝、分配甚至大批量定制化生產,以適應電商銷售渠道。
圖片來源:Google
05
食物是自我表達的一種形式
作為消費者,你會認真追溯一家公司的過往嗎?比如它從哪里來?它如何對待工人和環境?在危機時刻它是如何回應的?到2019年,公司不再僅僅是公司,它的職責不再是創造一個好產品這么簡單,它還需要回答出這個產品是在哪兒、什么情況下以怎樣的方法制造出來的。
如今,消費者更加青睞那些和自己價值觀相似的公司。對于Z世代(Gen Zers ,1995-2000出生的人)而言,食物不僅僅是營養來源,它還是個人價值觀和自我表達形式的象征。
圖片來源:Google
Z世代是追求自我和真實的一代,他們希望他們購買的食品品牌也有同樣的理念。泰森食品提出:這一代人具有最高的“食品智商”(food IQ),是有機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的最大消費者群體之一,清潔飲食對這一代來說也很重要,新鮮、可持續、正宗的食物也是他們的首選。
在2019年,人們對食品品牌的標簽和社交功能抱有更大的期待,就像對時尚品牌的期待一樣。Z世代希望他們健身背包中的能量棒和他們在課堂上喝的飲料能像T恤和運動鞋上的標志一樣,說出他們的內心宣言。
06
全球風味融合,尋求味覺刺激
2019年食品最大的趨勢就是全球美食風味的融合再加上開袋即食的便捷,比如有嚼勁的辛辣金槍魚卷,加上足量墨西哥卷餅,再配上一些誘人的越南或南美風味,可惜通常只能在餐館中找到這樣的食物。這些全球化的美食融合了不同地域民族的烹飪技術和風味,創造出了全新的美味佳肴,如果能在家里享用,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件興奮的事情。
雖然融合風味的食物早已存在,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只能在餐館吃到,而且,00后中確實有52%的人更愿意去餐館吃飯,35歲以上的也有35%更愿意去餐館。換個角度看,這也為融合風味進入家庭提供了可能。
圖片來源:Google
一些家用食品品牌認識到這種需求后,生產出了比以往更多的創新口味和組合,無論是自家做飯還是在外吃飯,消費者們都愿意把錢花在這些創新口味產品上。
而且,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的孩子似乎總在渴望全新的味道,渴望更加時尚的風味和美食,家長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鼓勵孩子去嘗試意想不到的食物風味。這一改變將繼續激發食品品牌的創意,它對于兒童食物的影響甚至已經覆蓋到了學校的午餐,如今,學校食堂菜單上就算出現辛辣的韓國燒烤和泰國的檸檬雞都顯得很正常。
題圖來源:Kickstarter
英文來源:Tyson Foods
中文編輯:Leila
提示:
*本文FBIF原創首發,歡迎無條件轉發朋友圈。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了解規則。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Whole Foods Market發布2019年十大食品趨勢
獨家 |2019 Innova全球十大食品飲料行業趨勢深度解析
重磅 |英敏特發布2019世界食品飲料趨勢,健康老齡化勢不可擋
FBIF2019
FBIF2019食品飲料創新論壇(點擊查看)以“啟動開放式創新,重獲增長勢能”為主題,將于2019年4月23日-25日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論壇為期三天,第一天為全體大會A 、全體大會B(含CEO論壇)及新品大賞和Marking Awards兩大賽事頒獎禮;后兩天為產品創新A(乳制品、飲料)、產品創新B(零食、超級食材)、營銷創新、創新包裝和食品投融資五個平行分論壇。同期的展區展覽同樣精彩紛呈。
從2014年到2018年五年間,FBIF參會規模迅速完成了近8倍的增長。往屆FBIF吸引了雀巢、百事、可口可樂、億滋國際、伊利、蒙牛等企業參與,被業內伙伴譽為“食品行業達沃斯”。請在后臺“FBIF”菜單欄了解更多信息。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2”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3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咖啡、酸奶、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新零售、特醫食品、調味品、配料、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