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保平:魯菜正在沒落?我不認同這個說法

    14歲就離家學廚的李保平,在他鄉失過業,遭過人白眼,睡過馬路,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反而通過自己的努力,在23歲的時候成為了廚師長,并拜“中華食神”李耀云為師,用十年時間去磨練技術,學深;再用十年時間走出去,學廣;第三個十年,他在為魯菜的復興而奔走著。

    李保平

    世界廚師聯合會國際認證裁判評委

    世界中餐名廚交流協會名廚委員會副主席

    中國飯店協會名廚委員會執行委員

    中國烹飪協會冷菜藝術委員會副主席

    國際中餐美食推廣大使

    國際烹飪藝術大師

    國家級一級高級技師

    中國烹飪大師

    中國首屆滿漢全席名師大賽“金牌大廚”稱號,全國烹飪大賽金獎獲得者,中華餐飲“龍王 杯”烹飪大賽“金狀元獎及特金獎”獲得者,搜廚杯國際烹飪大賽“中華金廚獎”獲得者,個人業績編入中國文化管理學會歷史文獻著作《中華頌》,被評為2006 年度餐飲風云人物100 強,《中國當代名廚》入選名廚,亞洲國際廚皇高級管理成就勛章獲得者,亞洲尊爵金像獎獲得者。

    練切菜用樹葉

    面團用一周才舍得扔

    在70年代的甘肅小山村,小孩兒們能讀得好書當然最好,但如果不是這塊料也無所謂,能有一技之長、讓自己吃飽飯,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14歲的李保平,就想在學汽修、學駕駛、學廚這三種技能中選擇其一,但母親擔心,去學和車相關的技能會不安全,便讓李保平選擇了學廚。正好那年,陜西有個廚師培訓班,李保平便第一次走出家鄉,踏上了學廚之路。

    在陜西半年的學習培訓,并不像現在這么系統、專業,那時候學廚,所有食材都要自己掏錢買,但農村出身的李保平沒這么多錢,就跑到基地后面的小樹林,撿來樹葉、野生植物練切菜……一塊面團他能用一周,不斷揉面、拉面、練習包點手法,等他覺得實在沒法再用時,柔軟的白面團已經變成了硬邦邦的黑面團……

    半年后,培訓結束,李保平被分配到濟南一所大學的機關食堂幫廚,然而這里的一切,都偏離了李保平的設想。由于食堂做的是大鍋飯,切配用的不是菜刀,而是鍘刀;炒菜用的不是鍋鏟,而是鐵鏟;就連炒鍋,也是那種幾乎能放下幾頭豬的大圓鍋;在那里做廚師,更像是做保姆……

    很快,同行的伙伴們都一個個退出、離開了,李保平也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也辭了職。但李保平又不想回家,在陜西培訓的那些日子,讓他真的喜歡上了廚師這個職業。

    他想再搏一把,哪怕是進一次真正的后廚。

    可是那時,李保平才15歲,一個人在濟南人生地不熟,又沒有身份證,找工作也沒人敢要,迎來的只是一個個白眼。于是,沒有收入的他只能睡在大馬路上。

    一天,他新的“睡覺地”正好在一個酒店的后廚外面,而這間后廚是用玻璃做窗圍,李保平就每天眼饞地趴在玻璃外,看著里面的廚師穿著干凈、整潔的廚師服,戴著大高帽,各種食材裹挾著灶火在鍋里上下翻飛。他一邊看一邊幻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玻璃的里面。

    有了這個想法后,李保平便開始“攔截”出來透風的廚師,打聽當學徒的消息,但幾乎沒人愿意搭理這個黑瘦的小屁孩。直到有一天,李保平無意中看到了正在驗收食材的行政總廚,之后他就每天同一時間,到同樣地方等著總廚,希望能成為這里的學徒。

    幾天后,李保平終于等到了機會:酒店有兩個廚師要離開,總廚看李保平有毅力,又有基礎,就讓他進去廚房試試。

    睡了半個月馬路的李保平異常珍惜這個機會,什么臟活、累活都搶著做。在山東,自然是學做魯菜,但魯菜是出了名的難學、難練,為了獲得更多真正鍛煉的機會,李保平還曾“香煎”過自己的手指。

    那時候,李保平還沒有上灶的資格,但碰上婚宴等大型活動,由于后廚人手吃緊,學徒們就有機會幫著做食材的粗加工,不過就是這樣的機會,也是好幾個人競爭。師傅會讓學徒們抽簽,抽到同一粗加工工作的學徒,就一起做一次這項工作,做得好,宴席上這道菜的粗加工就都由你來做,做得不如人,這個機會就沒了。

    一次,李保平抽到給經典魯菜“糖醋黃河大鯉魚”炸魚的工作,這道菜要求魚要翹頭翹尾,就需要提著魚的兩頭進行油炸。而為了更好地定型,后面要盡可能地將魚都沒入熱油里。在這個過程中,李保平提住魚尾的手指也不小心沒入了熱油,但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魚上,絲毫沒注意到這一點,直到把魚完美地炸出來后,才覺得手指火燒火燎地痛。師傅看他這么拼、這么能吃苦,就將這個任務交給了他。之后,李保平開始獲得越來越多的上灶機會。

    就這樣,李保平用勤奮的汗水,不斷為自己爭取學習、實操的機會,從摘菜、洗菜到成為荷王,再到上尾灶,李保平只用了4年。后來,更是在23歲時便成為了廚師長。

    回顧自己近三十年的從廚生涯,李保平說:“從廚的前10年,基本就是這樣不斷在磨煉自己的技術。”

    魯菜的市場發展遇到了問題

    但不能說它沒落

    而之后的10年,李保平用在了到處走、不斷學上面。

    和很多北方廚師不同,李保平喜歡新東西,喜歡出去參加比賽、和其他廚師交流。正因為李保平愛“往外跑”,他在2000年也結緣了自己的師父——“中華食神”中國烹飪大師李耀云,并在2015年正式成為其入室弟子。

    李保平說:“師父對我的不安分有過一個評價,說我是廚師里最不好好燒菜的。”正因為李保平的不安分,讓他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外界,學到了魯菜之外的粵、徽、川等菜系,也讓他對魯菜的現狀產生了深深的擔憂。

    “今天的餐飲市場,魯菜館子越來越少,我們真正能品嘗到魯味的東西也越來越少。”但李保平并不認同魯菜“沒落”之說,他認為,魯菜的發展只是遇到了問題。

    魯菜并沒有沒落,它早已滲透在各種菜品里

    “其實,長江以北都是魯系的天下,所以不能說魯菜沒落了。”李保平說,但魯菜的發展確實遇到了問題,其一便是國民感知不足。

    北方菜系在市場上本就較其它菜系相對弱勢,頭部品牌也不多,西貝、大董是其中的知名品牌,但西貝是西北菜,加上現在的時代講究傳播手段、媒體結構,注定了餐飲對營銷的要求非常高,缺少魯菜餐廳的熱點品牌,自然讓魯菜少了國民關注。

    而一些魯菜的經典技法,則是融入了其它菜系卻不為人知,“舉個例子,淮揚菜中拆燴魚頭的‘燴’,正是魯菜的經典技法。”李保平介紹道,還有蔥姜蒜爆鍋、炒糖色等技法,也都是來源于魯菜。

    雖說魯菜以“宮廷菜”居廟堂之高,不為常人知尚屬正常。但也正因為魯菜是宮廷菜,有皇室的地方就需要魯菜,特別是清帝喜下江南,沿途各地都要備上魯菜師傅,因此魯菜傳之四方,各地官員也慢慢以此為好。

    在此過程中,魯菜也不斷和當地的風味特色菜肴融合,才成為了地方菜,所以在很多菜系的菜品中,都能找到魯菜烹調技法的影子,拆燴魚頭便是這樣的典型。哪怕到了今天,這樣的情況也在延續。

    比如董振祥創立的大董,很多招牌菜都是以經典魯菜為源。烤鴨自不必說,“大董里有個菜叫董氏藜麥燒海參,就是從經典魯菜蔥燒海參而來。”但因大董對菜式、食材、擺盤都做了創新,對外便宣稱是“意境菜”。

    魯菜的最大問題在于推廣

    相比起川菜、粵菜,很多人印象中的魯菜是高冷的,這不僅因為它是宮廷菜、官府菜,以往很少百姓能吃到,也因為北方當地人的消費習慣,下飯館的不多,整個餐飲市場相對不活躍,知名的餐飲品牌少,知名的魯菜品牌更少的原因。

    一些魯菜的經典菜品,由于沒有用魯菜的名頭統一去打造、主推,市場便沒有魯菜品牌成為熱點,所以很多消費者也不知道它們是魯菜。比如消費者熟悉的烤鴨、拔絲地瓜、糖醋里脊、四喜丸子、德州扒雞等,都屬于魯菜。

    這些因素,都影響了魯菜的知名度和魯菜的市場。而現今,廚師選擇學習魯菜的意愿也越來越淡。

    “相比起粵菜的商氣,川菜的接地氣,曾是宮廷菜的魯菜官氣太重。”李保平說,這也就給魯菜的發展帶來了阻礙。因為宮廷菜必然講究,不但食材講究、烹飪技法講究,對廚師的要求更講究。

    比如魯菜中,很多時候會選用豬下水如大腸、肝、腰等作為主料,這些主料都有強烈的腥臊味,但和川菜用很多香辛料去處理腥膻味不同,魯菜需要在咸鮮的底味上,去除腥臊味,這就非常考驗廚師的功夫。

    而魯菜的經典技法煨、燜、爆、燴、?等,也無一不考驗廚師對食材、火候、烹制時間的結合與精準的掌握。就像經典魯菜九轉大腸,看上去樸實無華,但光小火慢?這個環節,就要二十多分鐘,期間為了更好地上色,還要不斷地攪動,以防止糊鍋,這就要求廚師有豐富的經驗。而這些,也導致了魯菜廚師學習周期相對較長。

    因此,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很少有廚師能像李保平學廚時一樣,有絕對的毅力去學完整個周期。為了早日出師,早日賺錢,很多學徒都會選擇市場更大更廣的粵菜、川菜,所以魯菜廚師也就越來越少。沒有廚師,又何來市場?

    深入性格的中庸之道讓魯菜陷入封閉

    除了外部因素,李保平認為,魯菜的相對封閉,也來源于當地人性格深處的中庸之道。

    孔府菜也是魯菜的重要一環,而中庸之道對這片土地的影響,比其它地方都來得深。不顯山、不露水、不出頭,講求低調平和是這里的特性,這也導致了當地廚師不喜歡自己開店,也不喜歡走出去參加比賽等,喪失了很多對外交流的機會,因此菜品趨于模式化,缺少創新,也跟不上消費者的口味需求變化。

    加上北方的地緣經濟情況,不像廣州是最先開放的一批外貿港,粵菜有諸多對外交流的機會,北方人也不像川軍,帶著川菜走遍全國。久而久之,內部自己不想出去,外部沒有因素促使他們走出去,魯菜便走向一種封閉狀態。

    不走出去,就沒有推廣宣傳的機會,在其它菜系的強勢擠壓之下,魯菜的生存空間便越來越小,很多廚師也就不再選擇學習魯菜,而廚師的缺口又導致了市場變窄,如此往復,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推動魯菜復興

    還要從魯菜廚師自己做起

    這一切,都讓李保平這位做了27年魯菜的大廚憂心忡忡,“不是魯菜不好,也不是現代人不接受魯菜,而是魯菜沒有被傳播出去。”李保平說。

    有人說,魯菜醬汁太濃,口味過于油膩不受現代人喜歡,對此,李保平解釋道,其實很多菜系都有過去和現在的口味差別問題,但粵菜、川菜在這些方面都有改良成功的案例。魯菜其實也有,近些年許多新派魯菜開始有所發展,通過食材的選用,更講究科學健康、營養搭配,讓消費者更容易接近,比如大董。

    “大董的燒海參就是自己創新,加入了薏仁、藜麥等更健康的食材,用以解油去膩。”李保平對于魯菜的創新也不保守,他自己就改良過九轉大腸,在擺盤中加入了黃瓜段,用以增加清爽、平衡油膩。

    為了跟上現在年輕人喜歡的獨特口感、講究拍照好看,李保平也改良過糖醋里脊。他將做好的糖醋里脊放入冰塊中,讓裹著糖漿的里脊肉擁有了外脆里嫩的口感,給原本甜膩的口感增加了一份冰爽,擺盤時,還在底下加上了干冰,以增加視覺的效果,也讓人更有拍照的欲望。

    但像他和大董這樣的魯菜大廚并不多,“魯菜廚師還是太傳統。”李保平說,一方面是技術傳統,另一方面更是思維的傳統,而后者更為重要。

    “其實現在有很多機會,可以走出去學習交流,比如各種美食文化節,各種比賽,各種交流、培訓等等,但魯菜廚師們不喜歡去,從根本上說是沒有這個意識。

    李保平自己是從“走出去”嘗到甜頭的,所以他很鼓勵年輕廚師們多走出去,因為只有見識多了,才會有新的想法,才有創新的“源頭”。

    對于魯菜的創新,李保平認為應該和傳統對半分,他說:“菜無定式,適口為上”,特別是魯菜這種老百姓感知較弱的菜系,更要跟上時代,用創意菜、融合菜去打開他們的心門,迎合他們的喜好。

    “這不是什么壞事,廚師、菜品總是要與時俱進去發展的。”李保平認為,魯菜市場是需要多方努力共同推動的,無論廟堂之高的傳統官府魯菜,還是江湖之遠的新派魯菜,都是在拓寬魯菜的市場。

    所以,李保平在從廚的第三個10年,做得最多的就是魯菜的推廣,“在這個時代做廚師,不能只會做,不會說”,說,其實就是一種傳播。

    為了推動魯菜的發展,他考取了世界廚師聯合會國際認證評委,主動走出去見識更多的廚師、更多的菜品,再把見識到的技藝、方法拿回來去改良魯菜,讓它更適應現代市場;他還創建了自己的公司,做魯菜的成品售賣,以拓寬魯菜的宣傳渠道;他是很多雜志、新媒體的特約記者、撰稿人,經常撰寫關于魯菜的文章;他也和電視臺合作很多美食節目,通過視頻教更多的廚師、普通人做魯菜……

    同時,李保平也呼吁,希望更多的相關機構能夠參與進來,共同組織更多的魯菜推廣、推介活動,讓更多的本土餐企能做出更多的魯菜品牌,在菜品方面突出魯菜的特色,只有多方努力,才能讓魯菜真正復興。

    結語

    “魯菜廚師一定要走出去啊,自己沒這個意愿,師傅是幫不上忙的。”每每說到年輕廚師的話題,李保平總是心有惋惜,“現在的年輕廚師沒有以前那么單純了,大家都很著急,急著出師,急著賺錢,也很少有我們以前那種對技術的癡迷追求了。

    但李保平仍然相信,廚師這個職業和魯菜、中國美食,有這個魅力吸引到真正熱愛它的人,所以至今,李保平仍在不遺余力地奔走著、宣傳著。

    也正因為有李保平這樣的大師,我們也堅信,魯菜沒有、也不會沒落。

    李保平紅菜

    蔥燒海參

    原料

    水發刺參,章丘大蔥,八角,香菜,香蔥,姜。

    <調料>

    醬油,老抽,鹽,味精,白糖,蠔油,上湯,生粉,花生油,雞油。

    <做法>

    1.水發海參清洗干凈備用。

    2.鍋內加花生油、雞油、蔥段、香蔥、香菜、姜、八角等熬制蔥油至濃香備用。

    3.鍋內加水,放入海參,調底味,加入老抽飛水,取砂鍋,放入海參,加入上湯、老抽、蠔油等調料,煨至海參入味備用。

    4.鍋內下蔥油,放入海參,下上湯,調味,慢火燒至海參入味,加入過油后上籠蒸好的蔥段,水粉團勾芡,淋蔥油,出鍋裝盤即可。

    <特點>

    蔥香濃郁,口感軟糯。

    麻醬茄子配金祘

    原料

    茄子,大蒜。

    <調料>

    麻汁醬,蒜汁,香油,陳醋,味極鮮醬油,白糖,色拉油,鹽,吉士粉。

    做法

    1.茄子去皮,改刀成成長條,撒鹽蒸透至熟,備用。

    2.大蒜切成蒜米,加入吉士粉拌均,入七成熱油炸至酥脆備用。

    3.將蒸好的茄子加入芝麻醬、蒜汁等調味品調制入味,裝盤,撒上炸制好的金祘米即可。

    特點

    創意與味道完美結合。

    大白菜炒蝦

    原料

    大白蝦,膠州大白菜,韭菜,蔥,姜,蒜,八角。

    <調料>

    自制蝦油,美極鮮醬油,鹽,雞精,白糖,熟豬油,胡椒粉。

    做法

    1.大白蝦背部開刀,沖水備用;大白菜手撕成塊備用;韭菜切段備用

    2.鍋內下花生油燒熱,下大白蝦煎制出蝦油至八成熟,備用。

    3.鍋內下熟豬油,加入大白菜煸炒至斷生備用。

    4.熱鍋下花生油、熟豬油,放入蔥姜蒜、八角爆香撈起,放入煎好的大白蝦、大白菜,調味翻炒均勻,加入韭菜,淋自制蝦油,出鍋裝盤即可。

    <特點>

    咸鮮脆嫩,營養豐富。

    九轉大腸

    原料

    凈大腸頭,香菜。

    <調料>

    砂仁粉,肉桂粉,胡椒粉,鹽,白糖,蔥姜蒜米,白醋,大紅浙醋,清湯,花椒油,料酒。

    做法

    1.大腸頭洗凈,焯水,加蔥姜、料酒、鹽上籠蒸至七成熟,取出涼透,切扳指塊備用。

    2.鍋內下油燒熱,將切好的大腸過油炸至脆皮

    3.鍋內留底油,加入白糖炒糖色至雞血紅色時,下入蔥姜蒜米一同快速翻炒,下入白醋、大紅浙醋、料酒、清湯調味,大火燒開,小火慢?20分鐘,收汁加入砂仁粉、肉桂粉、胡椒粉,淋花椒油,出鍋裝盤,撒上香菜末即可。

    <特點>

    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盤絲奶酪山藥

    原料

    山藥。

    調料

    純牛奶,煉乳,白糖,黃油,淀粉,面粉,泡打粉,色拉油,拉絲糖。

    做法

    1.山藥去皮切條,用清水泡制。

    2.淀粉、面粉、泡打粉加水調制成脆皮糊。

    3.鍋內燒色拉油至六成熱,山藥掛糊,下油鍋炸至堅挺熟透。

    4.鍋內下水,加入拉絲糖,慢火熬至完全融化,制成盤絲狀備用。

    5.純牛奶、煉乳、白糖、黃油調制成奶酪醬,將炸好的山藥倒入拌均,裝入制好的盤絲中,裝盤即可。

    <特點>

    造型美觀,酥脆香甜。

    45萬廚師都在關注這個號
    你還沒有關注嗎?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7300.html

    (0)
    上一篇 2019年11月20日 21:21
    下一篇 2019年11月20日 22: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