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多多為什么崛起?這是目前解讀最深刻的一篇

    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置頂公眾號

    拼多多為什么崛起?拼多多的用戶體驗有何不同?對拼多多用戶有怎樣的洞察?8月2日,《產品經理30講》作者梁寧在得到APP上,就近期最火的拼多多展開了一系列分析。

    經梁寧授權,我們把直播內容整理后,分享給大家。可以說,這絕對是目前市場上面對于拼多多的解讀和研究最深刻的一次。

    這兩天我們所有的重點,幾乎都在談拼多多的假貨。當然,對假貨的所有批評都是對的。為什么呢?因為提出批評的人是媒體人,作為一個媒體人當然要對這樣的狀態、這樣的生意去作出譴責。

    但是同時,觀點不能改變物質,你罵拼多多能把假貨罵沒嗎?你把拼多多罵死,所有農村的老百姓就有電視了嗎?他們就能享受好的物質了嗎?

    觀點不能改變物質,但是所有人的觀點會一起構筑我們的精神和觀念,而精神總有一天會重塑物質。所以基于這一點來講,我當然是認同所有的媒體一起對拼多多的批評,包括黃崢自己也說,善意的批評要接納。

    但我是一個做產品的人,我相信今天很多聽我課的人也是有志于做產品的人。拼多多有假貨,這是一個現實,但是,是不是只要賣假貨就可以成為拼多多?如果說只要賣假貨就可以成為拼多多,農村那么多小店,或者你可以看哪家平臺沒有假貨,這是一個中國的普遍問題,這是中國的社會問題。

    所以今天我們的探討話題是說拼多多這么強,它除了假貨,還有什么?

    01

    消費升級帶來的機會

    我們但凡看到了突然之間地上冒出一條大河,一定不是憑空產生,或者來場大雨就成就一條大河,它是山體運動、山勢走向才能成就一條大河的流向。所以是幾條大水一起往拼多多的河床里灌溉,才形成了今天的這條拼多多。

    我們現在身處一個消費升級的時代。在消費升級的時代,實際上是新生活、新消費和新商業三件事情循環滾動,在底下不停地迭代。在這樣的循環里,所有的東西都值得重做一遍

    首先是人口升級,場景升級。包括微信的社交場景,以及移動支付、中國的物流等整體都到位。我還記得2000年初,雷軍剛開始做卓越的時候,為物流問題簡直痛苦得死去活來,現在這已經不是需要一家公司的問題了,而是變成了整體社會能力的提升。

    接著是信息升級,曾經很多人得不到信息,但是微信在2017年12月,到了將近十億用戶時,幾乎所有人的信息已經沒有障礙了。

    當然,你不能這么簡單地說就是這幾個事情形成了拼多多,我只是把這個再例證一下,新生活會要求新消費,新消費一定不能滿足新生活,所以會催生新商業。但同時,新商業又會構筑新生活,接著又會產生原來沒有過的場景和消費能力,再次產生新消費

    所以,實際上我們今天所在的這個世界就是在不停地循環,不停地重構,不停地迭代,誰如果停留在既定的優勢里,就會被重構的世界覆蓋掉。我們沒必要捍衛你曾經的世界觀,畢竟世界在不停地被重構,不停地在拓展。

    02

    四大紅利撐起了拼多多

    第一是淘寶的商家外溢;第二是聚劃算劃歸天貓;第三是3-6線的人群上網;第四是微信紅利。

    做生意肯定是先有賣再有買,所以首先要成體量地獲得一大批商家。

    阿里馬云做了中國電商的科普工作,把很多完全對互聯網電商沒有概念的人,拉到網上來。這成就了一個阿里中供、阿里鐵軍的強地推團隊。但是今天拼多多再成建制、成體量擁有商家時,它不需要這么艱難的掃盲過程,這些人已經被阿里、被美團地推掃過無數遍了。

    ① 不管是淘寶的流量見頂,還是它的打假行動,都讓很多商家外溢。原來在淘寶做生意的這批人,現在沒地兒去了,成建制地接收這批人的是拼多多。這是一個紅利

    在PC時代,2009、2010、2011年曾經有千團大戰,但最后千團大戰的碩果實際上只有三家公司,一家是美團,現在是以外賣為主要業務,第二個是聚劃算,第三個是窩窩團,曾經上市,現在又退市了。這就是千團大戰的結果。

    ② 團購的模式曾經被驗證過,但是現在沒有人再做拼單、團購生意了,以至于拼多多出現的時候大家都不意外

    ③ 新用戶的出現

    由紅米所代表的低價的智能手機快速讓三到六線用戶上了網,農村互聯網的滲透率提升。

    ④ 微信的流量

    微信在2017年12月的時候達到了十億用戶,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所有人基本上都是網民。并且微信支付開通了,所有人不再會有支付的問題,所有的快遞,十幾年的電商,使我們到鎮的物流都做得非常好,不需要到村,物流節點做到鎮的單位幾乎已經可以滿足所有村的購買需求。

    這四個紅利,拼多多同時滿足。① 承接了淘寶的商家;② 全網沒有人再做團購模式;③ 三到六線城市的人上網;④ 社交電商,這四個紅利一起撐起了拼多多

    03

    拼多多崛起的背后

    在這四個紅利背后是低端供應鏈和低銷人群如何安放的問題。

    在我的《產品思維30講》里面有一個概念叫價值網,成就一家企業的其實不是創業者,而是價值網,是誰需要你

    所以,我們今天把拼多多罵死,這些低端供應鏈依然存在,低銷人群依然還存在。這個問題沒有解決之前,他們總是要有一個地方去安放的,只不過是集中的安放點堆積在拼多多,成了一個大數,讓大家嚇一跳。

    低銷人群這件事情,今天拼多多一呈現,可以想象無數人都在拍大腿,無數人簡直是悔死了。首先第一個,凡客的陳年肯定會拍大腿。陳年最早是跟雷軍一起做卓越,后來把卓越賣掉以后,他又做過其他的,最后決定做凡客。

    當時我就問他,我說為什么要叫凡客?他說因為我最討厭的名字就是卓越,然后我就問,那凡客打算做什么東西呢?卓越肯定是賣書,提供精神消費,書、音樂什么的。凡客您干嗎呢?陳年就跟我說,“我要賣地攤貨,最真實的消費就是地攤貨。地攤貨有幾個特點,第一是沒有品牌,沒有任何品牌溢價,你看上的就是東西本身。”

    那個時候,凡客真的是去品牌化的,包括衣服上的logo都是極其低調,陳年當時希望用戶要的東西就是這個貨。

    什么樣的東西會讓用戶有自卑感,什么樣的東西讓用戶有優越感。換句話來講,為什么在聯想工作以前,我都不去商場里買東西?是因為我內心覺得商場的東西太貴了,我覺得我就應該在地攤上買東西,我就應該在動物園批發市場買東西,這個地方才是我應該去的地方。

    所以,“上京東用點好的”這句slogan,真的會讓一部分用戶挺自卑。其實,拼多多和淘寶的用戶重合是50%,和京東的用戶重合是極低的。

    接著,我們來看一組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的數據,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二季度是14000萬,平均是一個人4000多。再簡單一點看,扣除北上廣深等發達城市外,你會發現,2017年,中國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2000元。

    問題是,在這2000元中,我們還得繳房租、供房。所以人均可支配收入,加上北上廣深如果是5000元,你繳完房租、供完房以后還剩多少錢?

    所以,對低價的需求依然是一個絕對的大數。

    2015年,發生了淘寶大戰國家工商總局事件,接著2016年,淘寶進行了非常嚴厲的打假,關了20多萬個店。2015年7月京東拋棄了拍拍,2015年9月拼多多上線。在拼多多這樣的商家快速崛起的時候,淘寶和京東是沒有辦法的,因為拼多多的商家很多是被他們拋棄的人。

    一切紅利的根基都是人口紅利,就好像一個生意的本質就是兩件事,一個是機會,一個是體量,人口紅利就是那個最核心的體量

    從消費側來講,大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這么多。誰能夠成建制拿到新的商家,不管是被淘寶和京東訓練好的、拋棄的,以及新創業者和城市新的無產者。

    2004、2005年,淘寶剛開始的時候,在淘寶上開店的人,就是那個時候的城市無產者,就是我在城市里拿不到資源,租不起店面,所以只能到互聯網找一個機會來做事。之后,淘寶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龐大,越來越體系化,基本上2012年以后,其實整個淘寶的流量見頂。

    現在新的創業者,如果你不是大商家,有很多的錢在淘寶去打廣告,學習它的系統規則,你就是一個城市無產者,要用你的付出來換得創業的機會,在淘寶這樣的機會其實是非常少的。

    所以,所謂的淘寶商家外溢,本質是一個低端供應鏈和低銷人群如何安放的問題。如果這件事情沒有解決,我們的產業沒有升級,你罵死拼多多,你把拼多多毀掉,我們的社會并沒有變好。

    首先是低端供應鏈

    拼多多在人口結構上來講,最像的并不是淘寶,反而是唯品會。唯品會是什么意思?其實是尾品,甩尾貨的一個概念。

    ① 對于一線城市的人來講,拼多多是消費降級,但是對于三到六線人來講,實際上大家用拼多多是消費升級

    因為中國的物流倉儲并不集中,很多東西其實我在日常生活場景中是接觸不到的,并且價格是一個絕對的體驗門檻。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還有印象,在2009、2010年千團大戰剛開始的時候,多少人去吃一個從來沒有吃過的餐廳,原因就是它打折了,以前覺得好貴不去體驗,突然之間五星酒店的什么什么餐團購了,過去體驗一下。

    ② 為什么千團大戰結束

    因為千團大戰剛開始的時候,中國的團購都是做服務團購,也就是今天美團的模式。以位置為中心,提供服務,大家來做服務團購。

    但緊接著你會發現,食物團購,比如說團個粽子、團個月餅,商品團購比團個飯、團個SPA要上量快得多。因為商品團購不受位置限制,很多人團了以后,開車好遠吃頓飯,覺得好費勁,它非常受限制。

    所以這個時候基本上所有的千團大戰都轉向了食物團購,然后你就會發現,那個時間分眾的所有的電梯廣告全部都是團購廣告。一上食物團購,量就能起得很快,接著也能夠支付得起廣告費用。

    但是,在這個時候,王興作了一個決策,不做食物團購,堅守服務團購,堅守以位置為單位去做業務的定位

    這個就搞得美團當時的團隊非常痛苦,因為大家一出門到處都是競爭對手的廣告,搞得自己很沒士氣,顯然對手的用戶量比自己大得多。實際上如果不做商品團購,就沒有必要打廣告,因為那種服務團購是撐不起來廣告的。這是很艱難的一個選擇。

    王興特別清楚,商品團購這件事是阿里的事,因為這個東西的本質是會員問題,所以其實王興不動的原因,就是他要守住他的范疇,等阿里出手

    所以,最后聚劃算一推出,王興守住了別人很難守住的以位置服務為中心的服務團購,其他人都打到了阿里的陣營,阿里推出一個聚劃算,其他團就都滅掉了。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接著,在2016年,聚劃算劃歸天貓。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淘寶的低端商品不能再團購了,其實這又是市場讓出了一個巨大的門。

    實物團購這個模式明明有效,明明驗證過,明明當年很牛,為什么再也沒人做了?只能有一個理由,就是所有的創業者都被VC帶偏了

    為什么2016年,中國的媒體跟著VC跑,因為VC一投錢,誰能融到資,媒體就報道。所以VC那一年的風口投資加上媒體報道,形成了大家對于這個市場的認知,就說2016年消費升級。

    但實際上消費升級應該是一個持續10年以上的事情。接著2017年VC搞一個概念叫人工智能,2018年又搞一個概念叫區塊鏈。如果你真的跟著VC跑,那真的是一頭豬。其實團購千團大戰之后,一批VC死得很慘,你想想千團都死了,所以基本上之后的這些VC對團購都不感興趣了,就這么簡單。

    當年淘寶一秒刪掉了24萬商家,這些人到哪去?曾經撐起中國轟轟烈烈千團大戰的實物團購是被聚劃算秒殺了的,但是聚劃算劃歸天貓,整個淘寶低端商品團購大業態一下子空出來了,這其實是一個巨大的空門,誰補上?只是拼多多應運而生補上了。

    接下來再談三到六線的人群上網

    我放了兩個數字。2017年,農村網民占農村人口的比重已經是36%。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手機。

    移動支付的用戶規模很重要,上網、會用、支付、物流,曾經這是每一個電商公司在起步時都難得要死的東西,但是現在它成了社會的基礎能力。社會的整體能力在升級,也就是我在說的點線面體的體在發生變化。

    下一件事是微信的社交流量。基本上所有的文章都說了微信的社交流量。但是拼多多的崛起絕不僅僅是靠騰訊的流量支持。

    在這里再推薦一篇文章,也和我們現在的中美貿易戰蠻應景的,叫主流經濟學家為什么輸給特朗普?因為在特朗普上臺的時候,基本上百分之百的主流經濟學家說如果這個人管的話,美國經濟是要崩潰的。

    但是上星期美國的GDP達到了歷年來最好的一次增長,而且下半年美國經濟強勢增長。為什么?你在捍衛你的刻板經濟學理論還是回歸一個簡單的商業常識?就比如說騰訊爸爸給流量,所以拼多多就起來了,這就叫刻板的理論,太簡單,完全不具有任何操作意義。

    04

    拼多多和淘寶、京東有什么不同?

    大家起家的業務不一樣

    拼多多做食品、淘寶做服裝,京東做3C,起點不同,會導致他們非常多的業務特性和邏輯不一樣。

    用戶畫像不同

    當年我自己在做網站的時候做過三個用戶畫像。一個我們叫他大明,一個叫笨笨,一個叫小閑。

    大明就是男性買襯衫,我知道要什么,要最有效率的,性價比好的東西。

    所以你會發現早期的電商都是大明用戶,京東的3C、攜程的機票酒店都是標準產品,我直接得到我要的東西,包括百度也是服務大明的,就是說我知道我要什么,接著你能幫我以最快的速度找到。

    第二個用戶是笨笨。

    笨笨有什么特點呢?我不知道要什么,我得看。

    女孩子買衣服就是笨笨,我要買條裙子,要什么樣的?這得看。可能兩個女生就出去逛街,看了十個服裝店,幾百件衣服,最后買了一頂帽子,這就是笨笨。

    第二代起來的電商,包括早期淘寶還是偏大明的,而美麗說、蘑菇街是服務于笨笨用戶的這類商品導購網站。就是說女孩子其實不知道要什么。服裝類這種非標品的東西對笨笨用戶有特別強的作用,因為我不知道我要什么,你讓我搜索怎么去做呢?

    第三個用戶叫小閑。

    小閑什么特點呢?小閑就是我沒有需求,但是我現在就是閑,需要解解悶。

    在這個時候你發現大明是百度流量,淘寶是笨笨流量,而騰訊其實是小閑流量,就是娛樂流量。

    最早,大家在QQ上真的是跟熟人在很有效率地溝通嗎?那是MSN。QQ上大家都是陌生人,微信就是不斷地打破圈層壁,連接不一樣的世界。所以騰訊的流量給所有小閑用戶,也就是娛樂用戶導流效率都是非常高的。比如說給視頻、游戲,所以其實騰訊從收入本質上是一個游戲公司。

    你上京東基本上靠搜索和檢索獲得你要的東西,而騰訊有的是小閑流量,就是我好閑,不知道要什么,而同城、藝龍提供的也是大明用戶。所以,這個就是為什么明明N久以前京東、同城、藝龍就已經拿到了微信的官方準入和入口,包括58,但實際上它其實并沒有有效地導出騰訊流量的原因

    我在這兒閑,我在這兒找悶子,你讓我讀個公眾號,打個游戲什么的,很靠譜,你突然讓我買個東西,我很怪,我沒有這個需求。

    說到這一點,再來看拼多多是怎么做到的。

    現在大家手機上肯定同時裝了這幾個APP,可以看見拼多多做得和京東和淘寶全都不一樣,為什么?騰訊是小閑用戶,拼多多能夠開始的原因就是它能吃騰訊的流量,能吃小閑的流量,就是沒需求的人

    打開拼多多的頁面,限時秒殺、品牌清倉、天天領現金、現金簽到、砍價免費拿。什么意思?就是我沒有任何需求,我不想買任何東西,但是打開拼多多我還是可以干一點事。

    比如說我至少可以現金簽到吧,我真是簽了,第一天簽,給了我4塊5毛錢,我好開心,第二天再簽試試看,又給了1塊錢,第三天再試試看,可能又給了幾毛錢。你會發現6塊多錢已經可以在拼多多買一個卷紙了。

    所以拼多多賣的第一單品品類是什么?就是抽紙,哪怕我不打算買,我沒打算在拼多多買抽紙,我就是閑著沒事干,每天在拼多多簽到,連簽三天,我得到的錢就買了抽紙拿回家了,我很開心,我對拼多多評價很高。這就是一個對小閑用戶的真實轉化

    為什么拼多多可以不花錢,兩星期拿到一百萬用戶?因為他們當時用了微信邏輯的一個規則,就是如果你下單就默認為關注,所以這個時候拼多多就做了一堆,比如說原價一塊,現價一分的東西,一分錢我就給你,下單,微信就默認為關注。所以,這樣的話,實際上是用很便宜的價格快速得到了一百萬用戶。

    在這之前,快速得到一百萬用戶的是誰呢?是一條徐滬生,他在2014年到投資后,做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先拍優美的視頻,第二件事就是直接砸廣點通,買用戶。基本上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第一輪投資,投資商給他約定的一百萬用戶就已經得到了。

    當你有了最快速度得到用戶的方法,就毫不猶豫做這件事,我們一定要相信市場的力量

    在拼多多購買的商品類型是什么?有24.8%,也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是買了他們以前從來沒用過、沒見過的東西。

    點評和美團合并時,我用點評比較多,心目中一直認為點評用戶比美團多,結果美團用戶是點評的三倍。為什么?點評用戶的場景是我在附近,想吃什么,吃點好的。我用點評比較多,在附近挑個自己想吃的。但是美團的場景是在打折里找一個自己想吃的。

    所以,如果是超市,那么拼多多做的是哪個區域?其實就是特價區。我們永遠會看到超市有一個打折特價區,永遠會有人專門在這個區域里挑他需要的,其實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邏輯。

    接著看淘寶和京東的購物習慣。93%是直接搜索,按照銷量和評價來選購。而拼多多是從秒殺、特賣、清單、免單的區域進去購買。

    這就看到了什么叫大明用戶和什么叫笨笨用戶了吧?一個是我進超市到我要的貨架挑我要的東西,甚至還必須是那個牌子和生產日期的。另外一個是我進超市,先去打折區,看看什么東西打折,從里面挑有什么東西我需要,或者我沒見過,正好在打折,我就試一試。這是不同的用戶場景。

    開店難度不一樣

    拼多多極大地簡化了購物流程。我在拼多多上開店用了多長時間?三分鐘,拼多多上開店叫發一個商品,送一個店鋪

    就是你在其他地方,都得是先提交一堆資料,才輪到你有一個店鋪。你得先把店鋪信息維護好,然后下一輪才能輪到你維護一個商品信息。

    但是在拼多多上叫做發一個商品,送一個店鋪,所以,你需要干的第一件事情,你不需要考慮開店的事,你就說你有什么貨要賣。

    真的是極簡,我維護了一個價格,零售價是系統自己給的,我都不知道。比如說我自己寫了一個25塊錢,系統就自動給我標了一個不拼單的價格是28塊5,然后就真的點了三下,刷一下子訂單生成了,店鋪也生成了。

    接著,我就把這個頁面發給了我一個朋友,我那個朋友就付款了,然后我就發貨了。我從下載完成拼多多的頁面,到我完成第一單,三分鐘。

    當時我就想到一個場景,我之前一直在講拼多多VS京東、拼多多VS淘寶,其實拼多多還會再跟美團打一仗。為什么呢?美團打完千團大戰之后,核心業務是美團外賣,賦能很多的小商家。

    但美團對商家賦能的核心,是這些商家被動接受美團的流量,商家自己的主動性是有限的。

    但是拼多多給了商家一個工具,就像我剛才說的,比如說我是個水果店老板,突然之間有一筐桃可能賣不出去了,我直接上來發一個商品,送一個商鋪,我先把這筐桃發了拼單,接著我就甩給了日常維護。

    你會發現現在很多水果店都開始掃自己的二維碼,掃二維碼也好,建客戶群也好,其實沒有用,他沒辦法維護這群人。

    但是如果他可以拼單,他可以自己甩尾貨,實際上就給了每個街邊小店的老板一個維護自己客戶群,向這些客戶群甩尾貨的機會。這些調動了小商家的主觀能動性,這些商家去使用會比美團被動等著有人給他派單更積極。

    這種客觀事實是一致的,比如說我在哪訂的鮮花是美團外賣給我送。那天我在拼多多上買了一個商品,結果是京東給我送的,我驚呆了,然后才知道原來京東的物流部分其實也是一個第三方支付。所以,既然京東物流做得好,我就當它是一個物流公司好了,一樣是可以的。

    所以拼多多的開店和賣貨邏輯,核心就是三件事,獲客、開店和供貨

    說了這么多,拼多多獲客方式與淘寶京東大致一樣:平臺流量、廣告流量、運營位、搜索展示等等,作為拼多多商家,它在淘寶、京東上方法都是一樣,只不過現在淘寶規則更為復雜。

    社交裂變的流量,這件事情其實是只有拼多多去做了,并且是因為拼多多用了它一系列的承接小閑用戶的方法,才讓社交裂變的流量能夠有效地在拼多多的場景里沉淀下來。

    我們再回到最早說的對陳年的洞察。像京東這種大的電商網站,是以品類為單位運營的。到唯品會,它的顆粒度比京東、天貓要細,是以品牌為單位去做的運營。到拼多多的時候,已經去品類、去品牌,是以貨為運營,你發個商品,它送個商鋪,有貨直接上來賣。

    下一步就是廠家,不一樣在哪呢?

    因為拼多多的價格,包括像它一開始形成的用戶的特性和用戶的預期,價格極端敏感。所以,在淘寶上你會發現很少有工廠運營淘寶,為什么呢?

    因為淘寶有越來越復雜的規則,所以有很多要叫專業代運營淘寶,就像后來出來一堆SEO、SMO專門替你代運營,因為這東西太復雜了,搞不定,只能請別人來做。

    但是在拼多多的這個場景里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很簡單,所以中間商沒有價值。貨找人的模式,這是智能商業。因為不管是智能商業,還是C2B,其實都是未來電商的終極模式

    這幾個店,開店的難度不一樣,用戶開店動機不一樣,對商家的訴求也不一樣。所以在這兒我們再總結一下,淘寶、京東、拼多多有什么不一樣?

    ① 開始的業務不一樣,一家是做食品,一家是做服裝,一家是做3C的。

    ② 用戶進入的狀態不一樣,是承接大明、笨笨和小閑用戶。

    ③ 開店速度不一樣。長期在拼多多耕耘的人和京東、淘寶耕耘的人可能真不是同一撥人。

    05

    產業的終局是體驗的平等

    接著講產業終局和過程原罪。第一個是智能商業,由算法驅動,貨找人,第二個是C2B,就是由用戶定義,再來商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是體驗的平等。賴以龍、周航和我們在長城會上就討論過拼多多,談如何用智能跨越圈層。

    什么叫體驗的平等?我們在歐洲,我們在美國,你去鄉村,你會覺得歐洲的鄉村很美,法國的鄉村很美,美國的鄉村也很美,他們使用的東西和城市其實沒有什么區別,生活品質區別不大,頂多一些奢侈品大牌鄉村不賣,包括審美其實是一致的。

    所以在今天,拼多多包括低端供應鏈也好,怎么著也好,大家在這個過程中叫做過程的機會,或者叫過程的原罪。但最終的終局一定是體驗的平等。

    雷軍在上市前有一篇文章叫做《小米是誰,小米為什么而奮斗》里有一句話蠻打動我,他就說體驗的平等。很多人都在嘲笑小米,硬件利潤5%,你自己不掙錢搞得行業也沒錢賺。但是,他真的做到了體驗的平等。

    手機、充電寶、電源、電池,這種東西不管是城市的白領,還是農村,大家的體驗是一致的。當然,他做得無比辛苦,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我認為他的這種慢慢的做法其實也是一種產業終局的方式,推進不管是一線城市還是七線城市,我們體驗的平等。

    但是這個過程中,他在做。我為什么要講《產品思維30講》?我希望有更多人一起做,作為媒體人,他是要捍衛大家的精神,精神遲早有一天會改變物質。但是我們是產品人,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改變這些東西。

    對拼多多的猜測和我后續的核心觀察是什么呢?本質上是他背后的價值網,就是剛才我說的幾大紅利,無處安放的低端供應鏈和低銷人群,大家的需求無法滿足

    總結一下,這是一個消費升級的時代,世界是不斷被重構的,所有的東西都值得重干一遍。成就你的其實是你的價值網,是誰在依賴你,這件事情才是本質。接著,你要有獨立的判斷能力。

    中國有一個化學家,他到了天津塘沽的海邊,看到了海灘上白茫茫一片堆的全是鹽,他就說,作為一個學化學的人,看到這么豐富的資源,如果還沒有一點雄心,那也太窩囊了。

    為什么?因為今天任何一個高中生都知道如何從大海里提出鹽,但是過去的漁民不認識,所以他們只能到風高浪大里去打魚,他們只能抱怨海浪,而不認識海浪就是資源。

    所以今天當我們一窩蜂嘲笑拼多多假貨,嘲笑很多人不懂得分辨居然買假貨的時候,你和那些嘲笑在風高浪大里去打魚,抱怨浪大的漁民有什么區別呢?沒有區別。

    你要看到所有的東西都是資源,都是機會,未來的世界不會像今天這樣,從哪改變呢?就是從我們今天開始。好,謝謝大家!

    來源:首席品牌官

    作者:梁寧

    提示:

    *本文經首席品牌官(ID:pinpaimima)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絡出處。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1”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3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創業、乳品、飲料、咖啡、酸奶、茶飲料、啤酒、酒、零食、新零售、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6985.html

    (0)
    上一篇 2018年8月7日 00:04
    下一篇 2018年8月7日 07:2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