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棄一切可有可無的東西,只保留極小限的生活物品,從而將自己的生活也納入了“極簡”的行列。它既被人視為一種精神境界,更有人把它當做安身處世的原則。
蘋果公司創始人極簡主義是喬布斯一生堅守的人生信條。喬布斯時期所塑造的產品無一不印證了這一名詞。
僅僅在設計領域,極簡主義就有多種不同形式的詮釋。純粹的黑白灰、工業水泥毛坯、北歐森林簡樸風、日式侘寂簡素風、乃至中國傳統的留白簡約風等,雖然都是對極簡主義不同形式的詮釋,但其根植的文化土壤可以說是千差萬別。
對現代設計的整個歷程越了解,就越難以用簡單幾句話概括極簡主義。
阿道夫路斯 Moller House,沿街立面
阿道夫·魯斯的“裝飾即罪惡”是不是極簡的濫觴?密斯·凡·德·羅的“少即是多”是不是極簡的宣言?進入后現代社會的極簡是否又成為設計的表意單元和意義本身?
密斯·凡·德·羅 《范斯沃斯住宅》1945年
作為世界第一所專業設計學院,包豪斯學院在1919年成立,它為現代設計確立了基本的觀念和理想。
包豪斯的核心是“形式服從功能”,而這也是極簡設計的生命力所在,畢竟“簡”只是服務于功能的手段,這種以人為本的設計之道,被后來崛起的北歐設計、日本設計貫徹、吸收。
Donald Judd,Untitled
Donald Judd, Aluminum Box
20 世紀末,日本設計逐步聲名鵲起,成為亞洲設計的代表,以深澤直人、原研哉、安藤忠雄等設計師和無印良品為代表,將日式極簡推向了世界舞臺。
日本著名建筑大師安藤忠雄
山本耀司曾經說過,他做衣服,更多地是在設計衣服與身體間的間隙,讓穿上他衣服的人,走路時總感覺有風拂過。
山本耀司 極簡服裝設計
對“間”的設計,也與日本這一狹長島國的國民性相關,似乎人們更關注在有限的空間里思索并發揮設計語言。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也是此種極簡主義精神性的代表。
極簡之魂:無名
日本現代工業設計的開先河者柳宗理先生,將其父柳宗悅的民藝理論同現代設計精神結合,成為影響當今日本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即“無名性”。
Water Kettle,柳宗理, 1994
butterfly stool(蝴蝶凳),柳宗理
極簡之韻:侘寂
日本設計的極簡主義,從內核上也沿承了侘寂之精神,從設計思維到方法,無不究極形式、功能之美與和諧,讓設計看似自然地像從地里長出來一般。原研哉為了無印良品天際線的侘寂之美,從南美玻利維亞的鹽湖到蒙古的草原實景拍攝。
對于日本設計,沒有“極繁”的苦工與執念,就無以至極簡之境。
真正的極簡,從來不愿意被貼上極簡的標簽,也無從歸納,極簡永遠都不會是設計的手段和目的。
在這個被設計淹沒的世界上,如果極簡是一條將設計回歸到它本該有的位置,而導引人們重新關注生活本身,并將其整合歸置的道路,那極簡才適得其所。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本公眾號部分內容圖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禁止用于商業用途。如果無意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相關內容。
End
2
3
4
原創文章,作者:領客云創,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