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蝌蝌啃蠟”到可口可樂,那些拍案叫絕的品牌譯名

    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置頂公眾號

    去年十月份,麥當勞中國公司改名為“金拱門”,引發網友花樣吐槽,讓大家都開心了一把。后來,某網站又曝出LG 電子(中國)有限公司將更名的消息。

    消息稱,當前在中國使用的“LG”不容易發音,LG 公司希望在中國有一個更加友好的品牌,便將公司名改為了“新愛爾集電子中國”(New LGE China)。

    事后證明,LG要改中文名,只是個假消息。但也是這個假消息,讓很多網友第一次知道了LG的中文名:“樂喜金星”。

    這個名字的奇特程度,絲毫不比“金拱門”遜色。不過,這無關審美的高低,只是翻譯的緣故。

    01

    “蝌蝌啃蠟”

    在美國,麥當勞的商標本身就有個響亮的名字“Golden Arches”,直譯就是“金拱門”。LG則叫做“Lucky Goldstar”,譯成“樂喜金星”毫無問題。

    所以,歸根結底,這些來到中國的洋品牌,只是懶得去想一個信達雅的中文名而已。論信達雅,“可口可樂”就是個不錯的譯名,在音譯的基礎上還具有實際含義。

    一聽這個詞,給人的感覺就是既爽口、又爽心,進而產生想喝一瓶的沖動。但在1927年,可口可樂公司剛進入中國的時候,還不叫這個名字,那時叫“蝌蝌啃蠟”,一看就是直接音譯的英文名。

    名字翻譯得這么怪,可樂的銷量自然不會好。所以可口可樂公司公開登報,用350英鎊的獎金懸賞征求中文譯名,后來,“可口可樂”這個名字才脫穎而出。

    據說,這個名字是當時身在英國的著名作家、書畫家和翻譯家蔣彝取的,當時他從《泰晤士報》得知消息后,琢磨了一個晚上,就想出了這個膾炙人口的品牌名。

    不過,這個譯名是否出自蔣彝,還不好說。蔣彝自己從未證實過,只是有人在報紙上發文章說,他和蔣彝閑談,證實可口可樂是蔣彝譯出來的。

    又說蔣彝只拿到24英鎊的獎金,還后悔當時沒有提出“版權”的要求,不然現在就是大富翁了。

    確實,改名之后,可口可樂在中國就是順風順水了。后來他們找阮玲玉拍廣告,設計了一幅“請飲可口可樂”的月份牌廣告畫。

    可口可樂一炮而紅,銷量與日俱增,成為了一種流行飲料。

    到1933年,可口可樂在上海的裝瓶廠成為美國境外最大的可樂汽水廠。到1948年,該廠產量超過100萬箱,創下美國境外銷售紀錄。

    民國時期可樂女明星海報

    當然了,像“蝌蝌啃蠟”這么奇葩的中文名,多半也不是可口可樂公司自己取的。很多時候,一些外國品牌登陸中國后,出于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官方的中文譯名。

    但是沒有中文名也不好賣,所以負責銷售的代理商就代勞了,根據其品牌原名隨便取個中文名就行了。

    比如1928年的《良友》畫報第廿六期上出現了一則“珂路搿”牙膏的廣告。這個“珂路搿”,其實就是后來的高露潔(Colgate)。相比之下,“白速得”(Pepsodent)牙膏的取名然是用了一些心思的。

    02

    “蜜絲佛陀”

    洋品牌的中文名, 有像“ 白速得” 這樣直截了當的,也有文藝得不得了的。

    比如彩妝品牌MaxFactor,按英文的意思來,大概是“極致元素”,但是中文名卻是“蜜絲佛陀”。這個看起來有些玄乎的名字,出自張愛玲之手。

    據說當時MaxFactor并無中文譯名。買了這個品牌的唇膏后,張愛玲突發奇想,要給這個洋品牌取一個有中國韻味的名字——蜜絲佛陀,結果流傳至今。

    在小說《永遠的尹雪艷》里,作者白先勇為了襯托尹雪艷的氣質,就用到了蜜絲佛陀:

    “尹雪艷著實迷人。但誰也沒能道出她真正迷人的地方。尹雪艷從來不愛擦胭抹粉, 有時最多在嘴唇上點著些似有似無的蜜絲佛陀……”

    如果不是張愛玲,MaxFactor可能要叫“麥克絲”或者“瑪斯法忒”

    張愛玲的化妝品中,最多的就是口紅。除了蜜絲佛陀,還有丹琪(Tangee)口紅。

    張愛玲在其自傳《童言無忌》中說,她第一次投稿《大美晚報》,得到五元錢稿費,就給自己買了一支丹琪唇膏。

    在《海上花》中,張愛玲還將其中第九章命名為“小號的丹琪唇膏”,可見她對丹琪的喜愛。丹琪這個譯名,雖然有點普通,意思還是點到了,“丹”是紅色,“琪”則是比喻珍貴之物。

    很多國際化妝品牌,其中文譯名都是有說法的。

    信達雅的代表,有“露華濃”(Revlon),出自李白為楊貴妃所寫的《清平調》。還有“資生堂”(Shiseido),取名源自《易經》中的“至哉坤元,萬物資生”,讓人“不明覺厲”。

    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夏士蓮”,這個譯名據說是出自著名出版家張元濟。

    丹琪點唇膏

    1916年左右,張元濟受當時一位在上海租界開藥行的英國人所托,將“Hazeline Snow”譯為“夏士蓮雪花膏”。不僅是“夏士蓮”譯得好,“雪花膏”也成為護膚化妝品專有品類,沿用了上百年。

    與雪花膏類似,冰淇淋也是個流傳很廣的中文譯名。英語是“ice cream”,譯作中文應該是冰奶油,但這個直譯,顯然不如冰淇淋優雅得體。

    民國時,冰淇淋還有另一個名字,也不錯,叫做“冰結漣”。這個名字初看有些奇怪,細看簡直是詩意盎然。而阿司匹林在民國報紙的廣告上都是寫作“阿司匹靈”。

    這個“靈”,真是妙不可言。

    來源:看歷史

    作者:王月

    提示:

    *本經看歷史(ID:EYEONHISTORY)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原文標題:從“蝌蝌啃蠟”到可口可樂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FBIF2018

    全球力量,領變未來——FBIF2018食品飲料創新論壇(點擊查看)將2018年4月18日-20日在上海舉行。FBIF2018以“新品類崛起”為主題,FBIF2018論壇共三天,將包含全體大會、研發創新A(乳制品、飲料)、研發創新B(特醫食品、零食)、營銷創新和包裝創新四個分論壇。往屆FBIF吸引了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億滋國際,中糧,康師傅,統一,菲仕蘭,達能,星巴克,帝亞吉歐,蒙牛,伊利,利樂,雅培,農夫山泉,雀巢,嘉吉,三只松鼠,來伊份,良品鋪子,東鵬特飲等企業參與,預計1800位食品業界人士將出席FBIF2018論壇。更多信息,請在后臺回復FBIF

    / 微信群 /

    加王淼(Bill Wang)微信:FBIFwang(或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2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休閑食品、特醫食品、調味品、營銷、研發、包裝、代工等,關注訂閱號回復“2”可了解群介紹。

    FBIF
    來FBIF看看不一樣的食品世界!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7752.html

    (0)
    上一篇 2018年2月14日 22:30
    下一篇 2018年2月15日 08: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