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品類火熱5年”的規律,今年將是茶飲井噴式爆發的一年,死傷慘重是一定的,但茶飲也必將在這慘烈的競爭中,拼出一條血路。
一、單兵作戰:做大市場,做深產業鏈
茶飲這個市場很大,但是可以瓜分的份額已經越來越小,在已入局的品牌已經占領了大部分市場份額的情況下,后來者要想從中再分一杯羹,只會更難。
從最基本的產品,到最關鍵的供應鏈,整個市場必將是更垂直差異化的,然而這當中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總有那么一些市場空白可以插,關鍵是找準入口。
產品花樣百出,關鍵是差異化
目前新式茶飲市場上有多少種茶飲產品?概括起來只有兩種:奶蓋茶和水果茶。市場先行者奠定了這兩種產品,后來者就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入自己的創意,形成新的差異化產品。
奶蓋茶類:
與茶里論運營總監Keymi聊的時候,她推薦了他們的主打產品——水果夾心牛乳茶,將茶湯與鮮奶混打,然后用水果醬和水果塊做上層制成。像他們一樣,由奶蓋茶衍生出的產品多數都是在奶蓋上下工夫。
粉色奶蓋茶,實際上奶蓋是巧克力味的
如某品牌主打產品咸蛋黃流沙奶蓋,在芝士奶蓋的基礎上融入咸蛋黃,讓奶蓋喝出流沙感;還有一款“酸”奶蓋產品,奶蓋里加入適當比例的酸奶,用“酸”取代原來奶蓋的奶香味或咸甜的芝士味;還有人將奶蓋做成粉色,然后粉色的奶蓋不是草莓味、櫻桃味,而是你絕想不到的巧克力味。
水果茶類:
水果茶的花樣相對奶蓋則少一點。
深圳最近推出兩個水果茶品牌鹿和醬子の茶,前者在茶湯中加入蘇打汽水,一口蘇打水果茶入口,清爽又刺激,特別適合夏天;而后者則在水果上下工夫,水果手工釀制成果醬,茶感馥郁,入口滿口水果香。
精釀果醬茶
然而也有人跳出奶蓋茶和水果茶的束縛,到日本茶市場中找靈感,將茶與酒結合,做酒茶。先不說酒茶的市場有多大,這款產品也算是豐富了茶飲的外延,讓茶飲產品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茶飲的創新,歸根結底是在茶底和配品上做功夫,創意花樣百出,沒有做不到,就看你能不能想到。
發力外賣,延伸品牌影響力
茶飲外賣存在著因距離和時間造成的口感變化問題。如奶蓋茶,制成時間超過半小時,茶湯和奶蓋會慢慢融合,口感會差很多;水果茶在運送過程中,則存在冰塊容易化、水果鮮度下降等問題。
但隨著市場的發展,發力外賣將成為必然的趨勢。喜茶公關部總監肖淑琴表示,喜茶有計劃今年在布店密集的城市挑選部分門店開通外賣服務,延伸品牌服務的同時,杜絕代購產生的負面影響。“在我們看來,無論線下還是線上,最核心的都是產品和品牌,歸根結底還是想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過去我們外賣占有量很低,一直沒有重視,今年外賣會是主要的方向之一。”在有茶聯合創始人吳磊看來,茶飲行業可發展空間已經越來越小,品牌要么占領消費者的心智,要么就是讓消費者能很快買到,外賣是搶占市場份額的必經之路。
供應鏈更標準化和信息化
“這兩年,市場上的水果銷量增得太多了,價格也漲得很兇,都是茶飲和水果制品帶動的。因為需求太大,有時候供應都來不及。”吳磊告訴記者,有茶16家門店,在過去的一年中水果消耗近千噸,今年門店增加,消耗或將達到2000噸。
目前做水果茶的品牌,水果基本是由供應商供應。隨著品牌做強做大,吳磊計劃著有實力之后搭建自己的水果供應鏈。
喜茶曾在媒體采訪中透露,50多家門店每天約用掉20噸的茶葉,茶原料的成本在400元/斤。消費端的需求爆發對應后端高成本,必然倒逼供應鏈迅速改變,特別是茶葉行業。
過去,茶葉要靠一層又一層的經銷商,由B端最終傳到C端,而新式茶飲則完全不同,茶飲商家直接找到終端,純粹由B端到B端,這就促使茶葉供應更為扁平化、專業化。
“10年前,商業化的茶葉,更多的是從斯里蘭卡、印度等國家引進,而目前國內已有茶葉供銷企業建立了大型的標準化茶園,開始學習星巴克的咖啡豆種植模式,從茶葉種植到管理都規范化、標準化。”逅唐茶葉的創始人韓剛透露。
即使如此,茶葉仍然很難達到完全的標準化,因為其在生產和保存的環節中存在著太多的變量因素,土壤、環境、水份、保存條件的不同都可能導致茶葉品質和質量上的差異。未來,誰能有效控制變量因素將會是連鎖茶飲店的一個核心競爭力。
國茶實驗室,通過數據將茶標準化
由此,市場也催生了專做茶葉標準化研究和配置的平臺,國茶實驗室就是將茶葉的選料、分類、加工、儲藏等一系列生產體系環節全部數據化,用數字規范茶葉的標準。隨著茶飲市場的變大,這種從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雙重角度出發,為茶葉品牌提供茶葉標準化定制的平臺也會被越來越多品牌需要吧。
二、回歸餐飲賽道:“餐+茶飲”模式或成大勢
喜茶深圳海岸城店旁邊緊挨著的就是最近大火的鹵鵝品牌陳鵬鵬鵝肉飯店。在觀察兩家店的時候,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人在喜茶排隊買一杯茶飲之后,直接又去陳鵬鵬鵝肉飯店吃飯,或者吃完鹵鵝飯的人馬上就會拐進喜茶買茶飲。
陳鵬鵬鵝肉飯店&喜茶
“這絕對不是我們兩家有意要把店開在一起互相借勢,只是不知不覺顧客就形成了這樣消費習慣。”說到這個現象,喜茶公關部總監肖淑琴連忙否認品牌聯合營銷的說法。
這種誤打誤撞的品牌效果記者也曾親身體驗過,在去某火鍋店吃火鍋時,帶著事先在喜茶買好的茶飲,整個過程也覺得毫不突兀,茶飲的甜和澀的口感正好解了火鍋的油膩和麻辣。
茶飲和火鍋也很搭喲
而此前,呷哺呷哺推出中、高端火鍋品牌湊湊,以火鍋+茶飲的創新復合業態沖出市場,更被認為是開辟了新的消費場景。這種“茶鋪在外,火鍋在內”的模式,被認為是既解決了非正餐時段店鋪空間的閑置問題,增加坪效;同時又解決了消費者排隊期間的空閑問題,兩種業態嫁接在一起,能發揮出1+1>2的效應。
雖然關于這種模式的結果,業界還沒有一個效果認定,但我們認為,“餐+茶飲”的這個搭配,將會成為接下來餐飲發展的大趨勢。
一個悄然發生的現象或者可以作為這一趨勢的驗證。
一般菜單上都會有酒水欄,酒水消費也是餐廳營業額的重要來源。從去年新式茶飲爆發開始,這一傳統模式正在發生改變,餐廳正以現制茶飲取代普通的飲料。
“去年夏天,我們開始與餐廳進行合作,為餐廳提供茶飲機。”上海捷翔飲品茶飲事業部總監高文彬告訴記者,茶飲機原本是以電影院線作為主銷售渠道的,但是在新式茶飲市場火爆之后,他們迅速將餐飲渠道作為今年的發展重點。
“餐飲需求趨勢很猛,主要集中在火鍋和快餐領域。”高文彬表示,餐飲企業在門店內售賣現制水果茶飲利潤可達到了70%,因此很受歡迎。
新式茶飲行業,如果無法在“茶飲+”的經營手法上做出實質上的突破,單靠一杯茶,一個面包或者一頓簡餐,都是無法長期俘獲消費者的。“餐+茶飲”的模式,則成為本質上解決茶飲盈利模式單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茶飲的休閑屬性決定了它很難成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雖然當下仍處于消費人群數量急劇增長的階段,但這樣的階段早晚會過去。像當下的電商行業,當線上再難獲得流量增長的時候,就尋求線下發展。
與“餐”的結合,是茶飲“獲得流量增長”的絕好方式。資深茶葉品牌策劃顧問&國茶實驗室創始人羅軍也表示:“未來,茶飲的餐飲屬性將更重。為什么要和餐飲屬性掛鉤?因為餐飲屬性是高頻發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而茶飲還不是。”
餐可以把茶飲帶上高頻需求的領域,而茶飲這個正在快速增長的消費品類,可以提高餐飲的消費天花板,給餐飲帶來更大的價值效益,兩者相輔相成。
三、打組合拳:“茶飲+跨品牌跨行業”
茶飲品牌和時尚生活方式品牌玩營銷跨界已經不是新鮮事,而時尚品牌或其他行業跨界做飲品的也不在少數。這些現象之所以屢見不鮮,除了茶飲本身模式輕、門檻低外,還有就是可塑性極強,它可以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又具有非常大的消費帶動性。
優衣庫與星巴克合作,提供全新的服務方式
比如優衣庫曾聯姻星巴克,在一家旗艦店內留出了一塊特殊區域讓星巴克進駐;
護膚品牌科顏氏在北京開了一家咖啡館,除了常規飲品,還提供和它家護膚產品有關的飲品,比如金盞花拿鐵、牛油果Smoothie、芫荽橙萃綠茶等;
還有人以“飲+餐+花店”的模式經營港式輕餐店,也別有一番輕盈雅致的風味。
這些跨界與融合,本質上也是生活方式的融合與延伸。奈雪の茶聯合創始人彭心說:“很多女生喜歡在同一場景解決多重問題,比如去美容院做Spa,會想同時把睫毛和指甲做了,而不是跑多個地方。”因為洞察這種女性心理,因此有了奈雪の茶“一茶+一包”的模式。
不妨打開腦洞想想,現在有很多茶萃護膚品牌,如果有這樣一家店,集合了茶萃護膚品和茶飲料,可以一邊敷綠茶面膜,一邊喝抹茶飲品,這樣的生活是不是也很安逸?
跨品類或者跨行業經營或許不是容易的事,但未來的茶飲行業也絕不僅僅是一杯茶那么簡單,更可能是提供某種生活方式產品的平臺型行業,而做好這種體驗服務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目標人群的同步。
總結
兩句簡單直接的話,分享給已經在和即將在這片市場中血拼的人:
“現在茶飲市場競爭這么激烈,必須做出差異化才有生存的空間。”
“茶飲市場要做到產品差異化可以說既簡單又復雜,長期保證產品的高質量和標準化,是其經營生產最重要的一步。”
茶飲的風將往那邊吹?如果要入局,還有哪些突圍的機會?跟我們一起頭腦風暴,或許你會有啟發。
來源:紅餐網
作者:陸沉
提示:
*本文經紅餐網(ID:hongcan18)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原文標題:如何在18萬倒閉店中死里逃生,茶飲亂象下機遇尚存!!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百年同仁堂殺進養生茶飲,如何差異化開辟新藍海?
茶飲行業洗牌加速、大量加盟商虧損,品牌如何笑到最后?
火成現象級的喜茶,是在收獲時代變化的紅利
2018 Hello Foods Prize
Hello Foods Prize是一場針對國內食品飲料創意新品的鑒賞大賽,由FBIF組委會策劃主辦,企業及學生均可報名參與。專業組接受在2016年8月1日-2018年2月28日間上市的食品飲料新品,而學生組“新生代”則由在讀大學生進行飲料定題設計。兩個參賽組別最終均要求提供樣品以便評委現場品鑒打分。賽事評審團由來自旺旺、農夫山泉、可口可樂、康師傅、星巴克、樂純、芬美意、利樂、杜邦、益普索、靈笛斯的研發及市場總監組成。參與業內同仁的交流與學習,贏得一份權威的行業背書,收到更多展示新品的機會……迎接真正的創新考驗,您準備好了嗎?
/ 微信群 /
添加王淼(Bill Wang)微信:FBIFwang,申請加入CEO、CMO、首席研發官、食品綜合、功能性食品、代工、茶飲料、特醫、嬰幼兒、巧克力、啤酒、乳品、營銷、添加劑、餐飲、飲料、休閑食品、寵物食品、研發、設計、包裝、新零售、調味品等微信群。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創意文章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7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