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818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若想與眾不同被人記住,就要“個性化”。在餐飲圈也是如此。當“標準化”越來越難被消費者買賬的時候,“個性化”就成了讓人眼前一亮的存在。 餐飲的個性化可以從產品、餐廳設計布局來體現,這些都最為直觀。而餐廳的獨特設計又可以從“打造場景”入手。 不可否認的是,餐飲消費已經進入“場景時代”。人們不僅為了滿足口腹之欲,更想獲得心理和精神上的滿足。
? 餐飲老板內參 王田 發于北京
謀個性、造場景,餐飲巨頭也這么干
新時代正倒逼一些餐飲巨頭加速變革。可能你還不知道,一向以標準化見長的麥當勞和必勝客現如今都玩起了概念,將“個性”、“場景”融入其中。
麥當勞全球首家概念店“McDonald’s Next”
去年6月,麥當勞將自創漢堡項目首次引入中國,消費者可以通過搭配創作專屬漢堡,這是麥當勞從過去單純快速的品質服務向個性化體驗的逐步轉變。
同時它的全球首家概念店已落戶香港,不光裝修風格別具一格,食物制作過程也是開放透明。
McDonald’s Next僅自選沙拉就有 19 種食材
McDonald’s Next 有300 多個座位,1/4都提供了充電器
無獨有偶,必勝客也在北京、上海兩地分別打造了不同的體驗餐廳。位于北京東直門附近的必勝客是全國第一家必勝客餐廳,升級改造也由它而起,餐廳內布置主打工業風,多數菜品也是與眾不同。
上海的必勝客體驗店同樣如此,不光是在主色調上顛覆以往,空間也變為開放式。還引入了文化概念,讓它變得更小資。顧客的體驗感和參與感在此也會提升。
所以說,餐飲店光好吃是不夠的,餐飲企業也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設計”。這樣更容易引起消費者的認同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消費升級意識覺醒,“場景”造英雄
其實“場景”無處不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存在特定的場景關系,延伸到商業領域便會引發不同的消費市場。
最直觀的的表現就是傳統電商和線下購物。盡管在此之前我們常說,線上零售對線下零售造成很大沖擊,但其實線下還是會占更大比例。
尤以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報告證明,兼備社交與消費功能的大平臺,比其他業態更獲消費者青睞。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場景”。
宜家的場景化產品布局
說到“場景”,這方面的標桿又當屬宜家。當你去宜家買東西的時候,面前呈現的場景是把沙發、靠枕、茶幾、杯盞裝飾成一個客廳,身處其中,可能會激發你把全部物件成套買走的欲望。
對于任何消費形式,有“參與感”的涉入總會起到不錯的效果。餐飲也是如此,有些時候將一頓飯賦予一個主題或場景,也算是消費升級的一種體現。
“場景”存在,帶來……
有了“場景”之后,產品不再是單純的產品,而是變成了產品的解決方案。
比如咖啡,置于不同的場景訴求,就可以衍生繁雜的新產品。
咖啡+商務的代表是星巴克、Costa;咖啡+閑聊就去漫咖啡、咖啡陪你;咖啡+圖書是雕刻時光;咖啡+思想則是單向空間……
每一個場景按照特定的需求被重新定義,也被不同的用戶所選擇。說明細分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場景黏性便可造就一種現象或一個品類。
去年各種私廚火了,其中有個叫“我有飯”的私廚分享平臺就是打造了一種與餐廳不一樣的“場景”。是一種分享包含菜譜、廚藝、用餐環境在內的飯局體驗。
其創始人馮錚告訴內參君,“我有飯”不同于傳統餐廳,它提供了兩種場景:社交場景和生活場景。
社交場景很好理解,前來參加飯局的人大多為陌生人,大家湊在一起吃頓飯,還能跟飯局主人談人生談理想談做飯,自帶社交屬性;
生活場景則是更多緣于Host,即飯局主人所提供做飯、招待客人的場景,多數都是他們自己的家,有很多生活元素在其中,再加上一些軟裝改善,雖不及某些餐館氣派,卻是另一種整潔溫馨。
“我有飯”私房飯局
當傳統餐廳給你帶來的體驗只限于點菜吃菜、只限于桌上的體驗時,“我有飯”則提供了一種類似宜家樣板間的體驗。
“體驗Host的生活方式,告訴你他的生活是個什么樣子。”正是這些“場景”吸引了一波波的食客樂于參加飯局。這也是互聯網的核心精神之一:分享思維。在分享模式下,資源越用越有價值。
打造“場景”需要啥
統籌:劉曉紅|編輯:閆太然|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轉載請加微信iyanran
申請大食貸請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3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