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的新食品原料為功能脂質,這一數據意味著什么?

    ▲關注后回復數字“2”,加入系列食品微信群

    來源:植提橋

    近10年衛計委發布的新食品原料已達百余種,在這些原料中占比達1/4的為功能脂質原料,這個數據對于今天健康產品的開發意味著什么?

    新食品原料的主角:功能脂質

    天然功能脂質主要指特異性脂肪酸、脂類伴隨物及其衍生物等,其結構和組成與人體營養健康密切相關,尤其對高血脂、記憶衰退等慢性疾病具有積極的干預、調節作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脂質的市場需求也逐漸增加,法規對功能脂質原料作新食品原料的批準也逐年增多,據植提橋媒體統計,這十年批準的脂質新食品原料有30余種。根據原料的來源不同,可分為木本油、草本油、微生物油脂、動物油脂、酶轉脂以及其它。

    木本油

    序號

    名稱

    來源

    主要成分及含量

    推薦食用量

    1

    杜仲籽油

    杜仲籽

    α-亞麻酸≥45%

    ≤3毫升/天

    2

    茶葉籽油

    茶葉籽

    油酸40-60%;亞油酸15-35%

    ≤15克/天

    3

    翅果油

    翅果油樹種仁

    油酸≥28%;亞油酸≥42%

    ≤15克/天

    4

    元寶楓籽油

    元寶楓樹種仁

    亞油酸≥30.0%;油酸≥10.0%;神經酸≥3.0%

    ≤3克/天

    5

    美藤果油

    美藤果種籽

    亞麻酸≥35%;亞油酸≥30%

    6

    鹽膚木果油

    鹽膚木果實

    油酸≥52%;亞油酸≥14%

    7

    長柄扁桃油

    長柄扁桃 種仁

    油酸≥70%;亞油酸≥26%

    8

    光皮梾木果油

    光皮梾木果實

    油酸≥20%;亞油酸≥38%

    9

    乳木果油

    乳油木樹果仁

    油酸≥25%;硬脂酸≥25%

    草本油

    序號

    名稱

    來源

    主要成分及含量

    推薦食用量

    1

    御米油

    罌粟的種子

    亞油酸≥60.0-81.0%

    ≤25克/天

    2

    牡丹籽油

    丹鳳牡丹和紫斑牡丹的籽仁

    亞麻酸≥38.0%;亞油酸≥25.0%;油酸≥21.0%

    ≤10克/天

    3

    鹽地堿蓬籽油

    鹽地堿蓬種籽

    亞油酸≥50%;亞麻酸≥5%

    4

    水飛薊籽油

    水飛薊籽

    油酸≥30%;亞油酸≥40%

    5

    番茄籽油

    番茄籽

    油酸≥19%;亞油酸≥50%

    微生物油脂

    序號

    名稱

    來源

    主要成分及含量

    推薦食用量

    1

    DHA藻油

    裂壺藻、吾肯氏壺藻、寇氏隱甲藻

    DHA≥35g/100g

    ≤300毫克/天(以純DHA計)

    2

    花生四烯酸油脂

    高山被孢霉

    花生四烯酸≥38g/100g

    ≤600毫克/天(以純花生四烯酸計)

    3

    γ-亞麻酸油脂(來源于刺孢小克銀漢霉)

    刺孢小克銀漢霉

    油酸≥27-47g/100g;亞油酸≥10-26g/100g;γ-亞麻酸≥8g/100g

    ≤6 克/天

    動物油脂

    序號

    名稱

    來源

    主要成分及含量

    推薦食用量

    1

    魚油及提取物

    可食用海洋魚

    EPA+DHA≥144mg/g(魚油) EPA+DHA≥230mg/g(魚油提取物)

    ≤3克/天

    2

    磷蝦油

    南極大磷蝦

    總磷脂≥38;DHA≥3g/100g;EPA≥6g/100g

    ≤3克/天

    酶轉脂

    序號

    名稱

    來源

    主要成分及含量

    推薦食用量

    1

    共軛亞油酸

    紅花籽油

    共軛亞油酸700-800 mg/g

    <6g/天

    2

    共軛亞油酸甘油酯

    紅花籽油

    共軛亞油酸甘油三酯 77%-83%

    <6g/天

    3

    甘油二酯油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

    甘油二酯≥40%

    ≤30克/天

    4

    蔗糖聚酯

    大豆油

    蔗糖聚酯≥97%

    ≤10.6克/天

    5

    磷脂酰絲氨酸

    大豆

    磷脂酰絲氨酸50.0%-60.0%

    ≤600毫克/天

    6

    中長鏈脂肪酸食用油

    來源于食用椰子油、棕櫚仁油

    中長鏈脂肪酸甘油三酯≥18g/100g;中鏈脂肪酸≥11g/100g 長鏈脂肪酸甘油三酯≤77g/100g

    ≤30克/天

    其它

    序號

    名稱

    來源

    主要成分及含量

    推薦食用量

    1

    葉黃素酯

    萬壽菊花

    葉黃素二棕櫚酸酯>55.8%

    ≤12mg/天

    2

    植物甾烷醇酯

    大豆油、塔羅油等

    植物甾烷醇≥55%

    <5克/天

    3

    植物甾醇

    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塔羅油

    植物甾醇≥90%

    ≤2.4克/天

    4

    植物甾醇酯

    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塔羅油

    植物甾醇酯+植物甾醇≥97%

    ≤3.9克/天

    5

    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

    綠茶葉

    EGCG≥94%

    ≤300毫克/天(以EGCG計)

    6

    (3R,3’R)-二羥基-β-胡蘿卜素(玉米黃質)

    萬壽菊花

    玉米黃質≥50g/100g

    ≤4毫克/天

    7

    順-15-二十四碳烯酸(神經酸)

    菜籽油

    神經酸≥85g/100g

    ≤ 300毫克/天

    8

    米糠脂肪烷醇

    米糠

    高級脂肪烷醇78-88g/100g

    ≤ 300毫克/天

    心腦健康:功能脂質關注的焦點

    以往一提到脂類,人們就自然的聯想到了肥胖和慢病,大家對脂肪產生了很深的誤解,甚至到了“談脂色變”的地步。隨著大眾對油脂科學認識的加深,人們已逐漸意識到脂肪中的反式脂肪酸以及脂肪攝入比例的失調才是致病元兇。

    功能脂質中最主要的一類就是不飽和脂肪酸,如油酸、棕櫚油酸等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ALA、EPA、DHA等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具有減少LDL-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血壓、調節血糖的功效;多不飽和脂肪酸中的亞油酸和α-亞麻酸都是人體必需脂肪酸,是神經元、神經膠質和免疫細胞膜的主要結構成分,是體內合成多種重要激素樣分子的前體。

    新食品原料中主要的不飽和脂肪酸

    ω?3多元不飽和

    α-亞麻酸(ALA)(18:3)

    二十碳五烯酸(EPA)(20:5)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2:6)

    ω?6多元不飽和

    亞油酸(LA)(18:2)

    共軛亞油酸(CLA)(18:2)

    γ-亞麻酸(GLA)(18:3)

    花生四烯酸(ARA)(20:4)

    ω?7單元不飽和

    棕櫚油酸(16:1)

    ω?9單元不飽和

    油酸(18:1)

    神經酸(鯊油酸)(24:1)

    2013版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首次增加了ALA、DHA、EPA的推薦值,并強調了針對特殊人群如嬰幼兒和孕婦的推薦值,并明確指出DHA對腦及視覺功能發育具有重要作用;EPA可以顯著降低血脂水平,發揮調節血脂作用;EPA和DHA對心血管疾病具有保護作用。

    2016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人群

    EPA+DHA

    AI(mg)

    AMDR(g)

    孕婦

    250(DHA 200)

    兒童

    100(DHA,1-3歲)

    少年

    成人

    0.25-2.0

    老人

    0.25-2.0

    AMDR:宏量營養素可接受范圍;“—”表示未制定參考值

    產品形式多樣、健康來源的功能油脂,更值得期待

    更多的科研及臨床研究已讓DHA、ALA等功能油脂成為市場的寵兒,尤其是魚油產品,一直是海淘保健品的重中之重。在歐美,其應用范圍包括嬰幼兒配方產品、膳食補充劑、食品、飲料、寵物食品及臨床營養等,產品形式也從富含DHA的面包、谷物食品、人造黃油到沙拉調味品,種類繁多。而我國功能油脂產品開發較晚,受產品研發技術的限制,目前產品形式多為膠囊。

    我國批準的是DHA藻油來源的產品,和魚油相比,藻油來源的DHA更加穩定和安全,適合孕產婦和嬰幼兒。此外,ARA、GLA也是我國批準的微生物來源的油脂,然而這些微生物來源產品目前成本較高,離商業化還有一定距離,但因其安全及可持續生產的特性,相信微生物油脂的時代終會到來。

    從數據中我們還可以看出,植物來源的功能油脂有很多,占功能油脂的一半,但產品形式多以功能食用油為主,相關保健產品較少。如元寶楓籽油、神經酸等原料,因其獨特的功效,備受關注,但目前市場終端產品較少,值得進一步研究開發。

    脂質是人類主要營養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在全球各大研究機構中不斷被研究證實,用于健康調節的功能油脂類產品開發也具有一定前景。企業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改變功能食品的“藥品”形態,開發以食品為載體的功能食品。再結合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滿足細分群體的需要,同時注重產品細節,豐富產品形態,用更加“本土化”“精細化”的食品造福更多的消費者。

    提示:

    *本文經植提橋(ID:HerbridgeMedia)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 前瞻 | 2018十大新興食品原料:姜黃、咖啡果、甜菜根持續火熱

    • 2017日本三大食品趨勢:地方特色、傳統原料、老齡化

    • 億滋、瑪氏押注超級食材微藻,藻類原料迎來爆發期?

    FBIF2018

    全球力量,領變未來——FBIF2018食品飲料創新論壇(點擊查看)將2018年4月18日-20日在上海舉行。FBIF2018以“新品類崛起”為主題。論壇共三天,將涵蓋乳制品、飲料、特醫食品、零食、營銷和包裝話題。往屆FBIF吸引了包括雀巢,可口可樂,百事,億滋,中糧,康師傅,統一,達能,星巴克,蒙牛,伊利,利樂,雅培,農夫山泉,三只松鼠等企業參與,預計1800位食品業界人士將出席FBIF2018。公眾號后臺點擊菜單“FBIF或回復“FBIF2018”獲取:論壇、“標志大賞”和“Hello Foods”賽事信息。

    / 微信群 /

    添加王淼(Bill Wang)微信:wang494859121,申請加入代工、CEO、CMO、首席研發食品綜合、功能性食品、特醫、嬰幼兒、啤酒、生產&供應鏈、乳品、營銷、添加劑、餐飲、飲料、休閑食品、研發、設計、包裝、新零售、調味品等微信群。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創意文章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7994.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2月7日 22:47
    下一篇 2017年12月7日 23:5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