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后回復數字“1”,加入系列食品微信群
原文作者:A.T.Chan
編輯:Wilbur
無麩質食品真的更健康嗎?圖片來源:FoodNavigator
研究人員表示,限制麩質飲食可能會導致全谷物的有益營養素攝入量降低,因此對于那些非乳糜瀉患者,不該一味倡導無麩質飲食。
近日,在 BMJ(英國醫學期刊)上發表的歷時24年的研究表明,不應該從非乳糜瀉患者的飲食中去除麩質,因為這可能意味著錯失有益心臟健康的全谷物。
研究人員警告說,對于沒有乳糜瀉癥狀的群體來說,不建議為了預防冠心病而采取無麩質飲食。
最近,由于麩質可能導致慢性疾病的觀念,比如冠心病,無麩質或低麩質的食品趨勢走俏。
無麩質食品增長趨勢
麩質是小麥,大麥,黑麥和燕麥中的一組蛋白質,可能會引起乳糜瀉患者的腸道炎癥和腸道損傷。
往往乳糜瀉患者得冠心病風險也較高,而無麩質飲食可以降低這一風險。
無麩質食品紅極一時,圖片來源:www.sheknows.com
近來,越來越多的人懷疑,不管腹腔狀況如何,麩質都可能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包括心臟病、肥胖癥、代謝綜合征和神經精神癥狀。
由于這些擔憂,無麩質食品紅極一時。
根據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從2009-2010年到2013-2014年,非乳糜瀉患者采用無麩質飲食的比例已經從0.52%上升到1.69%,足足三倍有余。
2013年,30%的美國成年人表示,盡管無麩質替代食品要貴得多,但他們仍然盡量去減少甚至完全去除麩質的攝入。
對麩質說Yes
研究發現,日均攝入麩質最多的五分之一女性和男性的預估攝入量分別是7.5g和10g,而最低的五分之一日均預估麩質攝入量分別是2.6g和3.3g。
研究還發現,麩質的攝入量與酒精攝入、吸煙、總脂肪攝入量和未加工的紅肉攝入量呈負相關。
然而,麩質攝入量與全谷物攝入量和精制谷物(細糧)攝入量呈正相關。
6529名參與者患上了冠心病,其中致死性心肌梗死患者有2286人,非致死性心肌梗塞死者有4243人。
相比于麩質攝入量最低的五分之一參與者,其冠心病的發病率為每年每100000人中有352人,麩質攝入量最高的五分之一參與者的冠心病發病率為每年每100000人中有277人。
麩質攝入量和致命性心肌梗死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都沒有顯著的關聯性。
不管對男性還是女性來說,麩質的攝入量和冠心病風險幾率都不相關。
此項研究結論是避免麩質對冠心病風險并無影響,但這卻意味著錯失了對心血管有好處的全谷物。
相關研究介紹
從1986年至2010年,美國研究人員每四年進行一次食品問卷調查,累計超過110000名健康參與者。
如果參與者患有心肌梗塞、心絞痛、中風、癌癥或做過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他們就會被排除在外,乳糜瀉患者也不包含在內。
問卷的問題設置與參與者攝取的食物種類和份量大小有關。研究人員使用哈佛T.H.陳公共健康學院營養系的數據庫計算麩質消耗量。
通過醫院記錄和尸體解剖報告檢查在研究過程中出現的任何死亡事件。
研究人員表示,由于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 所以無法給出有關因果的確切結論。
但研究人員確實得出了一個結論——不支持為降低冠心病風險而采取限制麩質飲食的行為。
提示:*來源:The BMJ,原文:Long term gluten consumption in adults without celiac disease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編輯:Wilbur(微信:aotokuer)。
*聯系Mote(微信:motechenfbif)推薦好文。
/ 更多文章 /
健康意識崛起,無酒精啤酒成為下一輪潮流?
全球87%的消費者認為非轉基因“更健康”,有證據嗎?
譜賽科PureCircle研發出甜度為20倍的新型甜葉菊
未來的肉不是肉,人類20年后吃什么?
/微信群/
長按二維碼關注“FBIF食品飲料創新”,回復數字“1”申請加入CEO、營銷、研發、啤酒、包裝、功能性食品、乳品、飲料、休閑食品等微信群(群成員包含雀巢,可口可樂,百事,百威,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紅牛等全球高管)(級別可參考:FBIF2017嘉賓)。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創意文章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