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趣互動:分享經濟,改變營銷模式

    【FBIF2016演講文稿(整理)

    演講嘉賓:劉文中,戰略咨詢總經理,時趣互動

    圖為:劉文中

    演講視頻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分享經濟如何改變營銷模型。說到營銷模型就要提到一個非常經典的模型,漏斗模型。我們經常在營銷的各種書籍看到這種模型,我們企業投放廣告的時候,企業會投入很大的預算推動“品牌曝光”。所有的廣告都圍繞這樣的困惑,他們知道有一半的廣告費浪費了,但是不知道浪費在哪里。現在是移動社交的時代,我們提出了波紋營銷的模型(圖1)。原來企業在需要去影響消費者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在一個平靜的湖面上投入一塊非常大的石頭。但是現在企業會把這個大的預算,分為一個個小部分投入到湖面產生一連串的波瀾。我問大家一個問題,當消費者買了一個品牌一萬塊錢的產品,另外一個消費者買了這個品牌一千塊錢的產品。哪個消費者對于這個品牌更有價值?但在社交媒體時代發生了變化,我們在CRM系統接入社交,可能前面購買一萬塊錢產品的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只有幾百個粉絲。而購買一千塊錢的消費者,可能有幾十萬,幾百萬的粉絲,這個時候哪個消費者對企業更具有價值呢?所以這時候購買一千塊錢的產品的消費者,購買產品后不斷推薦,他成為這個品牌的銷售者。所以在社交媒體時代,漏斗模型以媒體為中心,更關注的是轉化率,ROI,到達率。而波紋以用戶為中心,關注用戶節點的價值,關注影響力,用戶生命周期的全價值。

    圖1

    我們分享經濟襲來的時候企業營銷可能也發生改變。市場上最大的出租車公司沒有一個自己的車,但每一個用戶把自己的車貢獻出來,就是Uber。最大的一個酒店沒有自己的房間,而是消費者把自己的房間提供出來給別人住,Airbnb。所以我們發現分享經濟正在改變我們整個社會的形態,對于營銷有什么價值?春秋戰國的呂不韋出了一本書《呂氏春秋》。為什么要出這個書,他希望通過這樣的一個方式,通過影響群眾思想,進而影響君主。當時呂不韋養了三千文人墨客,每一個人在自己的領域里,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人,我們把這些叫KOL。每個人他們自己寫東西就是自媒體。所以呂不韋做了什么?就是自媒體聯盟。每一個人寫十篇,三千人就是三萬文章。三千人的KOL影響力覆蓋了整個社會。所有知識分子都是討論這個東西,可能會影響到君主。在古代沒有社交媒體,怎么傳播呢?他把它放在咸陽城門樓上掛出來了。呂不韋出了一個營銷策略,一字千金,你給這本書提改進的建議,我就給你一千兩。我們說呂不韋做這個事情為什么成功的時候,我們發現他充分調動了社會上不同的資源,不同群體的力量進行傳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原來我們品牌怎么做?我們通過營銷把品牌和消費者連接起來。但是現在變化了,現在企業更需要考慮的是怎么通過自己的品牌作為紐帶,連接每一個消費者跟他背后的消費者。我們怎么連接人與人,我們更多的是在身邊朋友的影響,所以分享的力量變得非常重要。我們需要激發不同群體幫助我們的群體,以品牌為紐帶,品牌的內容為紐帶。我們把分享經濟類比到企業營銷,可能企業最大的營銷資源不是任何一個媒體的廣告,而是每一個消費者分享的力量。因此我們做了一個營銷模型,就是波紋營銷,模型不按照以前的消費者購買習慣分析,而是消費者和品牌的緊密關系,以及消費者的社交影響力構建一個新的模型(圖2)。這個消費模型離品牌最近的這是員工和渠道,往上是忠誠用戶和社群。很多社群可能一開始沒有那么多的購買,可能1000個忠實顧客,他通過這樣的一個基礎的量,影響更多的人。第三個就是意見領袖,這個人非常有影響力,他可以幫企業做到大規模的覆蓋,怎么把這些人用好是非常有價值的。第四個就是潛在消費者。從下往上,群體不同,他們的價值觀訴求是不一樣,所以在激發他們口碑傳播運營方法和策略也是不一樣。

    圖2

    我們要驅動這個波紋的形成,最核心的是內容。做內容的時候我們發現,像杜蕾斯做的非常好,每天頭腦風暴產生創意,但任何一個營銷高手都沒法確保每個創意產生巨大的傳播。我們只能保證出的內容盡量好,內容之外該用什么方式去分享去傳播。第二就是很多品牌都忽略了,就是激勵機制。這就在渠道的層面,我們怎么推動消費者去傳播。如果內容好,你的激勵機制好,傳播會形成快速的擴大。整個過程中(圖3),指導核心指標,驅動的是數據,技術越來越重要了。根據Gartner的報告,公司的首席營銷官(CMO)花在技術上的時間和精力將超過首席信息官(CIO)。這里舉個例子,員工、渠道、忠實客戶、社群這四個模型,四個群體怎么激發他們分享。第一個群體就是很多人都忽略的,企業的員工。但是如何利用這個員工的價值,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就是企業的營銷資源,但是被很多企業忽略了。策略不僅可以用在員工,還可以用在社群上。

    圖3

    我們講KOL這個維度。前一段時間有一個非常有名的電視劇《太子妃升職記》。我們投入了一個KOL大概是二十萬的費用,但不清楚KOL帶來什么樣的價值,聯系KOL是一個非常麻煩的過程。我們平時看到一些表層數據,轉評贊的數據,但KOL為品牌帶來哪些價值?在社交媒體上產生的哪些口碑生量?企業的痛點是沒有辦法找到優質的KOL,無法準確評估KOL質量,無法有效分析投放效果,無法指導二次投放,所以我們做了KMP平臺。在消費者這個層面,我們企業運營公眾號有一個問題,每次群發都會產生掉粉,沒有互動就沒有活動。我們拉新貴,我們留存難。怎么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通過三個方面,一是我們給指定的粉絲推薦了感興趣的內容,這樣就不會引起粉絲的損失。如果說一個汽車4S店,他們有一個新車的購買,一個是配件的銷售,一個消費者買了車以后,你不斷的推新車的內容,就是一個騷擾。第二是自動化的個性營銷,第三是會員制的營銷體系。下面給大家講一個案例就是聯合利華。廚房用的調料產品,聯合利華希望觸及到廚師。中國大概有五百萬的廚師總量,但是他們通過線下傳統是觸及到8萬人,剩下420萬人怎么觸達?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社交系統做這個事。傳統的方式,可能更多的通過線下的方式來做。微信大概有5億多人在用,通過微信讓這些人成為聯合利華的會員。我們把所有廚師構架到會員管理系統里面來。為了構建這個系統,我們需要個人的信息去完善每一個人的畫像。第二個就是一個購買的行為習慣。第三個就是社交習慣。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構建系統,把數據打通放到整個DMP(數據管理平臺)當中。問答環節 提問:對于低關注度的食品飲料行業,食品飲料品牌適合構建自己的SCRM(社會化客戶關系管理)嗎?他們有足夠的吸引力,如何讓消費者可以持續的關注它?如何讓消費者持續關注營銷內容?劉文中:我們講有三部分,第一個就是日常的運營,要有好的內容投放,產生用戶基本的黏性,第二個就是MOT,關鍵時刻的結點,這個決定消費者喜歡你還是討厭你。第三我們有一個標簽的系統,每次活動都會產生標簽。那我們可以通過標簽進行分組溝通,從而進行更精準的推薦。

    關注食品創新

    關注FBIF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835.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1月1日 08:07
    下一篇 2016年11月1日 10:2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