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反應速度一直是快時尚品牌頗為關注的話題。國際名牌一般可到120天,GAP一般為60天,H&M為20天左右,而ZARA最短時只用7天。
食品飲料市場增速放緩下是瞬息萬變的市場和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面對如此經營挑戰,中國的食品企業如何像快時尚品牌一樣打造供應鏈競爭優勢?
經濟放緩大環境下,企業首先需要尋求生存的機會。
經濟增幅趨緩,企業盈利空間被壓縮。企業各環節的成本控制、技術創新與效率提升等各項工作已被發揮到極致,僅靠企業自身去創造更多的價值變得非常困難。那么,企業生存的機會從何而來?
供應鏈運營與企業的發展有很大關聯性。產能過剩的收縮性市場里,比的不是盈利更多,而是虧損。成本低,運營效率高,就可以生存的更久一些。除此之外,供應鏈的運營直接影響成本與現金流。庫存周轉效率越高,資金占用越少,成本越低,運營效率越高,企業生存的可能性越強。這就是在困難情況下生存的機會。
長期以來,食品供應鏈上一直存在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如何把優化的概念運用到供應鏈當中至關重要。ORTEC亞太區供應鏈優化總監Luc Kremers認為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是供應鏈中的關鍵。供應鏈戰略設計。一是戰略合適性。一方面有一個需求的軸,這是由客戶驅動的,可以預測的;另一方面是特定的需求和不確定的需求。第二是戰略適配的區域,規劃和實際運輸的量作比較。
>>>>像快時尚一樣生產,食品供應鏈也要靈活
食品行業如何才能像快消品一樣,建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敏捷供應鏈,準確高效、高質量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靈活的供應鏈是在客戶服務、物流團隊、采購團隊和生產團隊相互合作下完成的供應鏈管理。羅賓遜全球物流全球貨運部門亞洲區副總裁張智捷認為企業要搭建靈活的供應鏈必須做好以下幾點。首先是細分客戶。其次也是最佳做法,即打分法,用以評估和計算總體表現。最后,最佳的做法有沒有進行共享,了解客戶需求是否得到了滿足。
除了企業內部供應鏈的靈活性,如何改善企業外部供應鏈是一個瓶頸。除了對供應商的評價考核,如何利用評價考核對供應商進行改進,從而提高整條供應鏈的效率,這是對供應鏈全局的整體把控。由于供應商的能力可能導致企業內部供應鏈無法被靈活調動。
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內部部門與部門之間最為根本的是信息的傳遞過程。信息之間的傳遞及反饋速度直接對供應鏈的靈活性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很多企業開始打造一條穩定且靈活的“外部供應鏈”。
>>>>用“智慧”解決供應鏈難題
新常態下的食品飲料行業,供應鏈也將發生相應變化。麥肯錫資深顧問蘇旻認為,第一是終端拉動,定制細分。食品飲料行業這兩年庫存居高不下,在進行非常痛苦的去庫存化很大的原因是過去推動式的做法。第二隨著渠道的差異化,現在經銷商渠道可能變成有現代渠道和經銷商渠道。第三是信息化和大數據化。
與傳統的供應鏈相比,智慧供應鏈的協作性、信息共享性更強。“供應鏈4.0”(智慧供應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感知供應鏈條上所有的環節,并將其連接在一起、儲存在一起,最后再統一進行分析,這就是“供應鏈4.0”的概念。由于企業能夠實時準確地了解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情況,從全局和整體角度,運營風險將降到最低。
未來智慧供應鏈的核心第一是可視化,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化我們的流程、庫存、運輸,知道我們的瓶頸。第二是生態化,其涉及跨組織的系統整合,并且做到流程的標準化,但其更關鍵是信息技術問題,然后是智能化和集成化。
作為企業獲取利潤的重要來源,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不斷被提升,越來越受到食品行業的重視。但目前全球供應鏈管理面臨成本控制、可視性、風險管理、客戶親密度及全球化五大難題。
就中國食品行業而言,供應鏈目前面臨這些挑戰。原瑪氏中國精益總監及瑪氏供應學院亞洲區總監戴永春認為,一是食品行業面臨食品安全的挑戰,中國的食品安全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第二點是食品質量不能滿足白領以上家庭的需求,新產品研發速度很慢。第三點是電商渠道迅速崛起,如果沒有清晰的策略會給傳統渠道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另外,中國的食品業放緩,但是行業的成本和效率壓力越來越大,而端到端精益轉型將會來幫助應對這些挑戰。
未來企業間的競爭,已不再純粹是產品與產品、單一企業和企業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統一、穩定、順暢的供應鏈形成企業具有價值性、稀缺性和難于仿制性的資源,成為企業的核心能力。從長遠來看,構建食品行業的供應鏈體系將是未來發展的出路。
圖片來源:昵圖網、堆糖網、環球網
關注食品創新
關注FBIF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