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
農歷新年到來之前,麥當勞迎來了一次“大甩賣”——不是漢堡打折,而是被自己的大股東“轉賣”了。1月8日,麥當勞中國的最大股東中信股份計劃以21.71億元人民幣的底價轉讓其所持有的麥當勞中國約22%的股份,此外還包括一筆附加債務,有意向購買的受讓方需為這筆股權轉讓支付至少36.98億元。這多少有些令人驚訝。就在兩年前,中信股份經歷了一場競爭激烈的競標、豪氣沖天地以20.8億美元的總對價拿下麥當勞中國經營權,管理當時中國內地與香港市場超過2700家麥當勞門店。金拱門復雜的股權故事
麥當勞早在2016年就表示,計劃出售中國內地與香港未來二十年的特許經營權,這塊“肥肉”也引來了不少意向購買方。梳理當年的媒體報道,除了中信與凱雷的聯合體,首農集團、中國化工、新希望集團、三胞集團、貝恩資本、TPG、物美集團等都曾傳出有意收購的消息。2017年1月,中信股份宣布,聯合中信資本一起成立一家名為Fast Food Holdings Limited的新公司,新公司將聯合美國知名投資公司凱雷集團,以最高20.8億美元的總對價收購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業務,成為了未來二十年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主特許經營商。在交易完成后,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即Fast Food Holdings Limited)成為了麥當勞中國的大股東,掌握52%的股份,凱雷與麥當勞(通過附屬公司GAIL)分別持28%和20%的股權。北京產權交易所于1月8日披露的最新信息顯示,Fast Food Holdings Limited由中信股份(通過Starry Dream Investments Limited)和中信資本(通過CCP Fast Food Holdings Limited)分別間接持有約61.54%和38.46%的股權。此次,中信股份計劃出售Fast Food Holdings Limited 42.31%的股權,折算下來,就是要出售麥當勞中國22%的股份。在股份轉讓完成后,中信股份仍持有麥當勞中國約10%的股份。據新京報報道,麥當勞回應稱,此交易純屬商業決定,交易完成后中信股份仍將繼續持有合資公司10%的股權,不會影響麥當勞中國的運營和發展;據中國證券報報道,麥當勞中國另一大主要股東中信資本則表示,中信資本對麥當勞中國繼續保持增長充滿信心,會積極參與此次股份競標。目前,中信資本、凱雷和麥當勞全球持有合資公司共68%的控制性股權。麥當勞方面表示,相關交易正進行公開招標。麥當勞“只租不賣”
麥當勞當年出售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中國市場環境的變化、洋快餐不再像以前那么受追捧。據歐睿咨詢的數據,麥當勞在中國快餐行業的市場份額已經從最高時的17%下降至13%,對手肯德基的市場份額也相應地從40%下降至24%。但肯德基的動作比麥當勞更快——彼時,肯德基所屬的百勝集團選擇將百勝中國從全球架構中剝離,并拉來了中國本地的投資方春華資本、螞蟻金服,于2016年11月完成上市。第二是麥當勞自身的業績壓力與新CEO的業績承諾。麥當勞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史蒂夫·伊斯特布魯克(Steve Easterbrook)在2015年上任時承諾,將致力于提高公司資本收益率、轉換為輕資產運營模式,大力推行特許經營模式是其中的關鍵辦法。在中信正式接手后,麥當勞定下的“五年計劃”是中國內地餐廳數從2500家增至4500家,開新餐廳的速度從每年250家提升到每年500家,到2022年底,將有約45%的麥當勞餐廳位于三四線城市,超過75%的餐廳提供外送服務。從這份規劃可以看出,在擁有了本地運營方后,除了產品、運營上的加速本地化,麥當勞還希望能夠加快在三四線城市的滲透、加快門店布局。在2019年10月的“麥麥全席”活動上,麥當勞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張家茵透露,2019年,麥當勞在中國的新開餐廳數量將持平或略高于去年的423家,其中開在三四線城市的餐廳大概占50%。從開店速度上來看,頭兩年并未達成“每年500家”的目標。由于麥當勞一直以來都沒有將中國市場的業績表現在財報中單獨列出,在2017年出售特許經營權后,更是無從對比中國市場與其余市場的表現。但此次北京產權交易所的公告顯示,Fast Food Holdings Limited在2018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247.8億和11.5億港元;截至2019年11月30日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243.9億和8.6億港元。若假設12月的業績表現為全年平均值,則Fast Food在2019年的營收同比上漲約7.3%,但利潤下跌超19%。除了業績不夠給力外,中信的“甩賣”或許還有資本退出路徑方面的考慮。《財新周刊》2016年9月的報道《競購“洋快餐”》曾援引投資人說法稱,麥當勞中國的20年特許經營權更像出售一塊牌照,而非可以獨立運作上市的公司實體,其供應鏈等核心業務也很難交給中方。不同于百勝中國的獨立分拆、上市,麥當勞總部與中國區的連結更加緊密。出售特許經營權后的這兩年里,麥當勞中國難言“獨立”,上市計劃更是始終未見苗頭。相比通過百勝中國上市而收獲回報的春華資本、螞蟻金服,中信股份拿著麥當勞的特許經營權,更像是拿著一塊“只租不賣”的牌照。如今的中信,選擇了“退租”。*本文首發于虎嗅旗下內容品牌“十億消費者”(ID:gjgc168),關注研究新一代消費者的衣食住行。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了解規則。* FBIF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Bobo(微信:fbifmedia1)/更多文章/
FBIF2020
FBIF2020將包含全體大會及產品創新(乳品、人造肉、零食、飲料)、營銷創新、創新包裝和投融資5個分論壇,“Marking Awards”、“Wow Food Awards”和”Ace Ranking”3大賽事頒獎禮,及Food Show展覽。
FBIF2020將聚集100+全球演講嘉賓及評委,預計6000+ 來自雀巢、百事、可口可樂、瑪氏、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等專業觀眾將出席。請點擊公眾號“FBIF”菜單欄了解FBIF2020更多。
/FBIF食品微信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2”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7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巧克力、素食、酒、咖啡、酸奶、代餐、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方便面、新零售、功能性食品、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1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