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r8與OC&C報告 | 消費品及零售行業如何進行創新投資?

    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

    來源:36氪創新咨詢(ID:Kr8-36Kr-Innovation)

    圖片來源:消費品及零售行業企業創新投資調研報告
    消費品及零售行業
    企業創新投資調研報告
    現如今消費品及零售行業創新趨勢明顯,從風險投資公司(VC)、私募股權基金(PE)到行業巨頭無一不在進行創新投資。它們為什么這么做,創新的重要性何在?創投集中在哪些領域、有什么特點?不同公司如何利用不同的創投工具達到各自的目的?下面就一起來探索Kr8和OC&C聯合發布的消費品及零售行業企業創新投資調研報告,尋覓答案。

    01

    企業進行創新投資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消費品及零售行業企業創新投資調研報告
    從需求端看,市場競爭激烈,需要不斷推陳出新來滿足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創新創業的機會,尤其是針對年輕消費者推出新產品的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內消費者視野愈發全球化,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售后體驗。品牌不再是消費者最看重的關鍵購買因素,質量、個性等因素逐漸取而代之。

    年輕一代希望彰顯個性,做不一樣的煙火,個性化產品和定制需求飆升,催生出江小白、Thread(個性穿搭服務)等品牌和公司。互聯網帶來的信息大爆炸則讓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不斷受到潮流影響而改變。
    江小白:2012年創立的白酒品牌“江小白”憑借創新和精準的市場定位,虜獲了一眾年輕消費者的心,2018年銷售額便突破20億。其瓶身上的文案被屢屢奉為金句,如“青春不是一段時光,而是一群人。”“肚子胖了,理想瘦了。”“我們那些共同的記憶,是最好的下酒菜。”

    與此同時,中國消費者的經濟水平和購買力正在不斷提高,形成一塊極富潛力的市場。從2013到2018年,中國一、二、三線城市的人均消費分別增長了7%、9%和5%。面對消費者日漸豐富的需求,創新無疑是搶占市場的絕佳手段。
    而從供給端看,社交網絡的廣泛應用, 電商渠道的滲透,中國全球化、柔性化的供應鏈體系加速了產品更新迭代的過程,創新創業小團隊能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創造出符合新消費需求的產品,但也更容易被淘汰。
    圖片來源:消費品及零售行業企業創新投資調研報告
    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大企業利用產品研發進行創新的傳統經營模式面臨挑戰。一方面,原有的研發工作無法捕捉市場上豐富卻又轉瞬即逝的機會;另一方面,企業并購的成本頗高,且收購目標大多已經發展成熟,同樣可能遺失先機,于是企業們開始關注早期初創項目的投資和孵化。

    02

    消費品及零售行業早期企業投資熱點
    VC、PE和全球大型消費品及零售行業企業的投資主要有4個值得關注的主題:品質與便捷,健康與運動,年輕與潮流以及以提升零售效率為主的科技投資。盡管這四方面投資都呈上漲趨勢,但比較而言,外資企業在健康與運動方面投資更多,中國企業則更注重科技投資。
    圖片來源:消費品及零售行業企業創新投資調研報告
    在此之上,報告又將投資細分為食品飲料、服裝、零售等領域,并對其中的產品、渠道和科技投資進行討論。

    1、食品飲料 F&B

    在食品飲料方面,投資者在食物(54%)和飲料(43%)上的投資相差無幾,但在食物中更偏向于投資零食(15%),在飲料中更偏向投資酒精類產品(17%)。其中代餐的投資增速迅猛,比如“若飯”、“型博士”都是成功融資的新晉代餐品牌。
    圖片來源:消費品及零售行業企業創新投資調研報告
    圖片來源:若飯官網
    若飯:“若飯”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專注于正餐方便食品研發的互聯網電商食品公司,售有即飲版、沖泡版和固體版(從左到右)三種代餐,2017年公司營收2千萬,2018年獲得來自堿基資本的一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另外,食品飲料投資存在三大趨勢,分別是高端化、健康化和以女性為導向。
    圖片來源:消費品及零售行業企業創新投資調研報告
    2、服裝Apparel

    在服裝方面,最受資方青睞的投資方向有內衣、體育用品、衣物租借服務和亞文化品牌,例如生產中性服裝的“伯喜”和強調公平交易、使用天然材料的“幼嵐”。

    服裝企業較少收購經營范圍外的產品或品牌,83%以上的收購為核心業務。在渠道上,不論是國內還是外資企業都意識到了電子商務的重要性,對其重點投資,比如H&M入股了英國男裝電商“Thread”,拉夏貝爾投資了女性內衣推薦及導購平臺“氧氣Bra”。

    3、零售Retail

    在零售方面,線上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社交電子商務的投資不斷增加,比如專注于母嬰用品測評及銷售的微信公眾號“小小包麻麻”和提供精釀啤酒信息的APP“酒花兒”。

    線下的投資則主要集中在飲料和智能自動販賣機,占到了總投資的66%,比如“天使之橙”和“魔盒Citybox”。
    圖片來源:魔盒CITYBOX官網
    4、魔盒CITYBOX

    2015年成立的上海鮮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新零售領域的互聯網企業,其于2016年推出智能商品販賣機“魔盒Citybox”,能夠實現智能防盜和用戶行為追蹤,同時開啟了“先享后付”的無人零售新時代。

    更多有關渠道和科技層面的投資可參見報告。

    03

    大企業創新投資的模式

    對于想進行創新投資的消費品及零售行業企業來說,目前主要有4種常見的創投模式,分別是:創新實驗室、加速器/孵化器、企業風險投資和創新平臺,其中企業風投和創新實驗室在全球范圍內最為常見。

    圖片來源:消費品及零售行業企業創新投資調研報告
    這四種模式適用于處在不同創新階段、具有不同創新需求的企業,比如對于一個沒有明確構思,想要試水創新的企業來說,創新實驗室是最合乎需求的;對一個有既定目標,決心做出創新成果的企業來說,物色合適的初創公司進行加速或孵化最為可行。企業需要通過對自身創新需求和可支配資源的分析,來判斷最適合自己的創投模式。

    除此之外,企業的身份也對它們在中國的創投模式產生影響。外國企業普遍使用創新實驗室、加速器/孵化器和企業風投這幾種方法,中國企業則多采取平臺生態模式。比如走在創新前沿的小米就發展出了一套獨特的、屬于自己的創新生態系統——小米生態鏈。小米通過投資、管理、合作等方式將大量創新公司納入自己的生態鏈體系,在幫助這些公司輸出自己產品觀念的同時,實現和小米產品的互聯互通,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產品種類,提高了競爭力。報告中還介紹了一些外企成功或失敗的創新投資模式,為讀者提供了多元的例子。
    那么中外企業間為何存在這樣的差異呢?這主要源于兩者在人、資金來源和創新方向上的不同。首先,在創新人員上,中國本土大企業相對于外企的上市企業來說會更加了解中國的初創項目,在企業文化上也更加相似。其次,建立創新平臺的試錯成本較高,企業需對股東有所交代,相對外企來說,本土企業從資方到企業本身對于風險的容忍度都更高,因此也更可能建立創新平臺;最后,在創新方向上,外企更多圍繞現有產品進行優化,而中方企業則更傾向于尋找新產品和業務,也因此更適用于創新平臺包羅萬象的創新模式。

    最后,上述幾種創新投資模式各有優勢,想進行創新投資的中外消費品及零售行業企業,在選擇適合的模式時,還需要思考以下關鍵問題:

    1. 企業創新投資是為了實現哪些最根本的目標?(如:具體銷售額目標,現金流增長,投資回報率提升等等)
    • 行業投資熱點在哪里?

    • 哪些領域哪個階段的投資符合企業的目標?

    2. 每個企業應該同時實施運營多少個創新投資模式?(需與現階段企業的能力上限相匹配)
    • 每條路徑應該扮演什么戰略角色?

    • 這套機制在總部和區域市場層面應該設立怎樣的管理層次和組織架構?

    3. 不同的創新模式應該分配到多少資源和資金?每個模式應該掌控多大程度的自主權來使用這些資源和資金?

    4. 企業在多大程度上在中國市場采用開放式的平臺模式,在人才,資金和企業業務邊界三個方面開放和發展?

    縱觀歷史,幾乎每家屹立不倒的企業都曾脫胎換骨、涅槃重生,只有擁抱時代的變化,不斷尋求創新,方能成為大浪過后沉于水中的金子。

    提示:

    *本文36氪創新咨詢(ID:Kr8-36Kr-Innovation)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Bobo(微信:fbifmedia1)

    / 更多文章 /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1”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7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飲料、素食、酒、咖酸奶、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方便面、新零售、功能性食品、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食品投資研發、設計、包裝等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1961.html

    (0)
    上一篇 2019年9月3日 22:47
    下一篇 2019年9月4日 07: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