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歲替500強打天下,36歲執掌阿里,為何如此年輕成就卻那么大?


    23歲從管金生的小秘書做起,3年干到證券副總經理;327國債事件中,老板入獄,事業跌落谷底。

    29歲東山再起,成普華永道史上最年輕的合伙人;32歲任世界500強百安居總裁;

    36歲被馬云挖到阿里,擔任首席CEO;十幾年的時間,他走完許多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高度,最后卻身陷供應商欺詐事件,不得不從阿里引咎辭職,自己組建“嘉御基金”。



    他就是–衛哲,回首過去,他曾說:“如果人生重來一遍,我還是會選擇這樣的人生,每一步都不會改變。”因為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精心計算的結果,每一步都走的堅實有力。


    云端墜落,旁人唏噓不已,人生猶如過坐山車,跌宕起伏,起起落落!


    01

    “小事當大事干,不放過任何細節”


    衛哲的人生,從一開始就像是計算好的。他喜歡掌控的感覺,高中時就迷上諜戰和懸疑類的書,并通過觀察別人的肢體語言來解讀人心。



    1992年,還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讀書的他,因為看了一部電影《華爾街》,對投行產生濃厚興趣。


    那時,滬深股市剛成立不到兩年,很多地方都需要借鑒國外的資料,急缺翻譯人才。衛哲鉚著勁想去萬國證券,因為“中國證券之父”管金生在那,拜大神做老師,肯定能學到更多的東西,認識更牛掰的大人物!


    一有翻譯實習機會,衛哲就踴躍報名,不管是哪家公司,他都上,一是鍛煉自己,二是為去萬國證券打下基礎。


    終于有一天,衛哲爭取到萬國證券的實習機會,干了不到兩個月,就被“中國證券教父”管金生點名要這個年輕人,因為他做事太討人喜歡了。


    “中國證券教父”管金生


    管金生對下屬很嚴厲,在衛哲之前,他的秘書很少能干滿一年,但衛哲卻把秘書干成了副總經理。他的秘訣很簡單,就是把小事當大事干,不放過任何細節。


    剛開始,衛哲只是負責翻譯,剪剪報紙。他學外語出身,翻譯是小菜一碟,剪報紙更是大媽都會干的活兒,但衛哲卻把它干出了差異化。別人剪下來就完事,衛哲卻暗中觀察哪一類是老板看過的,然后重點剪裁。


    打印資料是一件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情,但衛哲卻把它做到了極致。他會根據領導的習慣和偏好來調整字體和大小,盡量讓對方看著舒服。他還按照自己理解的重要性對資料進行排序,而不是像一般秘書那樣,草草堆在一起。



    久而久之,管金生對他刮目相看,索性讓他替自己寫報告和演講稿。表現突出的衛哲很快就被提拔為資產管理總部副總經理,成為當時國內證券界最年輕的副總。那一年他24歲,可謂少年得志。


    但是,不幸的是,1995年2月,震驚業界的327國債事件爆發,管金生豪賭做空失敗,鋃鐺入獄,公司也瀕臨破產。

    02

    “要一個低的職位,當財務顧問吧。”


    第一段職業生涯提前終結,衛哲開始尋找他的下一份工作。放眼全球,做財務,搞投資最牛的當屬四大會計事務所,其中就包括普華永道,世界上最頂級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

      

    衛哲決定削尖腦袋也要進普華永道,即使讓我再做一次小秘,只要能學到知識,也心甘情愿。



    1995年,衛哲進入普華永道國際會計公司工作,連降N級學習財務管理。最初,永道的合伙人對于衛哲的職位頗為傷神,衛哲主動提出:“要一個盡可能低的職位,就當財務顧問吧。”


    這樣一個決定,讓他一夜之間從副總變成“小兵”。但衛哲卻不覺得委屈,反而認為自己占了便宜,不但“免費上MBA”,還是帶薪的,“有30個老師可以教我”。



    果然,衛哲以其天分和努力,以及在萬國證券鍛煉出來的良好溝通能力和開闊視野,很快就在新公司脫穎而出。

    1997年,衛哲被派去英國總部工作兩年。在那,他主動要求做純英國并購業務。一個人在海外人生地不熟,沒有任何資源和人脈,要拿到英國企業的并購訂單簡直就是妄想。剛開始的半年時間,一個訂單都沒有,所有人都為他捏一把汗,在這么下去,他估計要卷鋪蓋回國了。



    衛哲卻不輕言放棄,一邊學習財務知識,一邊腆著臉面去拜訪英國企業,業績好的,差的,一家一家啃,簡單財務活,免費為他們做,贏得企業主信任。就這樣堅持了半年,衛哲終于贏得第一單。

      

    從此之后,在英國做的風生水起,不久就被提升為收購及兼并部高級經理,還成為普華永道史上最年輕的合伙人之一。

    03

    “給我加點任務吧!”


    2000年,漫漫熊市開始,衛哲又發現了自己職場規劃中的第二塊短板。他決定去百安居,從自己最擅長的財務經理做起。



    別人能少干一點是一點,他卻每年跟老板提要求:給我加點任務吧!“從資本市場走向零售行業是彌補執行力的短板。有些短板不能等到發生的那天再去彌補。”  


    在一個全新的行業中,衛哲再一次發揮領導才能,僅僅1年時間,就升任百安居中國區總裁。



    在任的7年時間,他將公司從原有的5家分店、1300名員工,發展為在中國23個城市擁有55家分店和超過1萬名員工的大型建材零售超市,使百安居成為中國第三大外資零售企業。年營業額達到近10億美金。衛哲本人也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零售連鎖十大風云人物”。

      


    對于自己每一次職業跨越的成功,衛哲都歸結于他對“時代”的正確分析:“我以發展的眼光去衡量職業、衡量得失。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是減薪減酬,但我很有自信,基本進去六個月,薪酬就比原來要高。我選擇的職業在當時都是冷門的,但我對它的發展充滿信心。事實同樣證明,我所投身過的事業都已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

    04

    “他怎么敢這么吹牛?”


    2001年,哈佛商學院組織了一場中國企業家的組團演講活動,作為中國第一代職業經理人的代表,衛哲受到邀請作為演講嘉賓,講解中國的家居零售行業。同行的人群中,馬云也在。

     

    彼時,馬云的阿里巴巴集團方才開張兩年,但已經顯示出驚人的威力。馬云本人剛剛獲得“世界經濟論壇”評選出的2001年全球100位“未來領袖”的美譽,阿里巴巴也在這一年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風險投資。但阿里巴巴仍然處于最初的創業期,員工規模不到100人。



    衛哲向來對自己的演講能力極為自信,但那一次在哈佛商學院,馬云的演講則讓衛哲震驚良久:他為什么這么敢吹牛?互聯網真有那么牛?衛哲覺得馬云在演講中卻描繪了一幅無比宏大的藍圖。“當時就一句話——太不靠譜了,覺得他長得像外星人,說話更像外星人。怎么可能呢?按正常邏輯,根本看不到他的這個愿景。”

      

    事后衛哲承認,自己太不懂互聯網,不懂電子商務,不懂馬云。但慶幸的是,這一次演講回國后,他與馬云成了好朋友。



    兩人都是武俠迷,尤其迷金庸。每次衛哲到杭州,馬云都會開著車接他到處玩。而在上海,衛哲則變成東道主,兩人常在一起喝茶聊天,聊聊金庸的武俠小說,當然還有馬云口中那個“按正常邏輯沒法看到的愿景”。


    此后的6年,是阿里巴巴神話般的6年。馬云率領他的阿里巴巴運營團隊匯聚了來自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萬注冊網商,每天提供超過810萬條商業信息,成為全球國際貿易領域最大、最活躍的網上市場和商人社區。到2006年,阿里巴巴超越搜狐和新浪,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



    衛哲發現,馬云在2001年向他描述的那個夢想沒有變,并且在一步一步變得更為清晰。“我開始理解阿里巴巴、淘寶的贏利模式,還有馬云的理想。”而6年的友誼,也讓馬云更深刻地認識到衛哲的能量。

      

    這期間,馬云曾向衛哲拋出過橄欖枝,衛哲沒有拒絕,但也沒答應,兩人一邊做生意、一邊交朋友、一邊打太極,事后馬云曾說,衛哲從2003年就開始對他的邀約實施“軟抵抗”。


    而衛哲則表示是在暗中觀察阿里巴巴,整整達6年之久,“這符合我的風格,我職業選擇比較謹慎,每次跳槽都是如此,我去百安居前也觀察了四年。當時我在普華永道,百安居正是我的客戶。”



    2006年,衛哲終于決心加盟阿里巴巴。第一天上班時,馬云召集阿里巴巴集團高管,在杭州總部的“光明頂”開會,隆重介紹衛哲。


    衛哲也不負眾望,在他擔任CEO期間,阿里的營業收入從2006年的13.6億增長到2010年的55億,利潤則從2.2億增長到14.7億,分別增長了3倍和6.5倍。要知道,阿里巴巴B2B業務是超過10年的老業務,是沒有太多肉的雞肋,而衛哲卻不斷啃下新的肉,為支援支付寶,天貓的發展。


    隨著利潤的增長,衛哲和馬云的關系不斷升溫,尤其是他在2007年帶著阿里巴巴在香港成功上市后,兩人更像是進入“蜜月期”。但此后,雙方在習慣和觀念上的差異逐漸顯現。



    在阿里,大家開會時很隨意,喝茶、嗑瓜子,甚至跳到桌子上跳舞都沒事,但在跨國公司任職多年的衛哲卻很難接受,他習慣的開會方式是正襟危坐。


    作為一個訓練有素的職業經理人,衛哲也非常注重儀表,頭發常年紋絲不亂,衣著更是常考究,被稱為“阿里最會穿衣的人”。與之相比,馬云則顯得比較隨意。如果說,這些習慣還不足以影響兩人關系的話,那么價值觀上的差異則是致命的。



    一次,馬云找衛哲喝茶,意味深長地說:“賺錢只是一個結果,它永遠不是一個目的。我真正的目的是創辦一家由中國人創辦,讓全世界驕傲的偉大公司。”

      

    可惜,那時的衛哲“執迷不悟”,并沒有把馬云的話放在心上,依舊在業績為王的道路上狂奔。而這也注定了他跟阿里漸行漸遠。


    2011年1月,馬云發現阿里內部員工涉及欺詐,震怒:“假如B2B一萬三千名員工中出現幾個、十幾個人有誠信問題,還正常,但涉及到將近100個銷售人員,這就是系統問題,是管理層的問題!”

      


    2月21日,阿里CEO衛哲因為此事決定引咎辭職。此后,衛哲成立嘉御基金,轉身變為投資人。

    05

    衛哲的“跳槽學”


    從萬國證券到永道會計顧問,再從百安居中國區總裁到阿里巴巴企業間(B2B)電子商務總裁,衛哲的跳槽可謂是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


    這種跳槽路線,一方面拓展了自己的職業范圍,另一方面又很有效地利用了原來職業的經驗和資本,成功地抓住了金融、咨詢、零售、互聯網等一個個在中國新興的行業浪潮。每一次跳槽都是那么的經典、成功,“衛氏跳槽學”頗值得職場“跳蚤”們借鑒。

     


    《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衛哲用四大名著概括一個成功企業要走的四個階段。這,同樣也適用于他個人。

      

    人生的第一階段首先要從《水滸傳》開始,人要想成功,就要“脫穎而出,打破常規”;第二階段已然形成《三國演義》之勢,企業和個人都有了一定的規模,有了強勁的對手;第三階段就像《紅樓夢》,需要管理一個復雜的大家庭;第四階段就是《西游記》,凡間已無事可做,企業和企業家都進入了一個取經、傳經的階段。

    資料來源:新浪科技、創日報、華商韜略、三聯、諾亞精選

    往期品牌回顧
     

    新辣道創始人李劍 | 湘鄂情創始人孟凱

    阿興記創始人劉英 |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

    王品創始人戴勝益 | 味千拉面創始人潘慰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7953.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2月26日 13:35
    下一篇 2018年12月26日 17:2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