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行業到底升級在哪?為什么要做升級?

    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

    “是不是高價格就是用戶升級呢?儲運方式更嚴苛就是升級呢?更小眾就是升級呢?今天,我們就來揭開升級的面紗,一探究竟。

    在上一篇文章想要產品暢銷,看看那些產品經理都做了什么?中,我們剖析了食品開發的幾個套路。其中,對于用戶升級做了一些分析,但分析比較簡單,那今天我們就來更細致的分析一下升級的目的、手段及驗證方法。

    我們看到很多品質更高、功能更全、營養更豐富的食品不斷涌現。這些產品往往價格更高,具有更嚴苛的儲存方式。那是不是高價格就是用戶升級呢?儲運方式更嚴苛就是升級呢?今天,我們就來揭開升級的面紗,一探究竟。

    今天圍繞三個問題來講:

    1、為什么要做升級?

    2、食品升級的方向有哪些?

    3、用戶升級方向是否滿足用戶需求的驗證方法

    01

    為什么要做升級?

    升級的新產品在產品特質上對比老產品存在一定優勢,能滿足部分細分人群的需求,同時,產品的優勢利益點,也能吸引特定用戶群體,形成差異化競爭。升級是基于消費水平、競爭環境、傳播環境等多方面變化的必然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滿足用戶日益提升的消費需求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產品開發及升級的大致過程:

    我們舉一個例子,中國的傳統飲品是茶。但隨著改革開放,新鮮事物的涌入,用戶覺得茶比較偏老了,希望自己能有一些更有個性的選擇(癢點),用戶想要一些與眾不同東西,恰逢西方消費習慣傳入國內,于是,咖啡成了這部分用戶的選擇(解決性產品),滿足了用戶與眾不同的心理需求,品牌方雀巢咖啡在初始期把握住一波人口紅利,迅速擴大為國內最大的速溶咖啡消費品牌。

    但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速溶咖啡的口感不能滿足高收入人群的需求,這批小眾用戶可能去過國外,或者對西方咖啡文化做過了解,需要更有品質的咖啡以及更有情調的消費環境來滿足(原產品在口感、體驗方面存在缺陷)。于是當星巴克代表的現磨咖啡(升級產品出現)進入市場后,借助其咖啡屋環境以及現磨咖啡帶來的口感差異,滿足了用戶對于小資生活的幻想(用戶生理和心理需求再次得到滿足),高端用戶開始逐步轉移至現磨咖啡消費,星巴克消費市場在不斷擴大。

    同樣,但星巴克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追求咖啡極致口感的人群開始不滿足于標準化的星巴克咖啡(消費意識提升),其咖啡豆的品種、產品加工工藝等沒有做到極致化(原產品存在缺陷),給咖啡的進一步升級預留了空間。

    于是咖啡行業掀起新一輪的革命,精品咖啡品牌不斷涌現,其中美國的Blue Bottle咖啡成為其中的佼佼者(升級產品出現)。

    Blue bottle重視咖啡品質,堅持手工沖制的咖啡,品牌對外宣稱:只售賣48小時內新鮮烘焙的有機咖啡豆,超過48小時未使用就必須放棄;在設計風格上和星巴克不同,偏工業風,冷淡清爽的性格,不提供WiFi,鼓勵用戶在這里只談咖啡,和星巴克第三空間的社交場景形成了差異。而這也獲得了咖啡極客的喜愛,很多人甚至愿意等幾個小時,就為了那一杯極致的咖啡(用戶生理/心理需求再次得到滿足)。品牌也憑借強大的升級差異,完成多輪融資,成為咖啡界的新秀。

    圖片來源:hypebeast.com

    通過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升級迭代的產品在滿足用戶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隨著用戶消費意識的覺醒,在不斷追求更高品質、更優產品來滿足自己,企業需要敏銳的嗅到到用戶的需求方向,并深入挖掘出對應的產品來滿足。

    第二,開創藍海市場,避開紅海的廝殺。

    當前很多行業的競爭壁壘比較低,同質化嚴重,品牌間通過打價格戰來搶占市場份額,市場快速進入到白熱化階段,形成紅海。而升級產品在設計、加工、物流等方面加入操作壁壘,降低行業模仿性,同時快速占領先機,在用戶中建立第一品牌的認知。

    圖片來源:拉面說天貓旗艦店

    比如拉面說,主打高端方便面,將原來的料包升級為高湯包,原來的小肉丁也升級為大塊肉塊,肉眼可見的肉塊、蔬菜,給人真材實料的感覺,產品與其他方便面高下立判。在這之前,整個行業陷入了價格戰的紛爭,方便面口味集中于紅燒牛肉、香辣以及老壇酸菜等口味中,品牌間通過比代言人、拼低價、搶占渠道來爭奪市場,品類毛利不斷降低。拉面說通過對面品的升級,主打優質食材,快速搶占高端方便面市場,成為15-20元價格帶的新秀產品。

    通過用戶評價的實拍圖,可以看到:拉面說產品里有大塊肉片、大顆蔬菜豆類。通過網頁說明,可以看到面品選用的是半干手工面條,符合用戶對自然、手工的期待。

    第三,保持自身競爭力,避免被時代拋棄。

    產品在市售一段時間后,從成長期進入成熟期,產品對用戶的吸引力下降,用戶需要更多的新鮮的刺激來不斷的保持新鮮感。

    這點大家可以看一下鈴木敏文的《零售的哲學》,本書中提到黃金面包產品,在初上市銷售大賣之后,就開始著手升級產品的研發。他指出:商家實際必須源源不斷地推出“美味到讓人生膩”的產品,在時間層面上實現為顧客提供“難以膩煩的產品”。

    消費在升級,用戶的體驗閾值在提高,用戶需要不斷的有新的產品的刺激,才能對品牌保持新鮮感,形成忠誠用戶,帶來銷售流量。無論是生活必需品,還是零食、飲品,只有符合用戶消費心理需求的產品,才能在用戶認知階梯里站住腳。

    反面的教材也有很多,西麥作為國內燕麥的第一大品牌,曾經的top王者,但品牌費用主要用于市場營銷,在研發上投入的費用占比極低。據資料報導:

    截至2017年底,西麥公司員工總數為2108人,其中僅有8人從事研發,占比為0.38%。2015-2017年期間,公司投入的研發費用合計為618.81萬元,約占同期營業收入的0.32%”。

    研發投入少導致創新力不強,品牌市場占比逐年下降。從2015年的17.2%,降至17年的15.1%(數據來源:品牌招股書)。品牌需要提升對于用戶研究、新品研發的投入,好的產品配上好的營銷才能笑到最后。否則,用戶在鋪天蓋地的宣傳后,拿到的產品卻低于心理預期,會影響后續的二次購買轉化。

    第四,競爭環境的變動,市場呈現相對“碎片化”。

    這個碎片化是指:用戶需求多樣化導致在產品研發上需要針對性的產出細分的產品。一支爆品打天下的時代逐步過去了,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細致,小眾需求成為新的趨勢。

    最近兩天雕爺針對新消費提出的一些觀點,可以作為參考:

    中國太大了,太復雜了,我喜歡將之描述為:龐大中國內部隱藏著很多個“國中之國”,把中國擁有五千萬凈資產的家庭拎出來,那也是個龐大的數字。“亞文化”造就的各種中國內部“國中國”,是個無比巨大切入機會。

    用戶之間呈現消費層級的劃分,受制于年齡、消費習慣、消費偏好,出現中產階級、局部有錢人等新群體劃分。用戶期望通過使用的產品,體現不同的群體歸屬,將自身定位為某一類人群。

    同時,用戶媒體接觸習慣,從原來的電視、門戶網站拓展到微信、微博,小紅書以及抖音等平臺。這些平臺通過更形象的展示方式,除了展示產品細節,還為用戶提供了一種生活方式的描述,把產品與群體、階層關聯起來。比如,牛油果、車厘子代表了中產階層的消費配置,各種傳播渠道也在將這產品與生活方式的關系傳播開來。

    圖片來源:喜茶官方微博

    對于食品而言,發掘一部分細分群體的需求,來進行產品研發創意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喜茶品牌,主打年輕消費群體,定義有態度的茶飲料,在原料上升級,做有品質的茶飲產品,將茶飲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的表達,引發無數用戶打卡消費。

    食品升級的方向有哪些?

    對于食品品類而言,新產品的升級可以是配方、包裝、工藝等個方面,需結合自身品類屬性,進行創意發想,本文針對幾種常用的升級方向來進行分享,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創意思路。

    1、升級原料品質,限定專屬區域原料。比較適合原料加工型產品,如米、水及其它初級加工型產品。通過選擇適合優質的原料產區、優質的原料品種,控制供應鏈上游品質,來打造升級產品。有限的產地生產出有限產品,主打“稀缺”利益點。

    比如伊利金典的娟姍牛奶,主打娟姍牛種的產地、稀缺性,帶來的高乳蛋白的利益點,與金典其他產品線形成升級對比。

    圖片來源:伊利天貓旗艦店

    同樣的,瓶裝水產品,對于水源地的極致追求。從水源地位置做切入點,專屬產地的標簽來打造產品;大米品牌中的十月稻田、柴火大院主打五常大米的產地,通過極致化產地描述,讓用戶對產品產生購買欲。

    2、升級配方,采用更天然、更健康的原料替代原來不健康的部分,或者去除一些用戶認知中不健康的部分。這個是當前新品升級重要的方向。比如用菊粉代替白砂糖,來減少糖分攝入;新式茶飲中,加入優質果汁等配料,摒棄香精色素的搭配,讓一杯茶飲口味更優,從而帶來高的溢價力。

    天貓平臺當前售賣最好的咖啡三頓半品牌,打破原來速溶咖啡廉價的配方,用冷萃等方式,把咖啡的風味鎖在純咖啡粉里,這一點,與咖啡死忠粉的需求是緊密貼合的。對于周圍沒有星巴克等連鎖咖啡店的用戶來說,三頓半無疑是非常好的替代選擇。

    圖片來源:三頓半天貓官方旗艦店

    3、包裝升級。包裝升級體現在包裝類型、包裝材質方面。能賦予產品更多的視覺沖擊,讓用戶產生眼前一亮的感覺。

    包裝材質的升級目的:對產品的風味保存更優、產品儲運條件更便捷等方面,可以讓產品售賣半徑擴大。這類升級在對風味要求嚴格的產品以及易腐變質的產品。

    比如鎖鮮裝,通過氣調包裝機對食品的充氣處理,進行氣體鎖鮮保護,有抑菌、抑制活體細胞呼吸的效果。對于熟食、鮮肉、水果、海鮮等產品有非常好的保鮮效果,味道與剛加工完一般,保質期可以延長到7天左右。這對于長距離運輸有了很好的支撐。比如周黑鴨的鎖鮮裝鴨脖,超越其常溫型產品,成為品牌下銷售額最高的產品品類。

    圖片來源:周黑鴨天貓官方旗艦店

    同樣,在咖啡行業也有包裝升級的例子,美國最大的獨立咖啡烘焙商之一La Colombe,推出了一款將冷萃咖啡與牛奶混合加入氮氣的產品。結合了Crown氣溶膠技術,使用適合于飲料的氣溶膠單向閥,打開罐子的一瞬間氣體通過底部的閥門氣孔注入咖啡中,產生微小而濃密的氣泡,帶來與眾不同的口感和飲用體驗。品牌甚至還為這款工藝復雜的罐體包裝申請了專利。包裝升級使其與其他罐裝咖啡從口感上形成明顯差異。

    圖片來源:La Colombe

    4、工藝升級。也是升級的常用手段,隨著食品新技術的發展,許多新技術得以應用。主要是從風味、使用操作上對產品實現升級。

    通過工藝升級、減少高溫等操作流程對風味、營養的損失。比如HPP果汁,比其他加工工藝果汁更優的是,省去加工工藝幾乎不破壞營養物質及風味物質,更接近果汁本真味道。

    通過工藝升級,產品便捷性大大增加,減少用戶操作時間。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用戶對于產品時效性的需求越來越高。在谷物產品加工方面,從原來的單一谷種升級至多種谷物混合,通過工藝升級推出免泡系列,實現谷米同煮,差不多省去1小時預泡處理,節省用戶時間。最近兩年大火的凍干面、凍干銀耳羹系列更是將這種便利推向極致。

    用戶升級方向是否滿足用戶需求的驗證方法

    在產品正式啟動之前,我們需要來思考一下升級產品是否能滿足用戶需求。如果能夠符合用戶需求,那才可以進入下階段,否則,產品升級變成“偽升級”。上線后會發現有無數的“坑”,不僅浪費了人力財力,還有可能會錯過升級的良好時機,被競爭對手反超。

    在驗證需求之前,我們需要對以下幾點信息進行匯總、分析。

    用戶畫像:首先,對于用戶畫像需要有精準的認知。通過大數據與用戶調研對未來用戶標簽化,包括自然生理指標與行為指標,判斷目標人群的體量是否夠大、夠精準。人群集中性的產品才能更好的制定渠道、傳播策略,精準投放;否則,廣而泛的產品會讓產品變得很模糊,用戶粘性變弱,替代性更強。

    場景:未來產品是在什么場景下食用?這個場景當前的競品是什么?在該場景下,本品與競品相比,競爭優勢在哪里?是否有替代品,替代品的特點是什么?

    痛點/癢點/爽點:產品的抓手產生于用戶的痛點或癢點或爽點。

    痛點:痛點是指用戶未被滿足,對當前情況產生“恐懼”的點,利用痛點產生產品抓手。常用于問題解決型產品。用戶的“懼怕”心理比如怕麻煩、怕不健康、怕營養不足、怕太貴等等。解決問題型的升級產品,需要給到用戶切實的解決辦法。

    比如,用戶對塑形有需求,懼怕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因此,用戶格外注意食品標簽,不買含糖的產品。這種懼怕,直接影響了用戶的購買習慣,因此,明確標注無糖的產品能讓用戶產生興趣,并進一步了解。

    用戶怕麻煩,希望能盡量減少加工的復雜性。那么產品在操作上更加“傻瓜式”,用戶想吃火鍋,自熱火鍋加水靜置幾分鐘即可得,用戶省去自己做火鍋的復雜程序,擊中用戶的需求。

    爽點:爽點就是即時滿足。人在滿足時的狀態叫愉悅,人不被滿足就會難受,就會開始尋求。如果這個人在尋求中,能立刻得到即時滿足,這種感覺就是爽。

    在產品升級中,爽點以帶來極致體驗的產品為主,能讓用戶在使用時激發Aha moment,用戶內心涌現出一句:這也太好吃/喝了吧!比如上文提到的blue bottle咖啡,當極客們終于等到那一杯咖啡,相信在入口的是時候會產生非常爽快的感覺吧!

    癢點:癢點主要是滿足虛擬自我的需求,是自我想象的投射。用戶在了解產品的時候,通過包裝、網站圖片、直播影像等傳播渠道,形成一種虛擬映射,代入產品描述的生活狀態。讓用戶產生一種感覺:如果我用這個產品,那“我也在過健康的/環保的/節制等的生活”。這類產品當前也非常多,比如高端奶制品、高端果汁產品帶來關于中產階層消費的描述,讓用戶將產品與階層消費劃等號。

    針對用戶畫像、場景、痛爽點結合找到用戶需求的空缺,然后將用戶需求空缺與產品特點進行比對,來看升級產品是否可以填上這個“缺口”。

    好的升級產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亮點的產品功能,帶來超預期的使用體驗。比如凍干銀耳羹產品,用戶省去自己處理原料、燉制的時間,只需幾分鐘,就可以獲得一杯濃郁的銀耳羹產品;無乳糖的牛奶,讓乳糖不耐癥的用戶也能輕松喝牛奶,這些產品的功效是顯而易見的,用戶的感知也會非常強烈。

    2、制造社交貨幣,洞悉內心深處的渴望。喬納·伯杰在《瘋傳:讓你的產品、思想、行為像病毒一樣入侵》一書中指出,人們都希望自己看起來更加靈巧、更加富有、更加時尚。就像衣服和轎車一樣,我們會以此作為評價對方的重要因素。這就是社交貨幣。我們需要洞悉人們的內心深處,讓他們感覺到自己進入了他們渴望的世界之中。我們需要調整游戲規則,去迎合人們向身邊朋友炫耀身份的需要,構建出他們渴望的形象。

    在產品升級中,巧妙地在產品中植入社交貨幣元素,更有利于產品的成長。以近兩年大火的輕斷食產品為例,heyjuice品牌成功的將輕斷食產品打造成一款具有社交貨幣屬性的產品。想象一下,你在辦公室的午餐時間,拿出一瓶果蔬汁代替油膩的餐品,高顏值的設計、產品宣揚的“排毒輕體”的效果,讓用戶產生一種“積極向上、追求品質生活”的感受,對品牌的瘦出曲線的傳播點產生虛擬想象。更不用說當你把這些美美的產品發到朋友圈,輕奢果汁的價格認知收獲的一票朋友的點贊、評論,讓自己產生我在過top5%的生活的體驗感。滿足用戶小小的虛榮心。

    總結

    升級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只有明確了用戶的畫像,切中某一個場景,并且對產品功效進行分析后,才能真正生產出有競爭力的升級產品,實現銷量增長。

    參考來源:

    [1] 西麥食品研發費年均僅200萬食品安全屢遭曝光,金融界

    [2] 《零售心理戰》,鈴木敏文

    [3] “新消費巨浪”第二彈:別誤讀,高性價比只是層皮兒,內核是,雕爺

    [4] 咖啡“七十二變”,如何玩轉包裝創新,Foodaily

    [5] 痛點、癢點、爽點,都是產品機會,梁寧

    源:食機探語

    作者:劉小魚991

    提示:

    *本文經食機探語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原文標題:我們常說行業升級,到底升級在哪兒?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Bobo(微信:fbifmedia1)

    / 更多文章 /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1”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7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素食、酒、咖啡、酸奶、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方便面、新零售、功能性食品、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包裝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1971.html

    (0)
    上一篇 2019年9月2日 22:43
    下一篇 2019年9月3日 00: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