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森最近的一項研究表示,與鼓勵消費者長期使用時髦的植物性肉類替代品相比,讓消費者嘗試這些產品是一個相對較低的障礙,這需要品牌更有說服力。尼爾森指出,植物性肉類替代品行業“充滿機遇,但隨時準備接受審查。”尼爾森在報告中指出:“消費者會選擇他們信任和相信的東西。當談到今天的蛋白質選擇,產品的可用性和可獲得性不是問題。” 例如,像Beyond Burger和Beyond Sausage這樣的新產品現在可以在美國東海岸到西海岸的數千家傳統零售店找到。
此外,在美國,15%的食品和飲料銷售來自符合植物性飲食的產品。尼爾森的銷售數據顯示,含有植物蛋白基的產品尤其搶手,在截至2019年5月25日的52周內,斯佩爾特小麥、扁豆和素肉的年銷售額達到6.2億美元。尼爾森指出,隨著替代蛋白質在主流市場的普及,消費者不僅需要意識到這一點,還需要被說服繼續購買。品牌需要清楚和一致地展示為什么他們的產品最適合終端用戶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愿望。尼爾森表示,說服消費者定期購買植物性肉類替代品,而不是一次性購買的最有效方法,是宣傳它們“better-for-you”的特性,并推銷可持續發展理念。尼爾森說:“這聽起來很簡單,但是39%符合植物性飲食的產品并沒有在產品標簽上注明是否清潔、簡單、可持續或不含人造成分。”然而,以植物為基礎的肉類替代品品牌面臨的挑戰是克服其產品固有的加工性質,這些產品可能含有多達15至20種成分。尼爾森認為,為了幫助解決這一加工后的形象,以植物為基礎的肉類替代品品牌必須“讓消費者放心,他們的產品中含有好的成分,保持信任并推動重復購買。”尼爾森指出,消費者希望能夠定義肉類替代品漢堡中含有什么,或者確切地理解是什么使其成為更健康或更好的選擇。同樣,人造黃油(年銷售額下降22.5%)、三氯蔗糖(下降2.6%)和豆奶(下降11.4%)也不得不為自己作為 “替代品”的地位而戰,肉類替代品的市場機遇已經成熟,但隨時準備接受審查。尼爾森指出,通過重復購買,采取積極的社會和環境行動,是確保植物性肉類替代品市場增長的另一個潛在強有力的戰略。
“需要探索的一個領域是牲畜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在對牲畜對氣候變化影響感興趣的美國人中,6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將減少肉類消費,43%的人將用植物蛋白替代品取代肉類蛋白,22%的人將成為素食主義者或純素食主義者,以實現積極的變化。如果定位得當,消費者將推動重大的個人改變,為有意義的社會影響做出貢獻,”尼爾森補充道。據了解,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一份報告,強調糧食生產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根據這份報告,食品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的26%。
*本文經FoodbevDaily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1”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4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素食、酒、咖啡、酸奶、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方便面、新零售、功能性食品、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2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