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喜茶被傳出即將完成C輪融資的消息,消息稱該輪融資由騰訊、紅杉領投,估值達90億元人民幣。
這是繼去年B輪融資4億元之后,喜茶再度成為資本的寵兒。作為一家成立剛七年的茶業新軍,喜茶已經在行業內實現了彎道超車,將一堆老前輩遠遠甩在身后。
在長期受困于銷量的中國茶業市場,七萬多家傳統茶企最大的心病,就是存量不再,增量難尋。
而以喜茶、奈雪の茶為代表的小字輩,偏是在最“難啃”的年輕人群中,開辟出了一個900億的新市場(艾媒咨詢數據)。
同樣是賣茶,為何新茶飲能抓住年輕人的心?傳統茶企在行業面臨升級轉型的節點,究竟該如何向小字輩學習?筆者從行業趨勢、產品進化、營銷創新等方面,對中國茶業新舊勢力進行了梳理對比。
01
老字號困境中艱難轉身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8年中國茶葉產量達到277.6萬噸,以45%的份額高居全球第一。但同時,全國茶業銷量增幅同比減少1.05個百分點,產大于銷現象進一步加劇。不僅銷量出現停滯,高庫存也即將迎來危險節點。2017年,我國茶業庫存為35.4萬噸,按照研究機構推算,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突破200萬噸。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在行業整體發展趨緩的大背景下,13家上市、掛牌茶企表現只能說差強人意。排名第一的天福2018年營收16.36億,凈利潤2.69億,而第二位的美靈寶營收僅為2.23億,凈利潤0.24億。在一個2400億的市場,這些傳統頭部企業既說不上強,也說不上大。
數據來源:企業財報
制作:35斗
為了擺脫當下的困境,以天福為代表的老牌企業正在積極嘗試升級轉型。
目前,天福旗下奶茶品牌放牛斑,已在全國范圍內開設了145家門店。而有著 80 年歷史的云南勐海茶廠(大益集團),也推出了“大益茶庭”,意在將普洱茶“星巴克化”。
此外,斗記、八馬、瀾滄古茶都紛紛推出了更貼近年輕人的新式茶飲。
傳統茶企涉足新茶飲一覽
數據來源:官方及公開資料,截至2019年7月19日
在接受筆者采訪時,重慶市一家大品牌茶鋪的加盟商如此評價這股轉型潮:“傳統茶企做年輕人這塊市場很有必要,但動作不是太快而是太慢了。”
02
小字輩異軍突起
相比之下,以新茶飲為代表的下游企業卻異常搶眼。美團點評《2019中國飲品行業趨勢發展報告》顯示,截止到2018年第三季度,全國新茶飲外賣訂單數較去年同期增長87%,門店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74%,突破41萬家。報告預計,新茶飲行業在未來幾年規模可達上千億。
新茶飲頭部企業融資一覽表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招商證券
新茶飲市場的爆發,與頭部企業的強勢表現密切相關。以喜茶為例,其對外公布的門店平均出杯量為2000杯/天,單店單月營業額平均在100萬以上。如果按單店平均年收入1200萬元計算,那么喜茶293家門店(官網數據)一年的銷售額就是35億元左右。
在凈利潤方面,根據招商證券2019新式茶飲報告,從成熟的頭部新式茶飲店的單店模型來看,年銷售收入千萬元量級茶飲店的凈利率為11%。如果按此計算,喜茶一年的凈利潤可以達到3.85億元。
另一家頭部企業,奈雪の茶表現同樣不遑多讓。截至2019年,該品牌在全國的門店數已經達到175家,單店月收入與喜茶不相上下。根據草根調研和估算,奈雪の茶毛利率高達63%,營業利潤率為21%。
數據來源:極光大數據
制作:35斗
從數據對比可以發現,新茶飲無論是市場開拓能力,還是自身盈利能力,都比強過了傳統茶企。整個茶葉市場因為新的增量,開始具備活力。而原本態度冷淡的資本,也因為小字輩的優異表現,開始頻頻示好。
03
茶飲演進史:
農產品與工業品的不對稱戰爭
中國人在數千年里都保持著對茶的熱愛,并且以茶為核心創造出了精致的文化體系。作為古代社會為數不多的功能性飲料,茶在漫長的代際傳承中,逐漸成為了中國人“開門七件事”之一的高頻剛需。
到了現代,茶開始受到舶來品的挑戰。從早期流入中國的咖啡,到后來同屬茶類的立頓,仍屬于小農經濟產物的茶葉,在與西方工業流水線產品的對抗中,越來越力不從心。
這種無力感是全方位的。在上游生產端,人工采摘+半機械化炒制的方式仍是主流,茶葉品質很大程度上還依賴從業人員的經驗;在流通渠道,“前店后園+茶莊+茶城+連鎖店+超市專柜”的體系繼續堅挺,剛入圈的年輕人很容易一臉懵;在營銷環節,眾多的茶企仍舊習慣兜售“品類+產地+名師”的概念,自身的品牌未能改變弱勢地位。
這場農產品與工業快消品的戰爭,本質上是一場標準化碾壓非標的不對稱戰。最終的戰果就是雀巢、星巴克、立頓蠶食了大量茶飲市場。喝茶的群體在逐漸老去,年輕人卻奔向了西式飲料的懷抱。
預包裝也是產品標準化的重要指標
圖中依次袋裝茶、條裝咖啡、掛耳咖啡、現制咖啡
傳統茶企不是沒有反擊過,幾年前火過一把的小青柑就試圖拉回年輕人。但可惜的是,小青柑的平臺期來得太快,不到三年時間,平均價格就跌至三成。究其原因,是它本質上還是在存量市場與“老家伙”們近身肉搏。
老實說,小青柑最大的功勞,就是給07年崩盤后庫存如山的普洱茶當了一次接盤俠。
1、喜茶們崛起的秘密一:標準化是核心
喜茶的創始人聶云宸曾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把茶和咖啡比如成國畫和油畫。“一個看上去比較規范,一個則有點‘飄’。”這其實是對“標準化”的另一種解讀,一板一眼的油畫重寫實,有系統可傳授的方法論,而講究神似和意韻的水墨畫,則更重個人技法和天賦,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喜茶創始人聶云宸
藝術無高低,但商業有。只有標準化的“油畫”模式,才能快速規模化復制。喜茶從前端的茶葉采購、拼配,到生產環節的流水線作業,全程都有可規模化復制的“方法論”。
在原料環節,喜茶貫徹了聶云宸“品控的源頭在于原料,控制上游能保證標準化的產品質量”的觀念,不僅有自己的茶園,且很早就溯及上游茶葉供應商,與原產地茶園深度合作。
茶葉受氣候和種植環境影響很大,需要從源頭進行標準化品控,所以喜茶和上游茶園簽訂獨家協議,出資改良土壤、改進種植和制茶工藝。
此外,喜茶在供應鏈環節也在進行標準化升級。它率先在行業內嘗試數字化管理,上線ERP系統。通過打造物流中心采購、庫存、配送管理標準作業流程,喜茶可以進行數字化門店補貨、合理采購,以此減少庫存壓力。
在生產環節,喜茶是行業內第一家建立模塊化SOP的企業。他們把做一杯茶飲的流程拆成不同模塊,根據不同需求決定流程合并還是拆分。
喜茶在拆分生產流程的過程中,不斷調整細節來提升各個模塊的效率,同時把對人的依賴性降最低。這種可復制的SOP保證了茶飲口感的一致性,它有一定的容錯率。如果個別員工出現操作錯誤,一般也不會影響整體口感。
天圖投資人在談到奈雪の茶的成功之道時,也強調了標準化的重要性:
“它很多茶葉都是定向采購的,通過標準化的要求,茶葉質量有明顯的提升。從上游種植開始,到成品,再到茶品賣出去,它將來會呈現自己獨特的味道。到現在這個階段,如果奈雪要做行業領導,就必須在管控好上游,并且不斷強調標準。農產品是種出來的,沒有標準化,你花錢也不一定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2、喜茶們崛起的秘密二:品類不能喧賓奪主
“有品類,無品牌”,一直是困擾傳統茶企的痼疾。西湖龍井、鳳凰單從、武夷大紅袍、安溪鐵觀音……在普羅大眾眼中,對茶葉的印象基本都是類似“產地+品類”的組合標簽。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七萬家茶企里茶農自建“小作坊”占了絕大多數,它們進行品牌建設的意愿和能力都不強。由于自身品牌較為弱勢,茶企只能借助產地和品類的影響力進行推廣。
這樣做的風險有兩方面:
一是企業自身品牌容易被品類綁架,一旦出現“農殘超標”之類的事件,那相關企業都會跟著倒霉;
二是品類屬于共享的資源,這種資源一旦泛濫,產品的附加值就會大大削弱。例如在龍井43被廣泛移植到四川、云南、湖北、山東等很多地方后,西湖龍井的品類附加值就降低了不少。
新茶飲企業在這方面非常重視。聶云宸就明確說過不喜歡一個產品帶有太多品類和產地色彩。他稱之為“原產地困局”:
“特產往往在原產地做不出品牌,為什么?因為人們從小吃到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我見過的所有湖南女孩對米粉都有不同見解,都認為自己老家的最好吃,別人一創新,就被批不正宗,其實是被傳統口味、工藝綁架了。”
為了避免茶葉的品類和產地喧賓奪主,喜茶在新產品的名字選擇上,都會有意識地將產地和品類抹去,重新冠以新的名稱。不僅產品命名如此,甚至連新品在進行市場推廣的時候,也會有意淡化茶葉的產地和品類屬性。聶云宸把這種模式叫做品牌的“重新定義”。
同時,喜茶還在與高校實驗室合作培育新的茶業品類。它擁有自己的專業實驗室,能夠實現獨立自主的產品反向研發。這樣一來,喜茶對茶葉品類的掌控力進一步加強,真正能做到既發揮不同品類茶葉的口感、味道優勢,又不被其綁架品牌。
3、喜茶們崛起的秘密三:不說教的新玩法
作為核心客戶是學生和上班族的新茶飲企業,喜茶和奈雪の茶都非常重視新媒體平臺的推廣營銷。它們在向讀者輸出內容的時候,非常懂得尊重個性和情感共鳴。這和傳統茶企普遍的說教式推廣截然相反,傳統茶企總是試圖以專家,或者文化引路人的身份,“教育”消費者,什么是好茶,什么是高雅的茶文化。
喜茶、奈雪の茶官方公眾號截圖
對90后,甚至00后的消費者來說,“端著說話”不會讓自己反感的,只有自己的爹媽和老師。
喜茶這種俯身的運營姿態,還體現在懂得“克制”上。例如喜茶公眾號的核心價值觀是“靈感”、“酷”與“茶藝”,但這些字眼極少出現在公眾號的內容中。
聶云宸說:“重要的不是灌輸,是共鳴。喜茶叫‘靈感之茶’,傳遞的是靈感的體驗,消費者來喝喜茶,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很有靈感的人,自然就會跟你產生共鳴。”
截至2019年7月中旬,喜茶和奈雪の茶公眾號都活得非常滋潤。它們的粉絲數和閱讀數甚至可以比肩星巴克和瑞幸咖啡。
根據西瓜數據的監測,喜茶公眾號的預計活躍粉絲數量高達168萬人,僅落后于以品牌推廣為傲的瑞幸咖啡和老大哥星巴克。從文章閱讀數量來看,喜茶更是佼佼者,大幅領先于其他奶茶品牌。這些都從各個角度證明了喜茶的粉絲數量和其活躍程度。
2019年7月各大現制飲品品牌公眾號影響力一覽
數據來源:西瓜數據,統計日期:2019年6月28日-7月10日
04
結語
其實,喜茶們的模式創新遠不止文中所提到的三個層面。從跨界合作,到挖掘社交屬性,再到應用場景設計,這些新茶飲頭部企業都玩得非常純熟,筆者未來會持續深入關注,也會和讀者們繼續分享。
作者:張若夫
提示:
*本文經35斗(ID:vcearth)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為什么很多神話喜茶、奈雪的品牌都失敗了?
喜茶們的關鍵時刻
FBIF全球創新食品產品手冊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1”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4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代餐、乳品、飲料、素食、酒、咖啡、酸奶、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方便面、新零售、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2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