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2015
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
今年是中國調味品協會成立20周年,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特作文一篇。本文既是一位青春、美麗、充滿力量的女性從業17年的成長故事,也可見中國調味品協會逐年發展壯大的歷程。現將這一篇飽含紀念、充滿啟迪的文章分享給各位,希望處于不同人生發展階段的行業人士都能有所收獲。白燕副會長兼秘書長從事協會工作17年,她從初期的懵懂迷茫,經過不斷自我要求、提升與蛻變,已然成為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的管理者,多年來用縝密的思維、極具高度的管理思想、頗為前瞻的理念指導協會工作,促進行業發展。
1998年,我機緣巧合地來到剛剛成立不到三年的中國調味品協會實習。白紙一張,什么都不會的我,從最基礎的事務性工作開始入手,邊干邊觀察邊思考,形成了我最初的協會工作思路和路線圖。看似沒有壓力但是被充分信任和授權的工作氛圍,讓我在大學畢業后,決定留在這里,希望再往前走走看。
當時,中國調味品協會的主要工作放在國內貿易局工業品司副食品處,創立協會的衛祥云會長當時任副司長兼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主抓協會工作。處里還有兩位前輩,工作敬業。初具雛形的協會,各方面都在探索階段,盡管不大,但是前輩們勇于開拓和和諧的工作氛圍,讓我很是感動。很快,機構改革開始了,國內貿易局要撤銷,所有的公務員都面臨著下崗分流。在選擇是繼續當公務員還是做行業協會專業從業人員上,處里的兩位前輩,紛紛選擇了離開協會,去繼續從事更為穩定的公務員職業生涯。還沒有正式起步的協會工作,出現了人員的斷檔和工作的滯后。
而我剛到協會,很多工作都在學習摸索階段,每天的工作只能沿著原有的一些工作軌跡,整理一下信息通訊,接一接不是很多的企業電話,收收會費,打打字,除此之外,基本沒有工作任務和工作壓力。每天過的簡簡單單,平淡無奇,甚至有些無趣。在安逸了一段時間后,內心突然有了一種極其希望改變的沖動,想跳槽、想出國留學、想到外企去,各種想法都涌了出來,理不明白。干脆不理了,先去學習吧。于是,回到學校,尋找各種學習的機會,計算機培訓、英語培訓、會計培訓、托福學習等等。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忙忙碌碌的學習,并且有機會去認識更多的朋友。在我所有的學習都結束,而且托福也考了一個不錯的成績后,我不安分的心又收了回來,決定繼續在這里干一段時間。這其中唯一的原因,就是因為我的領導—衛祥云會長。我被他的寬厚仁德所感動,被他的遠見卓識所折服。在被他鼓勵、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感召下,我突然開始珍惜起了這里的工作機會,感到現在的安逸只是暫時的,要想改變,不能光靠別人,自己本身也有責任要承擔起來。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思想斗爭與茫然無措之后,我沉下心來,開始關注協會秘書處的工作,思考有什么可以改進和提高的地方,而不是被動的等分配聽安排。于是,在與企業電話溝通中開始有意的發現需求,在與領導匯報工作時也開始側重于聽工作的方向和指導。一些行業活動和論壇慢慢的開展了起來,由小到大,邊干邊分析不足。直到2001年11月份,協會在杭州蕭山組織召開了中國調味品產業品牌戰略發展研討會,我從前期接到立項的要求到最后的實施,每個細節都全程參與,這次會議,無論是人數還是內容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在行業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我的信心,堅定了我繼續開拓協會秘書處工作的決心。
與此同時,我又開始內省自己的能力與水平,如果只做事務性工作,可能對自己的要求不會太高,但是如果要了解行業、了解企業并且能夠有所研究的話,我的能力和學識水平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再學習和提高。于是2002年年初,我決定報考研究生,一方面滿足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圓了自己一直以來的求學夢。邊工作邊復習,在2002年底,我參加了全國研究生統一考試,幸運的是,在眾多莘莘學子中,我被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錄取,開始攻讀3年的工商管理專業。進入一個新的平臺,我無論從學識、見識上都獲得了提升,并認識了一批年輕有為、富有遠見和學識的同學們,開拓了我的朋友圈,也使我有機會獲得更正面的鼓勵和能量。畢業時,同學們紛紛參加校園招聘,進央企、進名企,自主創業,開始自己新的職業生涯。
而我經過了這段時間的梳理、積累和沉淀,開始對協會的工作產生了新的興趣,并建立了充足的信心。作為國家唯一的調味品產業的一級行業組織,她的作用和使命毋庸置疑,她在行業內的威信和凝聚力無人能夠代替,而且隨著產業的發展,無論是行業還是企業都會面臨新的機會和產生共性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有一個權威、公立和具有前瞻思維的行業組織去引導、去規范、去解決和去促進。這就是協會工作的出發點和根本,也是協會工作的重要性所在。
明確了這些,我不再糾結于去和留的問題,也不再糾結于有沒有發展的思考。而是明明白白的知道了,協會為什么要存在,應該發揮的作用是什么,又該如何去做。于是,在衛祥云會長給予的寬松、包容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氛圍下,在他全面的工作指導和方向把控下,秘書處各項工作開始著手拓展和深入了。也與此同時,通過協會工作的提升,全面促進了我國調味品產業的騰飛和進步。
標準方面,成立了全國調味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不僅著手梳理了所有的產品質量標準和衛生標準,而且向國家有關部門建言獻策,成為國家食品安全行政管理工作中無可替代的參謀和助手;信息方面,協會的官方網站、雜志、微博、微信公眾平臺依次建立,行業的百強統計連續發布12年;組織機構方面,協會先后按照產品分類和產業鏈上下游的分布,成立了15個二級分支機構;業務方面,行業的技術培訓、管理培訓、主題活動、專題研討、廠商對接、經銷變革的思想碰撞等各類活動高頻次地持續舉辦,活躍了產業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同時作為調味品產業內最具影響力和最具規模的中國國際調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覽會也已經成功舉辦了10屆,現在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正在謀求國際化的發展與開拓;國際合作方面,協會帶領中國調味品產業界的人士走遍世界各個角落,學習取經,同時注意與國際組織和國際企業的合作交流,擴大了中國調味品產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基于這20年協會工作的積累和沉淀,國際調味品聯合會在協會成立第20年之際,誕生并起航了。這是在我國提出“一帶一路”的大經濟背景之下,由中國調味品協會聯合世界各個國家相關的調味品組織、機構共同發起的國際組織,吸納了國際上最優秀的企業領導人物、最權威的行業專家、最尖端的科技力量、最具實力的投資資本和咨詢人士加入,大家在一起交流思想、碰撞火花、匯聚世界調味品界最前瞻的思想,引領國際調味品產業的發展和變革。這是協會在20周年這一時刻,這一又一次歸零的時間截點上提交的一份新的工作計劃與未來的發展藍圖,也為協會秘書處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方向和更大的挑戰。
回首我個人在協會17年的發展歷程,有過困難,有過享受;有過迷茫,有過清晰;有過猶豫,有過堅定;有過挫敗,也有過喜悅。我很慶幸,經過自己17年的堅持,在協會提供的大平臺下,我不僅做了一份工作,做好了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全面的鍛煉和提升了自己,讓自己學有所用的同時,能夠不斷地發現自己的差距,從而繼續提出新的學習目標和提升的方向。
看到秘書處的工作與成績得到政府、社會、會員企業和行業人士的認可和肯定時,我感受更多的不是自喜和欣慰,而是大家的鼓勵和包容。這給予了我更大的動力,并使我清醒的認識到,我一直在路上,每一段路程的終點,都是下一段路程的起點,我將繼續重整行囊,待到該出發的時候,義無返顧地勇往之前,開拓新的征程。也期待有一批富有理想、富有激情、敢于開拓的賢才志士加入我們新的征程。
我在路上,我與中國調味品協會共成長!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調味品協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3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