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調味品行業處于行業不斷細分、市場不斷集中的高速成長階段,細分行業中的龍頭公司不斷擴張,新產品不斷出現,消費者需求不斷提升,消費量穩步增長,不斷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產業內部的結構調整和產業集中度也有了明顯的變化或正在發生變化。
如何在新時期推進我國調味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話題。中國調味品協會作為國家一級行業組織,2014年繼續發揮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與紐帶的作用,全面深入地開展行業管理和服務企業的各項工作,并在此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面向市場、服務企業,回顧已經過去的2014年,我們收獲頗豐,信心滿滿。
一、抓住機遇,做好政府和企業間的橋梁和紐帶
十八大以來,國家有關部門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強調要更好地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協會順應改革要求,進行相關工作部署。2014年積極配合國家各相關部門做好行業管理與協調工作,并建立了工作聯絡機制;積極參加國家衛計委和國家食藥總局組織召開的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交流技術和食品安全監管研討會議,就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工作提出行業意見;組織召開2014年全國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工作座談會,對調味品企業食品安全加強引導與自律協調,接受國家食藥總局、衛計委和國家工信部委托,就醬油和食醋產業分類管理開展調研和研討,提出協會意見;參加國家工信部開展的《食品工業發展報告(2013年度)》的撰寫及研討會議,就調味品行業的總體發展及技術發展情況、問題及預期提供分析及行業意見,供政府部門決策參考。
2014年,協會還承擔了國家有關部門的專項工作,一是國家質檢總局下達的《調味品重要技術標準研究》公益性科研項目,完成項目中《調味品分類》、《白醋》、《釀造醬油工藝技術規范》、《醬油行業危害分析與關鍵點控制技術規范》四項國家標準的制修訂以及《調味品產業標準化研究報告》的撰寫工作;二是中國調味品協會與中國疾控中心食品強化辦(FFO)和全球營養改善聯盟(GAIN)緊密配合,完成了鐵強化醬油項目在國內市場的推廣和銷售工作,贏得了全球多家公益組織的認可和贊揚。
2014年,協會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商務部的指導下,開展調味品行業各項標準的清理和制修訂工作,其中國家標準《醬油行業危害分析與關鍵點控制技術規范》、《釀造醬油工藝技術規范》、《調味品分類》、《醬腌菜》、《辣椒醬》、《胡椒粉》和《白醋》的起草和審定工作順利完成,國家標準《醬腌菜分類》制定工作及行業標準《腐乳》、《調味料酒》和《雞粉調味料》的修訂工作也有序開展。協會還配合國家衛生計生委,參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和《醬油》、《食醋》、《醬腌菜》、《發酵醬》、《水產調味品》、《味精》、《復合調味料》、《香辛料通則》、《食醋生產衛生規范》、《醬油生產衛生規范》的研討會議和技術咨詢工作。針對食醋總酸設定問題,協會組織專家工作委員會和行業內企業認真研究,向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和國家衛生計生委上報建議函,獲得部分采納。
二、科技進步,促進產業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
2014年,協會加強專家工作委員會力量,對委員會主任委員進行了調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擔任,并在科技大會上舉行了聘任儀式,委員會同時不斷吸納行業內優秀技術工作者加入,目前已有委員38名。明確了委員會產學研結合工作的四個方向:一是拓寬科技研究的領域,要兼顧所有的調味品產業,提供產學研結合的服務與平臺,尤其是信息的平臺;二是加大與科研力量的溝通與工作互動:包括開展全國性的科技交流會議,組織科技人員走進院校和企業以及與院校相結合,建立調味品產業俱樂部等類似的合作方式;三是調味品綜合性的技術交流與各細分產業的技術交流相結合;四是將調味品行業科技論文大賽作為科技工作的長效工作方式堅持下去,以更廣泛地挖掘科技人才,促進科技交流。
2014年,協會積極拓展科技研究的領域,加大與科研力量的溝通與工作互動,組織開展了第三屆全國調味品行業“安琪酵母抽提物杯”科學技術論文大賽,并經過調查研究,匯總出當前調味品行業的技術熱點及難點問題,向行業征集專項論文,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6名和優秀組織獎2名。與大賽宣講工作相結合,由專家工作委員會帶隊,開展了生產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之間的技術交流活動,得到了四川大學、西南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發酵研究院、四川天味、重慶周君記和涪陵榨菜等囊括企業、研究所、大專院校等各機構的支持。協會將調味品綜合性的技術交流與各細分產業的技術交流相結合,組織召開全國調味品行業科學技術交流大會暨咸味香精行業生產與技術發展研討會,促進行業內部各種形式的技術合作和交流,提高行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同時,為了促進行業的設備改進和技術提升,協會在行業內開展了“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評選活動,業內知名企業廣泛參與,申報產品及項目均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2014年,中國調味品協會根據市場需求與企業訴求有針對性的舉辦了全國醬及復合調味醬、水產調味品生產技術培訓班,全國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風險防范及食品安全管理培訓班,全國火鍋調料、川味復合調味料生產技術培訓班和全國復合調味料、香辛料及香辛料調味品生產技術培訓班,對提高各細分產業的生產技術人員實操水平,解決企業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為解決企業發展技術難題,提升企業整體技術水平,協會還在行業內啟動了“一對一”的企業內訓服務,采用“調研+培訓+跟蹤”的服務模式,現場解決企業的技術難題。
三、分支機構建設,深化產業服務和溝通交流
中國調味品協會目前已成立了13個分支機構,2014年,協會根據調味品各細分產業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充分調動各分支機構龍頭企業參與行業管理的積極性,召開了醬油、調味醬和食醋產業年會及火鍋調料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以深化各產業領域的行業規范、行業管理與行業引導服務,促進本產業的快速、有序發展。作為分支機構中具有特色的中國調味品協會經銷商分會,2014年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營銷和廠商合作”為主題,在江西、內蒙古、上海陸續舉辦了區域性論壇,對調味品行業如何更好的借助互聯網電商平臺構建全新渠道網絡的進行深度探討和研究。同時,全國調味品廠商聯盟工作進一步深入開展,中國調味品經銷商(北京)精英俱樂部聯誼活動、調味品企業集中展示活動及調味品廠商對接會陸續召開,促進了廠商深度合作與交流。商會積極開展廠商精準對接、一對一服務,在行業內篩選發展較快的經銷商企業與商會理事成員開展深度溝通,精準招商。
四、深入企業調研,開展國際交流
2014年,中國調味品協會為進一步掌握國內調味品企業的發展現狀,掌握國外調味品行業最新動態,開展了一系列國內考察與國際交流活動。協會深入廣東、河南、山東、河南、山西、香港等省市自治區,實地考察當地調味品企業的生產與銷售情況,關注企業的需求和難點訴求,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為掌握國際調味品行業最新動態,2014年9月,中國調味品協會組團赴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和城市圣彼得堡考察,了解當地調味品企業生產和消費市場情況。10月,協會率團赴斯里蘭卡考察,考察團分別與斯里蘭卡香料協會和斯里蘭卡農業出口部進行交流和座談,詳細了解當地香辛料種植、生產加工及出口情況,并向對方介紹中國香辛料的生產及市場情況,促進中斯兩國香辛料調味品行業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五、深耕細作,打造專業的調味品信息行業平臺
協會致力于為廣大會員提供高品質的信息化服務,相關信息成為廣大會員和業界人士了解行業信息和協會動態的首選。
2014年,協會對出版行業刊物進行改版,對《中國調味品產業》重新定位,旨在打造權威、專業、前沿的資源整合平臺,結合行業發展對欄目進行整合和創新,增加行業原創性調研考察報告和專題報告以及行業熱點等內容,促進行業信息分享與交流;為促進廠商合作提供專業的信息發布平臺,在《調味品經銷》中增加新品發布和廠商對接等內容。及時更新中國調味品網和調味品經銷網相關行業信息,發布協會工作動態。協會與中國食品報合作,推出調味品專版,定期報道行業熱點與焦點,協會會議與活動,企業的發展和創新動態,受到了業界的廣泛好評。在此基礎上,協會信息部加強了對行業重要信息的關注與分享,建立了重要信息發布體系,方便行業人士第一時間從協會官方刊物及網站上了解行業熱點、形勢,以更好地把握機會,迎接挑戰。協會與時俱進,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眾平臺、微網站和各部門工作微信群,為行業提供更快捷、方便、優質的信息服務。
由中國調味品協會開展的中國調味品著名品牌企業100 強統計工作得到了廣大品牌企業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統計結果已經成為政府有關部門及行業人士了解我國調味品發展基本情況的重要經濟數據和制定發展計劃及改革的重要參考資料。2014年,協會發布的2013中國調味品著名品牌企業100 強統計數據增加了主要產品類別的銷售收入分析和料酒、蠔油、腐乳三個細分品類的分析,內容更加深入全面。
六、品牌展會,促進產業資源整合
作為調味品行業一年一度的行業盛會,中國(國際)調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覽會(CFE)不僅擔負著展示行業發展成果的責任,更肩負著促進產業資源整合、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的重任。11月份在上海召開的2014中國(國際)調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覽會已經是第十屆。2014年,展會在多項工作上取得了新提升和新突破,展商數量、參展面積進一步擴大。在往年已經成立的調味品專區、機械專區、配料專區、食醋專區、腐乳專區、經銷商專區等基礎上,新增了的中華字號專區、川貨全國行上海站專區、地方政府展示專區等,成為展會的新亮點。展會在著力辦好第十屆中國調味品產業營銷高峰論壇暨2014年中國調味品經銷商(上海)發展論壇,火鍋調味料行業論壇、全國調味品行業技術交流會等專業論壇的基礎上,結合行業熱點和社會發展趨勢,提出了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在移動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關注產業升級、產業整合和行業發展潛力,不僅得到了行業企業的大力支持,更吸引了包括地方政府、各行業協會、銀行證券金融產業、資本市場等多方關注,顯著提升了調味品行業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價值,成為食品行業新的投資熱點。
展望2015,攜手再創輝煌
2015年是中國調味品協會成立二十周年,協會將適應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要求,在新的起點不斷探索行業協會發展的新思路,不斷開拓創新,充分發揮橋梁紐帶、組織協調和溝通服務的作用,打造調味品行業專業溝通交流平臺。
一、配合政府部門做好行業管理,夯實標準工作基礎
2015年,協會繼續配合有關政府部門做好相關政策協調配合和疏導溝通工作,積極配合國家衛計委和國家食藥總局做好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管理風險交流、行業調研、技術分析等工作,并繼續舉辦一年一度的食品安全座談會,對調味品企業食品安全加強引導與自律協調。協會還將接受國家商務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國家衛計委的委托做好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復合調味料》、《食醋生產衛生規范》、《醬油生產衛生規范》和《香辛料通則》的技術咨詢工作;配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商務部完成國家標準《醬腌菜分類》制訂和行業標準《腐乳》、《調味料酒》和《雞粉調味料》修訂的研究、論證、評估和相關技術支持工作。
二、深入行業發展實際,促進產學研結合,創新行業培訓模式
2015年,協會科技工作繼續本著調動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及生產企業的科技力量,尋找調味品產業優秀的科研課題與科研成果,促進產學研結合的宗旨,組織開展調味品行業科學技術論文大賽、召開調味品行業科學技術交流大會及分支產業技術研討會,發布調味品產業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及發展成果,溝通探討調味品產業技術熱點及難點問題,提升調味品產業技術水平。繼續開展調味品生產企業與食品類大專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活動,充分調動行業內的科技力量,提升調味品行業科技水平。繼續在行業內開展2015年“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評選活動,鼓勵調味品生產企業積極參與,促進企業對產品、工藝和技術進行不斷創新。
2015年,協會培訓工作繼續舉辦全國腐乳生產技術培訓班和全國食醋生產技術培訓班,根據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起草進度及發布情況開展《釀造醬》、《水產調味品》、《醬油》、《食醋》和《醬腌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宣貫。開展全國醬油、復合調味料行業技術交流(山東區),全國川味復合調味料及醬腌菜行業技術交流(西南區)活動和全國調味品行業醬油感官評價國家評委的培訓工作,并根據行業實際情況及企業需求,重點籌劃開展全國調味品行業生產技術管理企業內訓工作。
三、拓寬思路,豐富分支機構活動形式
2015年,協會全面開展各分支機構活動,舉辦調味料酒專業委員會和調味品機械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調味食品配料專業委員、水產調味品專業委員會和西餐調味品專業委員會換屆大會。食醋專委會年會、醬油專委會年會、復合調味料專委會年會也將陸續召開。并利用專家工作委員會的專家資源,為行業內會員企業提供工藝、標準、技術等咨詢和服務。進一步深化和完善經銷商會區域論壇工作,繼續舉辦湖南、廣西區域經銷商發展論壇,進一步提高廠商聯盟的平臺作用,開拓市場機會,加強與中小型有發展潛力企業的溝通,做好一對一精準對接活動,為企業定向招商和經銷商篩選特色產品發揮作用。
四、整合資源,建設信息服務大平臺
2015年,中國調味品協會在保證中國調味品協會網、《中國調味品產業》和《調味品經銷》質量的基礎上,加強微博、微信和公眾平臺等新媒體手段的運用,同時繼續深化和專業媒體的合作,加強與中國食品報、食品商務網、中青網等其他專業媒體的戰略合作,加大各媒體對調味品行業的關注和宣傳。做好協會微博和微信公共平臺建設工作,加強行業企業之間信息交流和互動。
2015年,協會繼續做好2014年中國調味品著名品牌企業100 強統計數據及數據分析工作,對調味品產業的經濟指標進行科學的匯總與分析,為政府有關部門及行業人士了解我國調味品產業發展基本情況提供重要參考資料和數據支持。
五、品牌展會,再續輝煌
2015年,協會繼續本著“促進產業資源整合,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的辦展宗旨,籌備與組織召開2015’中國國際調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覽會(CFE2015),并在參展企業規模、專業觀眾質量、展商服務和配套活動方面有所突破。
認真總結2014年的得與失,展望已經到來的2015年,中國調味品協會將一如既往做好行業管理和企業服務的各項工作,并在發展過程中取長補短,不斷成長,為調味品行業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調味品協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3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