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國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工作座談會會議現場
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做大會致辭
2014年8月5日,2014年全國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會議由中國調味品協會主辦,香港李錦記集團協辦。相關政府監管部門領導、食品類高校專家、相關行業協會代表和調味品企業代表100余人共同參加了本次會議。本次座談會分為政策解讀、專家觀點解析、相關產業鏈和企業經驗分享介紹等四個方面內容,并圍繞食品安全風險因素梳理與分析、食品安全監管建議與意見反饋展開充分的討論和座談。同時為配合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風險評估中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清理工作,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標準意見的征集和討論,也是本次會議的主要議題。
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結合調味品行業整體情況,圍繞2014年公布的《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以及各有關政策的變化做了致辭。
在政策解析環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一司稽查專員李玉家、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司副司長張志強、國家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打擊制售偽劣商品和盜版犯罪工作處處長許成磊、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食品處調研員鄧小丁分別結合2014年各部門食品安全相關政策進行解讀和介紹,并與參會代表進行了座談交流。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孫寶國以中國食品添加劑的十二個誤區為題,為大家生動形象地講解了食品添加劑的科學知識;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圍繞近年來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及我國監管體制演進進行了詳細解讀;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馮恩援就餐飲業與調味品相互促進的發展關系作了題為可持續發展菜單給調味品行業帶來機遇的專題發言。
食品安全管理經驗探討與分享環節中,上海太太樂食品有限公司、佛山海天調味食品有限公司、聯合利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結合企業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分別以《食品安全預警系統》、《轉基因檢測技術與管理》、《調味品微生物安全控制》、《酵母抽提物的食品安全與控制》為題發表了專題演講。來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專家分別就的《香辛料通則》、《復合調味料》、《食醋生產衛生規范》三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起草工作進行介紹,同時各參會企業進行了現場提問并紛紛發言和反饋意見。
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做總結,并重點強調了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監管體系的變化要清楚;二是食品安全概念要理清,食品安全問題不是假冒偽劣,與違法犯罪不同。另外對于食品添加劑要有科學理性的認識,并與調味品進行區分;三是要注意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產品質量標準與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食品安全標準規范食品安全的問題,是強制性的標準,產品質量標準重在產品質量的規范和行業的引導。由于調味品種類繁多,質量標準無論是國家標準還是行業標準,不可能每一類產品都制定一個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因而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需要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鼓勵企業進行產品研發,在國家標準基礎上制定更高的企業標準。四是貿易問題則需要企業在貿易合同中予以規范和體現,標準是替代不了的。
一年一度的全國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工作座談會已經成為中國調味品協會食品安全工作的年度例會,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專家學者、兄弟協會和行業企業的大力支持,為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風險因素評估、食品安全監管、上下游食品安全協同保障措施的探討及調味品企業食品安全管理意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現場直擊——
協會聲音
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表示:調味品產業雖然在我國食品工業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是由于其被廣泛應用于其他食品產業,如餅干、方便面、膨化食品、肉類、休閑食品等等。因此,調味品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在整個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據中國調味品協會2013年中國調味品著名品牌企業100強的統計信息顯示,2013年參與統計的72家企業的產品總產量為699.5萬噸,同比去年同期增長12.99%;總銷售收入為46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64%,可見,在國內經濟形式嚴峻的情況下,我國調味品產業依然保持了相對平穩的增長態勢,各細分品類的產業集中度和企業的品牌集中度在明顯提高,整個行業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改善。看到行業這一可喜的變化的同時,我們同樣應該進一步關注調味品產業的食品安全,將食品安全作為調味品行業發展的基石和長效工作堅持做下去,尤其要做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做好調味品產品原料的管理與追溯;二是做好生產環節的食品安全管理,并建立關鍵點危害分析與控制體系;三是嚴格遵守GB2760的相關規定,做好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和管理;四是作為食品原料之一,建立健全工業用的調味品標準化體系,規范產品質量;五是做好調味品經銷商環節的食品安全管理,推動調味品經銷商的行業自律和守法經營;六是做好行業技術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的教育與普及,提高其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七是做好調味品新產品的分類與界定,并制定相應的食品安全與質量標準。
按照2014年公布的《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統一協調和管理各行政部門的食品安全工作。其中食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對食品藥品的生產、加工和流通實行統一監督管理,并承擔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日常工作。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檢測與風險評估,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供技術保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承擔有關的食品安全工作。結束了之前的多部管理和分段監管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大大減少了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中空白與交叉現象,提高了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效率。經過一年的整合和調整,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門梳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脈絡,相繼出臺了有關的政策和工作通知。
2014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文《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引發2014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國辦發(2014)20號)文件,部署了2014年食品安全的重點工作,明確提出2014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是:深入開展治理整頓,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加強監管能力建設,夯實監管工作基礎;完善法規標準,加強制度建設;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推動社會共治;嚴格監管執法,嚴懲違法犯罪行為;強化監測預警,科學防范應對突發事件;加強宣傳教育,正確引導輿論;狠抓責任落實,搞好協調聯動。按照此國務院文件的精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衛生與計劃委員會、商務部、工信部、農業部等國家有關部門先后落實所屬職能的工作細節與工作安排,并發布了相應的食品安全工作相關文件。各配套文件的陸續發布形成了國家各部門之間的合理分工與有效配合,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完善、配套法規體系建設、食品安全標準制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在總結2014年各有關政策信息較以往年度的變化時,白燕歸納總結了六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調味品產品沒有列入2014年生產加工環節食品監管的重點品種;二是提出了社會共治、鼓勵消費者、行業組織和社會各界人士進行舉報,并建立食品安全舉報專項獎勵基金;三是強調了對違法犯罪行為的嚴懲。要求持續保持打擊違法犯罪高壓態勢。嚴禁以罰代管,以罰代刑的執法行為。四是對輿論的正確引導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加強食品安全熱點問題輿論引導,對輿論中存在的疑問、誤解主動發生,做好澄清和解疑釋惑工作,及時回應公眾關切,合理引導公眾預期。對造謠傳謠的違法行為給予嚴厲打擊。五是進一步明確了食品行業協會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要求行業協會要做好行業自律,引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依法生產經營、推動行業誠信建設,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六是與時俱進,根據市場消費形態的變化,首次提出了對網絡食品交易的專項整治。明確了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在食品安全鏈條中的責任。
在談到協會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年全國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工作座談會時,白燕表示作為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工作每年度的重要會議,每年都會圍繞當年食品安全工作的政策動態、熱點信息和特點,邀請政府部門人員、食品安全權威人士、行業專家、企業和大專院校的相關技術力量共同探討和座談,以便為我國調味品行業企業和從業人員提供食品安全管理的政策指導和管理建議;同時也通過座談會,搜集行業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意見和建議,為政府有關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提供最直接、最全面的行業素材和一首信息。中國調味品協會繼續秉承務實和踏實的會風,不造勢、不浮夸,從實際工作出發,將會議形式改為圓桌交流的方式,方便大家的溝通交流和深層次對話。
專家講解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孫寶國表示,很多食品添加劑是天然食物的成分,如維生素C、維生素E、茶多酚等,它們不僅無害,而且還有益,“迄今為止,中國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沒有一件是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劑造成的!”導致民眾“談添色變”,應該有以下十二個誤區造成的:一是誤認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是食品添加劑造成的;二是誤認為非法添加物是食品添加劑;三是誤認為添加劑就是食品添加劑;四是不知道什么是食品添加劑;五是不知道營養強化劑是食品添加劑;六是不知道食品添加劑都是安全的;七是誤認為食品添加劑有毒就是食品有毒;八是誤認為食品“不添加”才好;九是誤認為食品添加劑多的食品不好;十是誤認為食品添加劑能禁用;十一是認為自己做飯可以遠離食品添加劑;十二是認為食品添加劑是初級階段的標志。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表示,中國目前已形成以農業、食藥監管部門為食品安全監管責任主體,以衛計委為科技支撐,國家食安委為綜合協調的兩段式的食品安全監管新格局。大大減少了食品安全監管鏈條中的空白盲點、重復交叉,使監管資源得以整合,勢必提高監管效率,降低監管成本,其改革的力度之大是空前的。同時在談到我國食品安全管理面臨的問題時指出了4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食品安全監管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二是食品安全標準、風險評估工作任重道遠,清理過去政出多門的不協調的標準,制定新的缺失的標準,修訂過時的標準。積極開展風險評估研究,為標準制定、有的放矢的監管提供科學依據;三是監管能力的制約,我國人均食品安全監管資源占有率低,食品安全監管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高,社會第三方監管參與度差;四是立法和執法的制約,現行法律威懾力不夠,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
政策解讀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一司稽查專員李玉家表示,目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整體呈現穩定向好的發展態勢,監管能力和監管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中國是一個巨大的發展中國家,保障食品安全的工作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和復雜。巨大的食品消費總量,小、散、亂、低的食品產業基礎,差強人意的市場秩序,相對缺失的誠信意識,客觀存在的監管能力不足等仍然是制約中國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因素。只有形成“政府監管、企業自律、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制保障”的社會共治格局,才能不斷破解影響食品安全的各種制約因素,改善食品安全保障的微觀基礎和宏觀環境。關于食品添加劑的監管,李司長說,我們的監管方式方法還有待于完善,如目前的監管方式方法是否有效,還有許可監管、許可審查是否過細,怎樣使之合理有效等,都要思考。食品添加劑不是重在審查,而是重在日常管理。為此,一要提高監管效力;二要依法監管,糾正違法亂紀現象,要建立制度保障,規范執法行為。作為企業來說,要嚴格自律,守法經營。同時李司長對協會工作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食藥總局今后會加強與協會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形成社會共治、各方面共同監督管理的良好局面;二是協會要深入行業實際開展調查研究,建言獻策,為政府部門提供行業發展信息;三是協會在自律和規范上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司副司長張志強傳達了國家衛生計生委對食品標準整合工作的總體安排和工作要求,回顧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工作進展,強調開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整合工作是落實《食品安全法》和國務院部署的具體要求。同時介紹了食品中非法添加物黑名單制定和GB7718《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食品安全標準問答修訂的相關情況。
國家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打擊制售偽劣商品和盜版犯罪工作處處長許成磊表示,在重點治亂的背景下,公安部也出臺了專門針對食品安全的司法解釋,近兩年來,公安部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專項打擊行動,特別是開展“打四黑”、“除四害”活動,例如對瘦肉精、地溝油、病死豬等事件,對這些案件的打擊是對犯罪分子的一個震懾,為維護食品安全做出了努力。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食品處調研員鄧小丁就做好調味品行業質量安全保障工作談幾點建議:一是推進行業結構調整,提升質量安全保障能力;二是推進誠信建設,保障產品質量安全。三是發揮好協會在配合政府實施行業管理、凝聚行業企業、服務廣大會員、傳播調味品科普知識、擴大行業國際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下游產業鏈解析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馮恩援介紹餐飲業的發展情況時指出,2014年餐飲業經營收入同比上升到2位數,限額以上企業扭轉2013年全年負增長局面,進入轉型升級后的平穩增長階段。大眾餐飲成為行業和消費者共同認可的餐飲市場主體。誠信經營、食品安全、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厲行節約成為行業熱門話題。餐飲業的繁榮與調味品的發展密不可分,一料多菜、一菜多味為餐飲大眾產品開發指出方向,調味品為消費者“營養健康美味”主題服務,餐飲業可持續發展需要調味品行業積極參與。
食品安全工作座談會已成為中國調味品協會每年召開的例行會議。食品安全相關政府部門代表無一缺席、行業內權威專家悉數到場,上下游行業協會相攜來會,百余優秀企業積極參會。會議內容囊括了包括政策解讀、標準與制度解析、相關產業鏈分析、經驗交流與分享等各界與會代表關注的業內話題,其效果顯著,意義深遠。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調味品協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