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眾化、重口味成為餐飲主流時,他卻逆向選擇了小眾、清淡的——越南菜;
當發現越南菜連鎖難度極大,他卻迎難而上,連續打造2個品牌來做深、做透,并獲得弘毅數千萬元的戰略投資。
如果你正在思考做小眾品類,這位20年老餐飲人死磕越南菜的思路,不妨看看。
越小品、美奈小館創始人——郭斌,來也。
美奈小館&越小品創始人 郭斌
談越南菜連鎖經營之難
01
逆向思考,選擇做越南菜
郭斌選擇做越南菜的時間,有點讓人意外。
2013年,餐飲大拐之年,也就是“八項規定”出臺后的第二年。那年之后,幾乎整個市場“走紅”,被以酸菜魚為代表的大眾化、重口味餐飲席卷。
而他非但沒有加入這個隊伍,反而走向另一個極端,小眾、清淡的——越南菜。
他還連續創造2個品牌來死磕這個品類,2013年“越小品”(原名“越品”),2014年“美奈小館”,并堅信“要做就做跟別人不一樣的”。
▲美奈小館&越小品創始人 郭斌
越南菜健康,是他選擇這個品類的初衷,也恰恰是在全面飄紅之下的逆向思考,“等這幾年過去,我想大家會回歸健康飲食的。”
而除了看好這個品類特性,從創業角度來說,他也相信越南菜的賽道足夠寬敞,目前還極少有人進入這個市場。
02
連鎖的難題,關鍵在食材
越南菜在2012年以前,全國均沒有一家成型且知名的連鎖品牌。僅僅是因為大家的目光還沒有投過來嗎?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它難,很難。
多年的西餐、中餐經營經驗告訴郭斌,越南菜想要實現連鎖,就必須搬走一塊大石頭——食材的難題。如果搞不定,基本開個三五家店就到頂了。
越南菜的食材到底有多難?他的團隊又如何嘗試去解決?
01
供應渠道窄
雖然像魚露、黑胡椒、白胡椒等調料品,在國內可以買到,但郭斌認為都不夠當地產的好,吃起來不是那個味,只好寄希望于供應商從越南貿易過來。
只是,越南菜不像泰國菜、西餐在國內已經發展多年,已經形成成熟的菜系,擁有多且穩定的供應商,它在全國只是零星幾家,連鎖的更少之又少,供應鏈還極不成熟。
【解決】郭斌的采購團隊每隔一兩個月就要去一趟越南,甚至下小島去尋找。前兩個月,他們就去島上采購了不少調料品,還去胡志明買了芒果、香草香料。同時,也在挖掘當地專業的供應商。
02 成本高
越小品、美奈小館兩個越南菜品牌,目前總共是9家店面,食材采購的量也就是供給自己這些店。
▲經典的越南湯河粉及小吃
相比起那些幾百家甚至幾千家店面的連鎖餐飲,這些食材的采購若想要外包,或者以一次性大量購買來壓低采購成本價,基本不可能,因為量不夠大,所以現階段的成本必定是高。
【解決】目前只能繼續承受較高的成本,待將來品牌繼續發展,多開門店來降低采購成本。
03
標準化難
“一不小心就會變成中餐味道,一不小心又會變成泰國菜味道,跑味很嚴重。”
“湯類變數很大,下午泡的和晚上泡的,都可能是兩個味。”
剛開始接觸這個菜系,他覺得特別捉摸不定,發現它易跑味、湯難調、醬料也得自己調,標準化難度相當高。
【解決】考察意大利等國內外優秀餐企的供應鏈中心,研究其加工車間的動線、分區、機械設備、冷庫設置,并不斷研發適合自己的設備。
好比主打的湯河粉中的粉,就是自己供應鏈的重心,選用哪種米,用什么設備來制作,都至關重要。于是他們買了幾百種米回來浸泡、發酵,經過設備甩干等的調試、篩選,直至問題解決。
03
連創2個品牌,把越南菜做透
郭斌認為,既然選擇了越南菜,就要把它做深、做透。而越小品、美奈小館的相繼成立則是他這個決心的最佳證明。
01
快時尚·美奈小館
相比越小品,美奈小館晚成立一年,而名聲卻更早地遠揚,這和近幾年快時尚餐廳大潮流相關,它把握了時機,又在這個時機里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東西。
紅餐網曾以“越南味·法國妝”評價它,即保持越南本土的風味,結合法式的裝修、擺設,將越南當地的家常美味,以時尚、品質的方式呈現在一線城市。(延伸閱讀:另類法式越南料理,美奈小館要登大雅之堂)
它連續拿下諸多獎項:“That’s PRD·最佳東南亞餐廳”、“南都深圳味道·年度品質餐廳”、“深圳餐飲風云榜·最佳新銳餐廳”等等獎項。
▲美奈小館 深圳金光華門店
目前,美奈小館還在大力做品牌升級。喏,最近跨出深圳,在廣州核心商圈太古匯開出的這家店,正是升級迭代的第一站,并且很快也將在廣州新起的藝術購物中心K11亮相。
這也意味著,過去3年走的快時尚風格,已經逐漸在發生改變,正在朝“精品”方向發展,而這也恰恰符合消費升級下消費者全新的需求。
02
快餐·越小品
越小品的模式比美奈小館要輕快得多,定位快餐,人均50元,主打越南湯粉、越南小吃,強調原生態、高品質。
▲越小品定位不斷在調整
其實關于越小品的定位,郭斌是折騰過幾回的。
名字從越品到越小品,變“小”了,是為了年輕化;從logo字體上,從中式風逐漸國際化;在品類的細分上,從越南湯粉,到越南牛肉湯粉,又回到越南湯粉,先不局限自己,還是把品牌做起來再說。
不斷調整的原因歸根到底源于這位創始人的性格。他評價自己是那種自我要求很高,如果覺得一件事情做得不夠完美,就睡不著覺的那種人。
那么在他嚴格的要求下,越小品現在怎樣呢?
a.形象
店面形象看起來很明快,logo的熒光綠十分顯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青春、健康。
店內掛的竹片簾子也很清新。在越南,手工制作后的粉要掛在竹簾子上,一排排晾在太陽底下曬,曬干后再收回來切、包裝,或者做米子皮。
單店面積200㎡左右,員工12人上下,10余張臺,日翻臺率平均為10輪。
▲越小品的門店
b.出品
再看菜單,可以發現越小品的菜品特別少,小吃、湯粉、檬粉共20道,占據全部產品(還包含咖喱米飯、蔬菜、甜點、飲品)70%。
其中3道湯河粉(越南火車頭湯河粉、河內生牛肉湯河粉、河內熟牛肉湯河粉)在外賣中極受歡迎,共占據外賣營業額當中40%。當中42元/份的越南火車頭湯河粉,每月外賣銷售量近1000份。
▲越小品的越南火車頭湯河粉 每月外賣1000份
▲越小品產品外賣比例
店小,產品少且效率高,堂食、外賣皆可,快餐屬性明顯。再加上團隊對越南菜食材的深度探索,使得越小品的可復制性得以實現。
c.資本
實現了可復制性,資本的助力很可能會如虎添翼。
今年4月份,越品(美奈小館和越小品)就獲得弘毅投資旗下的百福控股數千萬元的戰略投資。投資人弘毅投資董事總經理王小龍這樣分析他的投資思路:
越南菜看似小眾,實則屬于大中餐領域。隨著健康、清淡、輕餐飲概念興起,能吸引更多的城市消費者、尤其是城市中產階級。這種品類獨特、個性鮮明、具有可復制性的連鎖品牌符合弘毅餐飲板塊的投資戰略。
▲4月美奈小館和越小品獲得弘毅數千萬元投資
也就是說,能在一個小眾品類中找到靠近(或等于)大眾飲食習慣的部分產品,就可能有市場。好比越小品當中挑選的主打產品越南湯河粉,和中餐的湯粉就比較相似,從消費習慣來說屬于大眾化產品,適合鋪開來做。
d.布局
美奈小館往精品方向走,越小品往快餐方向走,郭斌認為后者對商圈的要求沒有前者高,只要基本符合開店條件就可以。
目前越小品在深圳卓越匯、來福士等商圈開出4家門店,并計劃在廣州、上海、北京布局。可以想象,將來的開店速度會大大提升。
▲越小品 深圳卓越匯門店
除了在國內一線城市打開市場,越小品還有大夢想,要做國際品牌。
從Logo中比中文還大、還顯眼的“Pho Nam”,我們就能猜測越小品想要塑造成國際性品牌。
越南菜雖然在國內只是剛剛興起,但是在國外,當大家不知道要吃什么的時候,一般都會想到來一碗越南湯河粉。這和越南歷經法國長達71年殖民統治有關,越南菜在無意中被法國人帶了出去。因此,這個品類在國際上多少有些認知。
郭斌還向紅餐網透露,目前香港不少商圈已經在找他洽談,而他也策劃到時選好幾家同時做,最快是明年年底。
可以想象,如果在香港運營得順利,那么計劃中的韓國、美國等店面也可能實現。
美奈小館,從快時尚升級為精品方向;越小品,做高品質快餐。兩者屬于不同的業態,但是卻能看到它們發展思路的統一性:
一個看起來小眾,實際上屬于大眾的品牌,抓住當下時機,并伴隨時代不同的需求做升級迭代,不斷深挖,解決痛點。
記者 | 紅餐網_林如珍
視頻 | 紅餐網_王偉羅小莊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8026395830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3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