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店鋪評分高不一定是因為好吃,評分低也不一定因為難吃我們一個客戶做的東北疙瘩湯,平時出餐的標準是每份一個雞蛋。結果某天來了一條差評,說湯里的雞蛋太少了。老板也是個實在人,看成本合得上,就跟后廚說以后一份疙瘩湯都給兩個雞蛋。結果改標準的當天就有一個老客直接打電話過來,說疙瘩湯跟以前味道不一樣,一股蛋腥味兒,要差評要退款。老板感覺很冤枉,明明我都加成本,為什么顧客不領情?而且這雞蛋少也是顧客說的,雞蛋多也是顧客說的,到底聽誰的???最后的處理結果是給那個老客退了錢,并保證下次還是一樣的味道。最后菜品的出品還是用一個雞蛋,不再更改了。我相信很多商家都遇到過這種問題,看了評論反而不會做菜了:有的人說咸、有的人說淡,重口難調。差評似乎是難以避免的,很好奇那些高分店鋪是怎么做到的?出乎你的意料,往往那些線下口味好的店外賣評分可能也就4.3~4.5,相比之下遠遠低于連鎖快餐品牌,比如麥當勞平均在4.8分以上,永和大王平均4.7分,小楊生煎4.8分等等
事實是:所有人都覺得是好吃,是不可能的。能讓顧客普遍認可的味道,都不是因為它調味、做法有多牛逼,反而是“穩定出品”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意思?很多小店、個體商家這些出品的狀態是不穩定才是導致口碑差的原因。知名餐飲人李劍就這個問題說過:好吃=對顧客持續穩定的口味培養。你做的菜今天90分,明天60分。本來顧客對它有90分的期待,結果吃到了60分的菜。他就會抹殺你其它的優點,認為你不好。但是你只要持續穩定輸出80分的產品,使顧客習慣、接受你的這種出品,那么結果你的東西就被顧客認為是好吃。第一,你的出品標準起碼要達到及格線,不需要你做到顧客吃了贊不絕口,但起碼基本的口味適中,所有的食材干凈衛生,這些基本的條件要達到。不能說你的出品就是不及格的,比如10個人里6個人說咸,小炒肉一份只有3片肉這種,出品標準都是錯的那什么都別談了。其次,出品的質量要穩定。影響出品的因素有,關系到口味的調料配比,關系到份量的食材分配,關系到口感的火候掌握。這三種要素越標準化,你的出品就越穩定,時間久了用戶就會記住和認可這種標準。不要輕易因為一兩個人的個別評價而改變,如果你已經有一定的基礎客戶,這些人很可能不認同你的改變而讓你喪失更多客戶。再說另一個反面的例子,有個外賣商家因為剩的洋蔥牛肉不夠兩份,索性都給了最后一個點單的客戶,這次外賣并沒有收到好評,但,下次這個客戶來第二次點單的時候因為洋蔥牛肉份量比上次少,給出了差評。外賣商家能明顯感覺到吧?不管是美團還是餓了么,差評遠遠比好評威力大。

(這個只是因為7月12日收到了一個差評,曝光量立刻下降50%)上圖的例子是比較極端的,更多的后臺數據統計出來,一條差評會降低店鋪的20%~30%的自然流量,并且這個影響會延續1個星期。不過,如果你獲得一個好評,可沒這么多相應的好處。想彌補一條差評的影響,5~8個好評才能換回來。可以說一個店鋪想要不收差評,就是要沒有短板。外賣里的短板也沒什么稀奇的地方,出品、配送、后續處理三個方面:1、出品上,除了上面說的口味和份量外。包裝和產品定位不匹配是很多商家容易忽略的問題。很多大飯店做外賣,菜品的價錢跟堂食一樣貴就不說了,包裝還是用店里原來的塑料袋做打包,送筷子還是那種最差的熊貓筷子。這種打包或許在堂食的客戶眼中沒什么,但是對于一個外賣上能花48元點一份手撕包菜的用戶來講,這樣的包裝很難滿意。2、配送上,包裝需要嚴謹。需要餐具和不需要餐具的訂單分開放,免得搞混,漏放餐具。所有的餐盒都蓋嚴,或者加層保護防止撒漏。帶湯、比較重的產品放在下層,免得外賣重心不穩出現傾倒。3、售后處理,對于一些因外界(或騎手)導致的意外狀況,食品安全問題等能夠及時回復。這些瑣碎的細節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落實責任人,現在很多餐廳老板都會把大眾點評的好差評作為管理人員的KPI,外賣業務也需如此。每出現一個差評,就可以迅速的從內容里找出到底是廚師的問題、裝盤的問題還是配菜的問題。責任到人,是最好的管理方法。以上今天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內容,不知道對各位商家是否有所啟發?可以加微信:WMWJCLUB聊聊(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加好友)

往期文章:


……
人點在看,財神爺在看?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玩家,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4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