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事情,應該以勝利為目標,還是應該以不失敗為目標呢?
看文章看,投個票:(就投你的理解)
我開第一個店前,我是這么算賬的:這個店,一天有5000個人路過店鋪,至少有500個人進店吧,人均20,也有1萬的收入,一個月就是30萬,一年就是360萬,剩下60萬應該沒問題吧。60萬,比我打工強了。開一家店60萬,兩家店120萬,10家店就是600萬啊。干!
后面開店前,我是這么算賬的:這個店固定成本是一萬五,毛利50%的話,要3萬才能保本,一天就是1000的營業額,做到1000的營業額,那我的進店率要達到多少,目標人流至少多少,外賣潛力需要多少,我的產品要做到什么水平,和競爭對手比,有沒有優勢,我的運營策略,競爭策略是否需要調整。。。要不嫌人流太少,要不嫌租金高,要不嫌競爭激烈,要不嫌消費場景,要不嫌自己能力還欠缺,經常猶豫,糾結,覺得勝算不夠,覺得還可以等一等。
前面就是以成功為目標,后面就是以不敗為目標。你認為哪種心態成功率會高些?
毫無疑問是后一種。前一種想著成功,卻不清楚憑什么可以成功,想的都是空中樓閣,沒有地基;而后一種為了確保不敗,會問自己需要做什么,一條條落實。你要建高樓,就需要打地基。我不算盈利有多少,而是要算做多少可以保本,保本就是不敗的思想。
孫子兵法里有一段: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意思就是:古代善于作戰的人,先規劃自己,讓自己變得不可戰勝,然后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時機。不可戰勝,也就是不敗,在于你自己,能否戰勝敵人,在于對方有沒有給你可勝之機。所以說,善戰者能做到自己不被敵人戰勝,卻做不到敵人一定被自己戰勝。勝利可以預見,但如果條件不具備,是不可以強求的。
就是說,管得了自己,管不了別人,先管好自己,再觀察別人,敵人如果無懈可擊,我們是沒有辦法勝利的。
孫子兵法了還說:不可勝者,守也。當你覺得自己還不行的時候,你就先藏起來,保護好自己,偷偷練兵和積累。
說回開店,店能不能成,能不能打敗同行,能不能搞定顧客,其實很難知道,但是我們可以管好自己,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可以打磨產品,可以潛心觀察和了解需求。如果哪天你覺得已經準備好了,而且發現有個店鋪正好適合你,成本可控,性價比高,有旺盛的需求,但是沒有很好的被滿足,機會就來了。
拜師學藝:有個靠譜師傅,開店少走彎路
12月25日晚上8點,拜師學藝推出第四個項目“小面”。
請加下面的釘釘群,老板將在群里和大家互動。25號直播會在釘釘群里和微信視頻號里。
如果你想及時收到關于拜師學藝的重要信息和提醒,也加入企業微信,
用微信掃一掃:
重要信息發布渠道
預約梅老板12月25日直播,點擊預約。同時加入下方的釘釘群。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