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兩會時,全國兩會的“老人”劉永好第27次走進人民大會堂上兩會建言獻策。自1993年第一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至今,劉永好當過5屆全國政協委員和1屆全國人大代表,這27年來,劉永好攜170多份提案或議案走進人民大會堂,且不少提案或議案已落地。
多個提案和議案被采納
作為“農民的老朋友”,劉永好每年提交的議案或提案基本上都會圍繞“農轉非”三個領域。今年,劉永好帶來了8個提案,包括關于“綠領”培養和“綠品”培育相結合,進一步提升新農民培訓實效的提案;關于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的提案;關于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落地生根的提案;關于加強數據監管立法,促進現代金融科技發展的提案;關于落實生態環保理念,引領畜禽養殖業綠色發展的提案;關于試點放開原材料進口資質促進民營加工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建議;關于優化增值稅、釋放稅制紅利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的提案;關于支持奶業振興扶持奶牛規模化養殖基地建設的提案。”
27年,劉永好的哪些提案促成了政策的形成?
在短暫的采訪時間內,劉永好還是列舉了幾件重要的案例,“民生銀行的成立、光彩扶貧事業、促成了‘非公三十六條’的出臺等”。
關于推進新農村建設主題的提案,促成了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推動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發展》的一個文件。
27年上兩會,作為“老委員”劉永好在履職方面都是親力親為。每個提案和議案,每個字都親自改。
據記者了解,頂著“飼料大王、改革先鋒、扶貧狀元、優秀民營企業家”等頭銜的劉永好,在他的心目中,他最在乎的依然是“民營企業家以及‘農民朋友的朋友’”的身份。
“我很在乎‘民營企業家’,這是我的根本,沒有這個其他一切都談不上。”劉永好表示,我要做一個合格的企業家,我們30多年一直在‘三農’領域耕耘發展,我更在乎‘農民朋友的朋友’”。
從私營企業有希望到千億規模的新希望
1993年第一次當選為政協委員的劉永好,參加全國兩會并做了“私營企業有希望”的發言。如今,27年間,新希望從當時的一家私營小企業成長為一家規模超過1300億元的大型集團企業,其產業涉及食品與農牧、乳業與快消、地產與基建、金融與投資等多種業態的綜合性企業集團,旗下擁有銀行、證券、科技金融和基金等多種金融業態。新希望的發展也印證了當年的“私營企業有希望”。
事實上,作為企業的掌舵者,劉永好一直保持一顆平常心,20歲之前幾乎沒有穿過鞋子的劉永好一直說自己是一個“窮人”,過過窮日子的劉永好一直腳踏實地的干實業。但是,企業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好在遇到坎時能正確的面對自己。“2011年,新希望集團實現了800億元的收入,2012年過千億元應該不成問題,結果,2012年沒有實現,2013年也沒有實現。從那時候起,我們就開啟了轉型與升級。”劉永好表示,新希望提出了“新機制、新青年、新科技、新消費、新責任則”的五新企業。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今天,新希望集團去年實現了營收、凈利、稅收20%以上的增長,這都歸功于我們提出的“五新”企業,而且我認為,這也是當前傳統制造型企業面臨挑戰,必須要走的一條轉型之路。
據了解,新希望的新機制主要體現在合伙人模式上,正是因為這個模式,也成就了新乳業董事長席剛的億萬富翁。而通過合伙人模式,新希望集團旗下已經孵化了多個項目,而它們正在不斷壯大。“新希望是產業集團,在我們的產業板塊中,包括寵物、冷鏈物流、調味調料、金融等等,它們都是合伙人模式,當條件成熟時會逐步走上市之路。”已經擁有新希望和新乳業兩家A股上市公司的新希望集團,在劉永好的規劃版圖中,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公司上市。
更多精彩:
中國第一家專注于餐飲供應鏈的自媒體 筆者擁有十余年豐富的大宗農產品期現貨研究、餐飲食材采購和冷鏈物流等食品供應鏈的實踐經驗,是英國皇家采購和供應學會五級認證會員,餐飲供應鏈和新零售生鮮變革的長期觀察者,多篇文章發表于今日頭條、億歐網、餐飲老板內參、掌柜攻略、《冷凍雜志》和《中國食品報》,曾在掌柜攻略旗下的【勺子課堂】直播講授供應鏈公開課《餐飲的采購和供應管理》 曾為以下品牌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正大食品、新希望六和、鳳祥食品、辛普勞、安德魯、易果生鮮、寧夏悅豐、北京宴、香港馬會、吉野家、田老師紅燒肉、美團快驢、鏈農、優配良品、Pizza Express、華萊士、臺滋味、瑪格利塔比薩、日昌、云海肴、楊記興臭鱖魚、蜀海、四季明湖、明湖小樓、半天妖烤魚、董小姐愛地鍋、望京小腰、焦耳外賣等,致力于幫助餐飲食品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 餐飲供應鏈咨詢和探討:文武 13401153561 (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一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