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 No.817
1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1]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2]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道德經》第七十五章
白話文翻譯
人民之所以饑餓,是因為統治者壓榨的稅負太多,所以人們吃不飽而饑餓。人民之所以難治理,是因為統治者胡為妄為,所以人民才顯得難以治理。人民之所以不怕死,是因為統治者生活奢侈,為了奉養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干凈了,人們覺得死也不算什么,寧可鋌而走險,不怕死。所以只有不執著于貪生享樂的人,才比那些過分看重享受,貴養自己生命的人更加賢明。
2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在哪?
就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想問題的方式不同。
厲害的人,能夠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老子亦是如此。
而這一章,開篇就說了三件事,一個是人民吃不飽,一個是人民難治理,一個是人民不怕死。這不僅是當時,也是現在治理國家的三大難題。而老子直接給出了這三大問題的原因。
吃不飽,是因為稅負太多。難治理,是因為統治者亂作為。不怕死,是因為管理者與民爭利,導致反抗。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思維方式?是不是一種“跳出問題看問題”的思維方式?
人難管,并不是“這屆草民不行”,往上面找問題。
吃不飽,并不是:這屆糧食不行,往上面找問題。
如果只盯著問題本身,總覺得這屆都是“刁民”,那如何治理好江山呢。
更有甚者,看到問題,不解決問題,反而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就覺得問題已經解決,多可怕啊。
3
我們所謂的工作,本質是什么?
是不是“解決問題”?
這道菜怎么做會更好吃?如何讓更多的顧客來?如何讓顧客更多的來?如何讓員工更有戰斗力?。。。。
是不是每天面臨的都是這樣的問題?
因此,如何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就是我們必須要修煉的能力。
這一章上來的三個問題,像不像我們在管理中遇到的這三個問題。
員工為啥總嫌工資低?
員工為啥總是不好管?
員工為啥隨意就離職?
這是好多老板都遇到過,或者正在遇到,甚至未來一定會遇到的問題。
那,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別,別急著解決,看到問題就往上沖,是我們的習慣,但這個習慣并不好。
我之前和一些老板們交流過這些問題,有很大比例的老板們都說“這屆員工不好帶啊”。現在的年輕人,想法太多了,太難管理了。
還有的老板說,他們就看中錢,說別的都是白搭。
那,真正的原因,是這樣嗎?
比如說“他們只看重錢”,這個說法正確嗎?
只要我找到一個不是只看重錢的年輕員工,這個說法就不成立,那這一個人好找嗎?太好找了。
你團隊里面,有沒有某一次,某個孩子是為了把事情做好而加了一會班,多干了一點活的?
肯定有吧,所以說,上面這個說法,怎么樣?壓根就不成立對吧 。
這種說“這屆員工不行”的行為叫做啥嘞?
貼標簽。
經常給別人貼標簽的人,你會發現,他們更傾向于把問題和責任歸結到他人身上,就像古代的帝王說“這屆刁民太多”。
可實質上,他并沒有看到,問題是在自己身上,是自己的管理和統治有問題。
如果找不到真正的問題,即便耗費再多的精力和時間,也是徒勞無功的。
就像現在都說留不住員工,離職率高。
這是網上說的不同年齡段對于“離職”的態度
60后:什么是離職?
70后:為什么要離職?
80后:有收入高的,我就離職
90后:領導罵我,我就離職
95后:感覺不爽,我就離職
00后:領導不聽話,我就離職
是的,“領導不聽話,我就辭職”。
為啥這樣呢?真的是“一代比一代浮躁”?
快拉倒吧,你要是這樣想,不也成了給人貼標簽了嗎?
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年輕人的數量少了,同時互聯網又給了他們更多的機會,放大了他們身上的能力。
對他們來說,可以選擇的道路太多了,不再像七零八零后上有老下有小,壓力非常大,不敢丟工作。
對年輕人來說,機會太多了,對他們來說,工資并不是第一位的,在哪里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能夠完成自己的理想,才是更看重的事情。
如果這個時候如果做領導的還像管理七零后那樣的“強硬”方式,組織也難以提供好的發展平臺,人又如何能留得住呢?
所以,問題在哪里?在員工嗎?
最大的問題,是管理者心里是否裝著這些“人民”,老板心里是否裝著這些員工。
古代,如果遇到了昏君,起義反抗是必然會發生的。人民也看淡了生死,與其茍活,不如拼一把。
現在呢,文明社會了,員工只需要提出辭職,讓你自己光桿司令去打仗就完事了。不用離開世界,離開你就好了。
當你成為孤家寡人,甚至因為和前員工鬧得很僵,導致更嚴重的結果的時候,能過的好嗎?不可能的,對吧。
你看,如果找不準問題,只覺得這屆員工不行,然后給他們上什么洗腦課,會有好結局嗎?
只有找準問題,再去解決,才可能真的解決問題。
4
這個道理,清楚了,那么如何運用呢?
治國,可能,哦不,是一定我們都沒有什么機會了。
但,我們在我們的世界里,同樣也是一個管理者,要管理家庭,管理員工,管理同事,甚至管理老板。
那么,怎么做呢?
①、遇到問題,不能盯著問題本身
問題就好比一把鎖上的鎖頭,要解決問題,就要找到鑰匙打開這把鎖。
如果一個人想要開鎖,卻只盯著鎖頭找鑰匙,能找到嗎?
如果鑰匙在鎖頭旁邊,這將不會是一個問題,因為抬手就解決了。
真實的情況,是鑰匙大多不在旁邊,需要去別的地方找才行。
所以,要開鎖,就要去鎖頭以外的地方找鑰匙,而不是盯著鎖頭看。
②、不要過分重視自己,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滿足則痛苦,滿足則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叔本華
仔細想想不就是這點事嗎?
你我都不比古時候的君王,可能也沒有王陽明曾國藩那樣的做圣人的大志,我們都是普通人。因此,我們大多時候并不能很好的克制自己的欲望,尤其是在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有了團隊,有了企業之后,更是如此。
古代那些昏君,他們并不是第一天就荒淫無度,打江山的時候一樣很克制,但得了江山之后,因為無法克制自己的欲望,最終鬧的國破人亡。
對此,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過分啊。
③、對我們身邊的人,好一些
我想問你一個問題,權利是怎么來的?
因為你是老板,你就有權利了嗎?
那前提也得是有人認你這個老板,愿意跟著你這個老板干啊,如果沒人來,不就是光桿司令了嗎?
所以說,你之所以能夠領導你手下的人干活,領導這個權利是他們賦予你的。工作如此,家庭亦如此。
老子說,“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這就是苦口婆心的勸誡統治者,要對人民好一些,讓人民吃飽,穿暖,過上幸福日子,自己的位置自然就穩固了。
同理,對你的員工們好一些,讓他們吃飽穿暖,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讓他們知道你們的方向,不要折騰他們今天這樣明天那樣,明確目標,他們也就能踏實的工作,創造更多的價值了。
④、經常反思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經常反思自己那些地方做的好,那些地方做的不好,這有助于讓我們變得更好。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這其中的變化,就是學習與反思。
最后,祝你早日成為一位“明君”。
References
[1]
稅:《說文》:”租也。”本義為田租,泛指國家向企業或集體、個人征收的貨幣或實物。《急就篇》:”斂財曰賦,斂谷曰稅,田稅曰租。”《漢書·刑法志》:”有稅有賦,稅以足食,賦以足兵。”[2]
輕:輕易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7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