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行業,我們經常看到以”零脂肪””非油炸””無糖”等旗號宣傳的食品,這些食品吃起來真的有你們想像中那么”健康”嗎?
你又不是鋼鐵俠!
你也沒有超能力!
辣么
就讓小編賜你一雙火眼金睛吧!
1 “零脂肪”食品更健康? 現代人脂肪攝入量普遍偏高,《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顯示,我國居民脂肪攝入量過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過30%。
食品包裝上印有“零脂肪”或者“低脂”的食品更易受到青睞。
然而,“零脂肪”食品更健康嗎?恐怕并不盡然。
因為,“零脂肪”并不等同于“零熱量”。
以人們最常見的“零脂肪”產品——乳酸菌飲料為例,
其脂肪含量為零,熱量卻沒有那么低。
2
“非油炸”食品不含油?
從字面意思來看,大多數人會感覺“非油炸”食品就意味著脂肪含量較低,但“非油炸”與“低脂”并不是劃等號的。據介紹,與油炸食品相比,非油炸食品僅是在工藝上避免了高溫烹制的過程,在風險控制上或許有所降低。
從健康的角度講,人們在食用含油量并不低的“非油炸”食品時,同樣需要量的限制。
3
“無糖”食品真無糖?
“無糖食品”一般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麥芽糖、果糖等的食品,但可以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麥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
根據國家標準《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通則》規定,“無糖”并非“完全不含糖”,而是要求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許多宣稱“無蔗糖”的無糖食品實際以淀粉為原料,這些淀粉類食品在代謝過程中會轉化為糖,特別是那些用精白米或精白面生產的食品。
專家建議,在選購無糖食品時,最好選擇用粗糧制作或者升血糖指數比較低的原料。在選購時還要考慮成分表,綜合整體熱量和升血糖指數。
4
“兒童食品”沒有添加劑?
在市面經常看到嬰兒食用油、嬰幼兒面條、兒童醬油、兒童牛奶等,這些食品往往比同類商品賣得更貴。事實上,兒童食品中也不乏添加劑。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專家阮光鋒介紹,嬰幼兒、兒童食品只要按照國家規定的食品添加劑標準添加,這是安全的,也無可厚非。但一些廠家在宣傳時號稱零添加就是明顯誤導消費者,涉嫌欺詐。
因此小編建議大家在挑選食品時,
應多注意從產品包裝、認證標志、成分說明、使用說等方面進行甄別,不要盲目信服廣告、明星效益以及品牌效應。
5
帶“乳”的都是“奶”?
國家標準規定,酸牛奶、滅菌奶及其他乳制品可用復原乳作原料,但巴氏殺菌奶不能用復原乳做原料。同時,以復原乳為原料的產品應標明為“復原乳”,或在配料表中注明“水、奶粉”。
現在市場上奶制品的種類越來越多,但是不是所有的都是純牛奶呢?
“XX乳”不是奶,屬飲料
在超市,你可能會經常看到一些叫“XX乳”的產品,酸酸甜甜的口感,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因為沾了個“乳”字,很多人半以為是加了糖的奶,但如果仔細看配料表,你會發現,“XX乳”的配料表第一位不是牛乳,而是水!而且包裝上也會有“乳飲料”字樣。
這些乳飲料是以水為基礎,加入牛奶或乳制品,以及糖或甜味劑等食品添加劑調制而成的飲料。如果想補充牛奶所含有的營養成分,還是必須選擇牛奶。
6
喝果汁與吃水果一樣?
有人不喜歡吃水果,就喝果汁,甚至還加糖,其實是在拋其精華留其糟粕!
完整的水果保存原有的可溶性膳食纖維,纖維素可減緩糖分吸收,還有刮油作用,把油和脂肪帶出去。果汁丟棄纖維素,糖分喝進去吸收快增加胰腺負擔,時間一長就容易引起糖尿病。
只喝果汁不吃水果,脂肪吸收增加,增加冠心病風險。果汁不但丟掉了纖維素,而且在加工果汁的時候,由于加熱,會導致一部分營養素流失。鮮榨果汁如此,更不用說果汁飲料了,因此,水果還是整個吃最健康!
英國研究顯示,每天一個蘋果預防心臟病的效果與他汀相仿。
7
太天真,你以為自榨油就安全?
“純天然、無添加、原生態”
——自制食用油
(自己油自己榨,再也不讓別人“榨”了)
查閱了相關文獻,發現引起自榨油安全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自己在家榨出來的油,沒有經過專業細致的榨油工序,雖然保證了油脂的所具有的特有的營養、活性、風味,但并沒有其他任何優勢。而且這類油含雜質成分復雜,比如微生物、毒素、懸浮物、農藥殘留等。
2、榨油使用的油料種子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麥、大豆等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很容易發生霉變,產生黃曲霉毒素。
珍愛生命,遠離自榨油!!!
3、自榨油中含的某些成分并不耐熱,其“煙點”也就是油開始冒煙的溫度往往較低。對于愛做飯的女生長期使用自榨油,可能會提早變成黃臉婆哦。
8
營養都在湯里?
有許多人,尤其是老年人認為做菜時的湯最有營養,精華都在里面。所以,好多人吃完菜把菜湯沖上水喝了,或者用饅頭蘸著菜湯吃掉。
其實這種做法非常不科學,湯里面油鹽含量都很高,長期喝湯的人很容易患上高血壓和高脂血癥,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
吃完菜把菜湯倒掉,可以減少1/3的鹽攝入量。平常盡量少喝菜湯、方便面湯,煲湯要清淡,最好使用控鹽勺計算鹽量。
9
多吃水果可以減肥?
專家提醒:實際上,水果并非能量很低的食品。因為具有令人愉快的甜味,其中糖分的含量往往達到8%以上,而且是容易消化的單糖和雙糖。盡管水果按重量算所含熱量比米飯低,但因為水果味道甜美常讓人愛不釋口,很容易吃得過多,所以攝入的糖分往往超標。
10
100%純果汁是復原類果汁?
一些家長都會讓孩子喝上一瓶標注100%的果汁,但多數家長對“100%果汁”的概念并非真正了解。
應正確理解“100%果汁”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要求,應在食品標簽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標示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專家稱,100%果汁產品在包裝上向消費者明示產品配料中含有純凈水,表明該產品屬于復原類果汁。在產品名稱前面標注100%,目的是如實告知消費者內容物的果汁濃度。
實際上,“100%果汁”有兩種理解,一種是用水果鮮榨的沒有任何添加物的純果汁,另一種則是用濃縮果汁復原而成。從字面上看,很多消費者會將“100%果汁”理解為前者。實際上商家所宣稱的“100%純果汁”是“濃縮還原果汁”,即用水果濃縮汁和水為配料制成的復原果汁。
11
水果含的維生素特別多?
專家提醒:大多數水果的維生素C含量并不高,其他維生素的含量就更加有限。維生素共有13種,來自于多種食品。若想單靠水果提供所有維生素是極不明智的。比如,要滿足人體一日的維生素C推薦量,需要攝入5公斤富士蘋果,這絕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有鮮棗、獼猴桃、山楂、柚子、草莓、柑橘等,而平時常吃的蘋果、梨、桃、杏、香蕉、葡萄等水果的維生素C含量甚低。
富含胡蘿卜素的水果:芒果是含胡蘿卜素最多的水果。柑橘、黃杏、菠蘿等黃色水果中也含有少量胡蘿卜素。
實用策略:普通水果、野生水果都要吃。
12
每天一杯紅酒預防心臟病?
網上流傳著太多的健康食療偏方,每天喝一杯紅酒就能預防心臟病、魚油對心臟有好處、養生湯很有營養……這些說法到底靠不靠譜?
法國人喜歡喝紅酒,法國人心血管病發病率比其他歐美國家低,有人把這歸結為喝紅酒的好處。除了少部分法國研究認為紅酒優于其他酒,多數研究并不認為紅酒比其他酒更健康。紅酒更保護心臟也許就是法國人美麗的謊言。
法國人心血管病發病率低,與法國飲食文化有關。紅酒和其他酒一樣,即使適量飲對心臟也沒有好處。
13
得了心臟病就應該吃素?
得過冠心病放過支架的人總是糾結于該不該再吃肉,還是干脆完全吃素?
研究表明,完全吃素反而由于營養不均衡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素食雖可提供足夠的蛋白質和熱量,但易致歐米伽3脂肪酸和部分B族維生素等營養素缺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健康人應注重飲食均衡,不必過分追求素食;而患有心血管病的人在健康飲食結構基礎上,以白肉替代紅肉。
14
檸檬汁+姜汁+蒜頭汁+蘋果醋=偏方?
檸檬汁+姜汁+蒜頭汁+蘋果醋=打通血管絕密配方!這個神奇的配方曾經在微信圈瘋狂轉發。
可以肯定的說打通血管是沒有效的,別指望什么特效偏方能產生奇效,謠言能廣泛傳播就是抓住人的這不勞而獲好走捷徑的心理。這種混合東東不說對心臟有無好處,長期喝你的胃就受不了,不喝出胃病才怪。
15
魚油預防心臟病?
福克斯報道,美國人一年花在魚油上的銀子達40億美元!
對魚油的盲目崇拜可以休矣,不要繼續在魚油上浪費銀子!絕大多數研究證實,魚油雖能降低甘油三酯,但它真不能預防心臟病。
每周吃2次魚可以預防心臟病和腦卒,最好選擇富含魚油的三文魚、金槍魚和沙丁魚等重金屬含量低的深海魚,少數淡水魚如鱸魚也富含魚油。不要食用羅非魚和鯰魚等富含不健康脂肪酸的魚。
不要用油炸的烹制方法,會導致魚油等營養成分流失。也要控制好量,把重金屬的攝入降低到最低。另外,可以每周吃點蝦蟹或淡水魚。
聲明:
以上內容和圖片來源于各網站平臺,
由“天府食事”整理,
如有不妥,請聯系小編!
天府食事
成都市食品商會、成都市食品工業協會、成都市食品生產安全協會的唯一官方微信公眾平臺。也可以關注“成都食品商會”官方微博,旨在整合行業新聞中的精粹,用最直觀精煉的語言,為大家提供行業內優質資訊。
原創文章,作者:第一食品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8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