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部的嘴是騙人的鬼”,一個加盟店主的血淚教訓!

    從兩年前開始,就陸續寫過一些關于“加盟避坑”的文章。

    每逢身邊的朋友想要加盟品牌,都會警示他們加盟品牌第一考慮的要素不是賺不賺錢,而是靠不靠譜。每每提及,身邊的朋友總是頻頻點頭稱是。

    然而,還是沒有擋住身邊的人、認識的人接連踩進了加盟的坑里。前兩年的黃燜雞米飯、雞排,近兩年的茶飲、串串,我相信不只是我,很多人都曾“親自”或是見識過身邊的人踩過這些項目的坑。

    “總部銷售人員的嘴,那是騙人的鬼”

    時值盛夏即將來臨之際,一位多年不曾聯系的朋友突然打來電話,興致勃勃地講自己在四線小城的老家開了一家養生湯品店。

    第一次電話,我單方面聽他講了半個多小時,從養生湯的趨勢到開業火爆的人氣,他講得滔滔不絕。后提出他的目的,想讓我幫他做一個長期營銷活動策劃對于他的請求,我興致缺缺,不是不想幫忙,而是覺得幫忙的意義不大。

    第二個電話是在一個月之后,再次接通他的電話,已然沒有了曾經的氣勢,略顯低沉的聲音,明顯失落的情緒,卻擋不住他滔滔不絕想要傾訴的欲望。這一次,一聊一個多小時。今天,我把它寫出來,希望能夠讓更多的餐飲投資人士引以為戒,不要再踩那些“前輩”們已經“屢踩不爽”的坑

    投資:35萬預算,砸進去60萬+

    “我原本打算投資20多萬能做一個項目。但考察下來,發現20多萬能做的項目太少了,后來在考察的過程中把預算提到了30多萬。”

    “在與這個品牌初步溝通的時候,總部的工作人員非常肯定地告訴我,35萬足夠了。”

    “一位‘經理’還特意為我做了一個手寫的預算。房租、裝修、人工、物料什么的成本都給我算進去了,我當時就覺得,哎呀,真的比我考慮的還要細致,還覺得他們蠻專業的。”

    受疫情影響,原定于年后就開業的店,4月初才開業。讓朋友沒想到的是,從裝修到物料;從設備器材到食材料包,花了整整30多萬,加上年前交的20萬房租,近60萬砸進去了。如果再加上人工,以及開業當天做盛典活動,原本預算在35萬左右的店面,真正開起來花60萬+。

    “超支太多,原來都不知道這些還要花錢!”

    這里面,朋友提到了四個“隱性成本”,值得注意:

    1、裝修:總部說,花個幾千塊錢找總部的設計師,一店一設計,會更適合朋友的小店,也更有格調;

    2、設備:總部說,咱們是做品牌的,是做產品品質的,產品品質一定要用好設備才能做出來,所以設備要貴一些;

    3、物料:總部說,這些海報啊、吊旗啊,都是特意為你的店面設計的,要另外加錢;

    4、食材與料包:總部說,現在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你要多囤點貨,要規避萬一哪天物流停運的風險;

    5、培訓:總部說,最好對店員進行培訓,現在疫情還比較緊張,我們就進行線上培訓吧。這也是要花錢的。

    最后,店面設計、設備、食材料包、培訓……幾乎所有與總部產生關聯的事宜,都成了超支項。

    “我平時覺得我是一個挺理智的人,不知道為什么經總部一‘提醒’,我就總覺得按照他們的說法才是對生意最好的”。

    生意:日銷百碗,變成日入“百元”

    生意好嗎?確切來說,也火爆過幾天的。開業的前半個月內,特別開業第一周,幾乎每天都座無虛席。“我當時非常樂觀,覺得我離總部說的一年左右收回成本也沒有多遠。”

    而事實上,前半個月的生意有相當一部分來源于親朋好友“撐場子”,還有一部分來源于附近居民“嘗鮮”,當“撐場子”的朋友來了一遍,附近居民也過了新鮮期,店里的生意一下子就冷了一下來。

    最少的一天,銷售額不足200元。而在考察時,總部人員卻多次強調,大多數店面可以日銷百碗,有些大店在冬季旺季時很多可以日銷500碗。

    朋友還是存了一些心眼,在考察時特意要求去其他店面去看看,在總部人員的“引導”下,朋友去了一家位于總部周邊城市的一家店面,據店員反饋,門店開了將近一年了,生意還是不錯的。

    對店面的“實地考察”,是朋友堅定投資信心的決定性因素。

    品類:是大勢所趨,還是勢頭未起

    下面是一組我與朋友關于產品的對話,看起來“好笑”又“無奈”。

    我:“你覺得你的湯好喝嗎?”

    朋友:“我覺得挺好啊。”

    我:“那你會經常喝嗎?”

    朋友:“那玩意兒我哪能經常喝,現在還在大夏天。女人才會喝得比較多。”

    ……

    之前,朋友借著“總部經理”的話向我描述了一個養生湯品的美好藍圖,我不否認,在當下的大健康環境下養生湯品的趨勢。但要說“大勢”,還真算不上。最起碼,現在在北方的四線小城,養生湯品還完全夠不上“趨勢”的級別。

    最值得深思的是,連自己都不會經常回購的產品,拿什么去“教育”消費者回購呢?

    盲目投資,朋友踩了幾個加盟的大坑?

    在考察投資的過程中,旁觀者都不難看出,朋友幾乎是一步踩了一個坑。在考察時沒能及時抽離,投資后就只能深陷泥潭。

    其中,最明顯的,也是創業投資者經常踩的有三大坑,再次寫出來,希望所有創業投資者引以為戒。

    1、對當地市場缺乏基本認知

    很多餐品都有明顯的地域特征,比如朋友所投資的養生湯品。不可否認,養生靚湯在廣浙一帶很流行。但在北方與中原地區,湯品目前的市場規模相當局限,即便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養生湯品也只能作為一個極為小眾的品類生存。

    我之所以從一開始就不看好朋友的店,是因為在品類選擇上就已經犯了致命錯誤。

    在老家,冬天里一海碗低配版羊湯在8元左右,頂配版羊湯在20元左右,店家還會免費送上一個燒餅,一碗湯一個餅,當地人就能酣暢淋漓地吃好、吃飽。朋友的小店,一碗普通的蔬菜湯定價為12元,拿這樣一碗湯去當地的羊湯與牛肉粉絲湯相比,沒有任何性價比可言。

    在一個四線小城,真正愿意為它的養生理念、精致餐具買單消費人群少之又少。消費認知,消費水平,在缺乏對兩大基本市場要素清晰認知的情況下,盲目選擇項目,從一開始其實就注定了失敗。

    在考察項目時,總部人員說要另辟蹊徑,開當地沒有的店。那你就要深度思考,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為什么當地還沒有這樣的店?

    總部人員說這個定價完全沒有問題,現在年輕人就喜歡這個調調,誠然,年輕人會為產品以外的環境、餐具等附加值買單,但前提是產品必須深得人心。

    2、對品牌缺乏全面考察

    在考察時,創業人員往往會被總部人員“帶著節奏”走。其實,越是這時候,越是要保持自己的節奏,這個需要提前做好功課。想要了解哪些方面,考察哪些地方,確定了自己的想法,才能不被總部一些避重就輕的說法輕易糊弄過去。

    預算方面,可以事先咨詢業內人士或是在網上搜集資料,了解大概的預算構成,以及結合當地市場水平的預算范圍;店面方面,考察店面有多種渠道,直營店、加盟店,以及在經營店面的外賣數據、評價等,都是有效的考察路徑。

    在考察店面的過程中,如果品牌沒有直營店,首先就要out掉它,因為沒有直營店的品牌是不具備連鎖加盟資質的;其次,自己主動挑選考察店面,最好是和自己開店區域在市場環境、消費水平等方面接近的店面,會更具參考價值,切忌僅僅考察總部的“指定”門店。

    3、輕信“大餅說”

    在餐飲領域,每一個餐飲品類都存在它的優勢與趨勢,隨便拎出來一個餐飲品來,大眾的、小眾的;中式的、西式的,都可以總結來了一堆的“投資價值”,然而,這些“投資價值”里,可能有相當一部分在“畫餅”。

    就像朋友投資的湯品,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它確實可以算得上一個“趨勢”,養生、養顏,正是現代人正在追求的飲食理念。但真正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市場規模,卻還需要一定的“市場教育”。

    市場教育應該交給有話語權,有試錯實力的大品牌來做,而非由虧損半年就可能要“傾家蕩產”的小門店去做。所以,在選擇加盟項目時,不去輕信總部的“大餅說”,盡量不要選擇還在“市場教育期”的品類。

    加盟的路上,套路不斷,坑坑致命!我們在聲討那些無良快招公司的同時,也要審視自己。有多少“受騙”的投資創業人士在回顧創業歷程時,都會感慨,當時怎么會那么“傻”,明明總部漏洞百出,自己為什么會視而不見。

    其實,更多時候,不是快招公司騙了你,而是你的無知、貪心、頭腦發熱害了自己。所以,加盟品牌找項目,“武裝自我”,遠比“擦亮眼睛”要重要。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來源:餐飲加盟高參 | 作者:大箏

    編輯:寒斌 | 統籌:大箏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078.html

    (0)
    上一篇 2020年6月29日
    下一篇 2020年6月29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