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媳婦說:哎,又來了一個想一起開店的,老顧客,天天買,不好回絕啊。我說:該拒絕就拒絕啊,我們有自己的情況和計劃,總不能因為別人問問就改變吧。
這些年開店,經常會有顧客跟我們說,你店不錯,東西不錯,我也想開店,我們一起開吧。對于要來加盟的,要合伙開店的,我一般都是禮貌性的拒絕。
我拒絕的理由很簡單:加盟嘛,我現在還沒這個能力,無論是我個人能力還是品牌的系統能力,而且我有自己的具體情況,也不會發展加盟;合伙開店嘛,我既不需要錢,也不需要什么資源,貌似也找不到跟人合伙的理由。
但是,我不得不說,跟顧客合伙開店是店鋪發展的一種模式,我親歷過一位老板說要開分店,放出了一部分股權給顧客購買,顧客只享有按股比分紅權,和一些購買優惠券,其他權利都沒有。消息一放出,顧客哄搶,開兩家店的預算立刻就都有了。當然,這位老板是有將近十年的積累,店開得很不錯,而且有一幫跟隨多年的顧客朋友,所以很順利。
所以,和顧客合伙開店也是一種可以考慮的融資渠道,這種融資渠道我認為比找專業的風險投資人投資還要靠譜一些。在實操中,一般有三種辦法:
顧客投入的錢變成股份,后期參與分紅,更不參與運營和管理。
顧客投入的錢變成消費充值,比如投1000抵3000,顧客實際上前期是投資者,后期是消費者。
顧客投入錢,同時參與經營和管理,變成真正意義上合伙人。
這三種方式現實中都有案例,能否為自己所用,就看個人的具體情況。
我上午在社群里說這個事情的時候,一位社群成員說她現在就面臨著類似的困惑:
我們是一家本地化的少兒培訓中心,格調溫馨帶點小資。開業一年半時間,21個學員。這個業務可以說非常差了。這么差的業績我是需要負全責的,因為這么長的時間,一直在做情懷,對前來學習的學生質素,我是有要求的。結果就是業績很差,同時可以自我安慰的就是,我們這21組家庭的素質都很優良,孩子們的學習已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提升(我們只是托管班,不是輔導班,有這樣的效果,家長也是相當滿意)。我跟他們相處也從客戶變成了朋友。疫情過后,我們在5月25號重新營業之后,有2組家庭代表向我詢問是否有困難,是否需要注資。
說到這里,我是很心動的。因為原定計劃就是今年我們要把文化課的辦學證申請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增加文化課的培訓,而恰恰文化課是我們的強項和重點盈利項目。申辦這個證書,從校區面積到人員架構,再到教案文件,人情往來等等都需要一筆資金。這時候有人提出入股投資,我是非常心動的。
志愿合伙人的表態是,出錢,不管事,因為都有本職工作,而且不是也不懂教育行業。于是我欣然接受。但是在我接受之后,我發現了事情不像我想象的那樣:
1、我的心態變化了,我需要這筆投資,所以我主觀上已經有了向志愿合伙人匯報的習慣。雖然出資占比,對方只能占比到15%。我依然是大股東。雖然對方什么忙也幫不了。雖然對方還沒有真的出資。我對于這筆錢,有了一種“變態”的審美。
2、當我發現我的心態變了以后,我想到很多其他問題 :對方是否真的想入股 ;15%的資金大約是25-30萬,我是否真的沒有其他途徑可以獲得這筆資金
3)在真的入股之后,甩手掌柜,又有多少不定因素。
4)入股之后入股賠了,即便簽訂好虧損和分紅協議,又有多少人能經得起虧損。
大家可以先投個票:
我覺得,如果資金缺口不大,我是不建議顧客參與進來的。
因為會多出很多很多管理上的麻煩:日常運營的股東報告應該要有吧,不說每個月有,每個季度要有一次吧;股東提的建議要處理吧,關鍵是大部分建議可能并不合理;財務要透明吧,投入多少,支出多少,利潤多少,都要清清楚楚,自己做,有個大概數據就好了,一般就是算總賬;日常溝通要有吧,什么發展計劃啊,什么困難啊。。。。這些就是要多出來的事情。
所以,要不要接受別人的投資,要不要別人參與進來經營,一定要理清楚自己的需求,你是要錢,還是要人,還是要資源。
要錢,就明確告知只參與分紅,財務會公開,其他的事情不要管。
要人,那就看看這個人能力到底如何,能否跟自己合得來。
要資源,那就問問有啥資源,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我是比較推薦第一種單純的投資行為,不要參與管理,更加不要干預運營。這樣也可以防止把合伙人培養成一個未來的競爭對手。但也有些老板需要找到能做事情的人,跟自己能力互補的人,看個人需要。
總的原則就是加進來的東西只能給店鋪的發展加分,不能減分;只能讓自己越來越輕松,而不是負擔越來越重。
。。重要公告:重要公告:重要公告。。
6月1日-18日加入社群的費用從168降為99,請點擊鏈接了解:加入開店社群,提高開店成功率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2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