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去吃的一家餃子店,現包現煮,味道挺好。開店的人嘛,職業病,看到一家店就要分析一下。這家店的問題就是員工太多:小小的一個店,一樓兩個桌子,二樓四張桌子,但是肉眼可見就有七個人,洗碗間好像還有一個,我一般晚上去,他們早班還有兩個人。這樣算下來,這個店肯定是無法盈利的。我其實很納悶,按照店面大小,如果改改模式,流程梳理下,三四個人就足夠了,每個月人工成本就可以節省2萬左右。我有個抖音號叫“老陳說開店”,比較隨意,走到哪拍到哪,發了個視頻到上面,很多人看了不服氣,說有個大品牌叫喜家德,也只這種模式,都開了幾百家店了,是我沒有格局而已,看不到更廣闊的天空。其實拿一個剛開的餃子店和一個開了18年的大品牌是沒有可比性的,因為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大品牌現行的很多做法并不適合小個體。因為大品牌擁有太多小個體無法比擬的優勢了,他們有品牌號召力,一開業就很多人捧場,光是這個,宣傳就少了一大筆費用。他們可以開在最好的地段,最好的商場,人流巨大,生意往往從一開始就不會差,而小個體從一開始最愁的就是知名度;退一萬步講,即使他們生意不好,也有資金和實力養店,一年半載不盈利也沒問題;有品牌溢價,定高價也很多人接受;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培訓體系,內部效率高,管理成本低;最后,大品牌往往是被邀請去各大商場的,房租也便宜。。。
而小個體呢,以上都沒有。起步階段的首要目標是能活下去。沒利潤,再強大的老板也撐不了半年。利潤怎么來的?控制人工成本就是最最關鍵的一環。有人說,難道老板傻么,減人不就行了么。一個店的成本不是想減就可以減的,在開店前,成本結構就基本確定,店開起來后,能減的都是影響不了大局的費用。所以,是模式限制,減不了人。老板不傻,只是沒有辦法,是無可奈何。
學習大品牌沒有錯,我們就應該對標大品牌,這是一種很有效的進步方法。但應該批判性的學習,知道哪些東西該學,哪些不適合自己。學習大品牌,最應該研究他們最開始是怎么一步步做起來的。看看他們在沒有資金,沒有資源,沒有團隊,沒有制度的情況下是如何運營的。如果邯鄲學步,不加思索學習他們今天已成規模的做法,就可能步入深坑。說一個容易理解的例子。我在開店的第三年才開始在一次性包材料上印上店里的店名和logo什么的,難道前面兩年我不知道包材對于一個店品牌建設的重要性么,我比誰都知道,大品牌都這么做的啊。也找過很多供應商,但是都需要5萬的起訂量,而且模具費也貴,自己銷量不大,廠家都不太愿意做,愿意做也要交很多押金,幾種包材,各買5萬個,買回來也沒有地方堆放,即使有地方堆,萬一某種產品賣不動呢,盒子怎么處理呢?總之,算來算去,還是覺得沒 logo更劃算,那個階段把產品做好,把服務做好,生意也不錯。就這么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不到一定的階段,就做不了,因為我深知,這個階段,把成本省下來把利潤搞上去更重要,活下去更重要。大品牌雖然很風光,但別人也是寒磣和苦逼過的。我會經常鼓勵大家擺攤。風吹日曬,誰想擺攤啊。但是,還有更好的辦法可以這么低成本試錯么,還可以掙錢,還可以鍛煉做生意的感覺。這就是成長所要經歷的啊。
。。。。。。。。。。。。。。。。。。
關于開店筆記社群— 開一家小而美的店
很多老板會在公眾號里問問題,公眾號只是發文章的地方,我在上面基本不會交流,如果要深入系統學習開店的東西,學習小而美的開店理念,并且和我進一步交流。歡迎加入開店筆記社群,里面不僅有老板們的交流,每天也有我和社群成員的問答,為開店的和沒有開店的老板們提供方方面面的建議。
開店前加入社群深入系統的學習開店的常識是值得的,因為也許會給你省十幾萬幾十萬。
現在開店筆記社群有兩個和我互動的社群:如果你需要和我面對面交流,就加入喜馬拉雅的圈子“老陳的私房開店筆記”;也可以加入大眾社群,里面有9000多位各行各業的老板交流。
詳細情況和進入方法請點擊公眾號下方菜單“加入社群”和“面對面聊”一欄。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2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