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紀錄片《水果傳》中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廣東兩位釀酒師將酸甜的楊桃融入啤酒釀造工藝,打造了一款有著獨特果香的鮮釀啤酒。在他們的釀酒工坊里,結合不同原材料,有著不同鮮亮色澤的精釀鮮啤看起來格外誘人,吸引眾多啤酒愛好者前往品嘗。
精釀鮮啤,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還相對陌生,卻已經開始悄然發芽。那么,精釀鮮啤到底是什么,在市場中呈現出怎樣的運營形式,未來又將有著怎樣的發展空間呢?一起來看看。
中國是世界第一啤酒大國,每年的啤酒總產量在4000萬噸以上,其中,傳統的工業啤酒占據了絕對的霸主地位,而精釀鮮啤僅占總產量的1%。
近兩年,精釀鮮啤在國內有起步之勢,特別在一二線城市,以精釀鮮啤為主題的酒吧、零售小站開始冒頭。
那么,與傳統啤酒相比,精釀鮮啤到底有哪些不同之處呢?
1、啤酒的“水果罐頭論”
在啤酒業,一直流行一種說法,即如果將啤酒比喻出成水果,傳統啤酒就是水果罐頭,而精釀啤酒則相當于鮮果。
相對于傳統工業啤酒,精釀鮮啤的最大特點在于“鮮”,它在釀造過程中沒有經過巴氏殺菌,避免了殺菌過程中營養的流失,從而保留了啤酒的原生味道與營養物質。不過,這也決定了精釀鮮啤的保質期很短,一般在1個月左右。
2、上桌路徑
眾所周知,傳統啤酒從工廠到餐桌,需要經過層層分銷;而精釀鮮啤隨著近兩年的多元化發展,一些鮮啤小型工廠與家庭式作坊正在崛起。
精釀鮮啤一般的銷售方式為現釀現賣,原因有二,一是受保質期所限,“被迫”縮短流程路徑,二是盡可能突出精釀鮮啤的“鮮”口感。
3、口感偏差
釀造流程、工藝以及原材料上的不同,決定了精釀啤酒與傳統工業啤酒在口感上的明顯差異。
精釀啤酒的口感更濃郁,摒棄了傳統工業啤酒的“淡薄水味”,啤酒老饕稱這樣的味道更“殺口”。
4、精釀啤酒不是“自釀”啤酒
將精釀啤酒認定是簡單的“自釀”或“鮮釀”是不對的,不是所有的啤酒都可以被稱之為“精釀”。
精釀需要精選原材料、酵母,甚至對水質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如今的精釀酒吧通常都有先進的釀制機器,且工作人員通過嚴格的培訓,按照精準、嚴格的標準進行操作,方能釀造出穩定的高品質鮮啤。
近兩年,以德國鮮啤為主要品類,全國范圍內出現了一批“啤酒小屋”、“精釀啤酒站”、“精釀啤酒酒吧”等,特別是在一線城市,大躍、京A、牛啤堂、拳擊貓等精釀鮮啤主題店的風靡更是預示著精釀鮮啤市場的整體向好。
那么,除了產品本身區別于傳統工業啤酒的差異化表現外,在精釀啤酒的圈地運動中,還有哪些重要表現呢?
1、“新零售”的經營模式
除了精釀鮮啤酒吧外,還有一種精釀鮮啤的餐飲形式正在三四線小城迅速擴大規模,那就是啤酒小屋,精釀鮮啤小站等。與酒吧擁有特定的體驗場景有所不同,這一類的“小屋”、“小站”往往以“新零售”為主要銷售渠道,往往以小店面的形式存在于社區門口,或是與商超、菜棧等共生。
銷售模式也偏社區零售化,顧客的一個電話,社群里的一句留言,或是平臺上的一個“外賣訂單”, 鮮啤就可以送貨上門。這樣的經營屬性更多契合的是啤酒的零售屬性,推動精釀鮮啤通過零售方式走進更多的消費場景。
2、對標發達國家,精釀啤酒有大發展空間
按照規模,中國是全球啤酒生產第一大國,但按照人均,德國人均年消費150L,中國僅有28L,在德國、美國、比利時等國家,以微型工廠、作坊等方式存在的精釀啤酒品牌有數千個之多。
對標以上這些國家,我國的精釀啤酒市場相對落后,卻已經開始起步。啤酒行業市場也開始注意到了精釀啤酒的潛力,在國內的主流啤酒交流活動中,精釀鮮啤就已經開始沖擊傳統啤酒的主角地位。齊魯工大連續六屆國際啤酒交流會上,都特別打造有“精釀啤酒”主題,吸引了無數觀眾。
3、或打開啤酒市場多元格局
傳統的啤酒市場受大廠房、大生產線、大銷售半徑的影響,被資本與在大佬們占領。而如今,精釀鮮啤則為啤酒市場打開另一條低投資、小投入的新運營路徑。
啤酒的“生鮮化”可以促進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同時,啤酒行業的多元化也必將經過“生鮮化”。未來,“多元化”、“生鮮化”的啤酒市場或將為中小創業者留下一席之地。
4、開啟啤酒的體驗時代
如果說傳統啤酒適合“灌”,精釀啤酒就適合“品”。
在《水果傳》中的生鮮啤酒釀制工坊中,人們流連于各種口味的啤酒中間;在牛啤堂、鵝島、嘉里等精釀啤酒吧中,人們享受以啤酒品嘗為媒介的各類社交活動。
如同紅酒一般,啤酒也可以通過酒文化氛圍的烘托與特定的場景增加體驗感。精釀啤酒吧做的就是“體驗式”啤酒消費場景。
精釀鮮啤與傳統工業啤酒,如同兩股新舊勢力。目前看來,精釀鮮啤與傳統工業啤酒相比,實力懸殊。并且,即便精釀鮮啤在近兩年表現出迅速發展的勢頭,但真正像傳統工業啤酒一樣深入融入市場,還需要解決一些顯而易見的痛點。
1、行業標準不完善
精釀鮮啤在國內起步晚,且分布零散,還并未引起行業市場的充分重視,這決定了精釀鮮啤在行業標準與規范方面并不完善。
“作坊式”的鮮啤微型工廠可能會為市場監管帶來一定的難度,同時,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隱患。精釀鮮啤亟待統一、系統、規范的行業標準引導市場發展。
2、季節性強
啤酒消費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夏季是不折不扣的旺季。相對于大型啤酒工廠,中小投資者能否撐過“近三季”的銷售淡季也是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大問題。
3、市場教育
目前,中國大多數消費者對精釀啤酒還知之甚少。
與曾經的咖啡市場一樣,最先闖入市場的商家雖搶占了先機,卻也需要經歷市場教育的“寂寞”期。
無論是在德國、美國、比利時這些精釀啤酒市場發達的國家,還是在中國起步較晚的國家,精釀啤酒消費都偏小眾化。它憑借的是獨特的口感以及高品質的“鮮釀”特色等,搶占的是消費者對啤酒有著更高要求的心智。
那么,一旦精釀啤酒失去了它的口感與品質優勢,就失去了其差異化競爭力的核心。
所以,對于投資者來說,首先要做好“出品”,才能保證“銷量”!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本文作者飲Sir,由飲品報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來源飲品報(DrinkNewspaper ),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點擊下列關鍵詞 閱讀更多精彩
【商務/投放/合作】
大箏:18923764126?
微信號:toutiaoxiansheng
【公關/營銷/推廣】
參某:18138837052
微信號:chohuobang
【轉載/投稿/爆料】
微信號:16620780467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