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里一位老板很焦慮的問我他老公是否應該繼續做餐飲還是應該換行業?他老公之前做了多年餐飲,兩次合伙無疾而終,一次自己開餐館也失敗了,心灰意冷,很迷茫。放棄嘛,自己本來就喜歡這個行業,而且積累了多年的經驗,繼續嘛,怕再次失敗。
不過,我覺得他老公的最應該解決的不是換不換行業的問題,而應該是自我成長的問題,提問的描述里說到:
“就這三次投資下來,我跟他提過我的很多看法,他就覺得他基本沒有問題,主要還是人流和選址問題做不起來。而我一直就認為除了這兩點,還有他的成本控制和粗糙的管理以及經營理念與本土化出了很大的問題”
失敗了以后,把問題單純歸結為外部原因是得不到成長的,如果真是選址錯了,那選址也是老板本人的決策啊,而開店的能力要求里,就有選址的能力,而選址能力,其實就是頂層設計開店法里面的一個環節。所以,歸根結底是老板本人的問題。
為什么很多人會習慣于向外求原因?是因為不愿意承認自己的失敗。別以為這很容易哦,我承認我第一個店“失敗”,是在店面轉讓后的第三年。而之前我都會說“失敗是因為:固定成本過高,廚師把控著產品,產品和模式不可復制”,而現在我會說固定成本高,是因為自己不會算賬,不會控制風險;廚師把控著產品,是因為沒有認識到產品對于一個店的重要性;模式不可復制,是因為自己壓根不知道店面運營模式決定了一個店運營效率的高低,進而決定了盈利水平的高低。
外部原因是因為有著對應的內部原因,提到外部原因,就必須提到內部原因。自身原因知道了,就容易找到根治問題的辦法。
所以,如果你開店失敗了,一定要承認是自己失敗了。
如果你不承認是自身原因導致的失敗,復盤就無從談起。說來說去都是別人的錯,環境的錯,制度的錯,自己就不愿意做任何改變了。
那失敗后,要怎么做呢?
這段時間,我遇到好幾位老板,都是在開店失敗后不久就立馬開始了選項目甚至選址,讓我很驚訝,因為如果上一次失敗的原因都不知道的話,下次開店很可能會遇到一樣的問題,這是大概率事件。
失敗后,我覺得什么都不做,不要選項目,選址,也不要換行業,就老老實實做一件事情:復盤。
復盤不是簡單的總結,而是全過程的深刻回顧:當時是如何想的,為什么“走”這一步,是如何設計,預想接下來的幾步的。對自己走的每一步的成敗得失進行分析,同時提出假設:如果不這樣做,還可以怎樣做;怎樣做,才是最佳方案。
復盤才是很高效的學習方法,是向歷史學習,向自己學習,向真實的案例學習。
我第一個店失敗之后,有將近一年時間什么都沒做,除了學習之外,我就會經常回想過去一年發生的事情,小而美的開店理念和頂層設計開店理念就是在復盤中總結出來的,然后在后面的開店中實踐和驗證。如果翻看我前面的一千多篇文章,有相當一部分講的就是我失敗的經歷。
有些老板也許是失敗后急于證明自己,我認為,證明自己可以,但是不用那么急,我們一生好長好長,開店這個事情遲幾個月做甚至遲幾年做都是可以的。
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不瞎作為。特定的階段,不瞎作為就是做好的作為。
。。。。。。。。。。。。。。。。。。
關于開店筆記社群— 開一家小而美的店
很多老板會在公眾號里問問題,公眾號只是發文章的地方,我在上面基本不會交流,如果要深入系統學習開店的東西,學習小而美的開店理念,并且和我進一步交流。歡迎加入開店筆記社群,里面不僅有老板們的交流,每天也有我和社群成員的問答,為開店的和沒有開店的老板們提供方方面面的建議。
開店前加入社群深入系統的學習開店的常識是值得的,因為也許會給你省十幾萬幾十萬。
開店筆記社群成立已經兩年多了,一次付費,終身享用。里面有將近8000位各行各業的老板,歡迎加入,詳細情況和進入方法可以進入公眾號,點擊公眾號下方菜單“加入社群”一欄。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3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