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就發現我附近有一家未來餐廳,開在一個很偏的位置,不過輻射區域的外賣潛力很大,對于一家外賣店來說,這個位置是不錯的。
門頭是深藍色,一看門頭和字體就看得出來是經過大品牌設計的,路過很多次才查了一下,原來是餓了么弄的一個加盟品牌。
網上也查了一下,說餓了么平臺能為加盟商提供大數據選址、選品、供應鏈和門店運營等支持。專業的外賣平臺做餐飲項目,商業邏輯上是講得通的,因為做外賣就是做流量,平臺對于自己的牌子,在流量分配上當然會優先照顧嘛。
不過,這個店貌似從來沒有開過,聽隔壁的老板說老板沒錢了,本來說是預計30萬可以搞定的,后來算了一下要將近60萬才能開起來,資金鏈斷裂了。
后來也沒有繼續深入了解,直到今天看到一篇未來餐廳分析文章,覺得分析得蠻有道理的,里面提到的問題,我附近這位老板就遇到了。
文章說到了四個坑,有兩個我是比較認可的:
第一個是選址過于相信大數據,憑數據拍腦袋
比如一個地方麻辣燙銷量高,冒菜少,那未來餐廳就會推薦賣麻辣燙。
但實際情況也許是麻辣燙已經飽和了,競爭很激烈,有非常強的競爭對手,機會反而少。而冒菜沒有銷量是因為沒有冒菜店,應該判斷為是個市場空白的機會,而非沒有市場。
數據,特別是歷史數據,是用來參考和突破的,而不是用來框死自己。數據代表的是歷史,而不是未來,代表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
第二個是設備投資過重,而且閑置嚴重。
未來餐廳是要做高度標準化的,設備挺先進,也很貴。前期的投入成本就很高。
據加盟商控訴,未來餐廳招商時,表明門店設備投入為35萬元,實際門店投入超50萬元。“每家門店的設計中都配有水吧間,內有冰箱、凈水器、制冰機等全套設備,實際運營中未啟用。
設計規劃失誤,導致大量設備閑置,占整個門店基建成本的15%以上。
此外,在沒有相應餐品的情況下,如煮面爐等設備作為標配強制購買,實際未使用,同樣閑置至今。”
總結一下:
關于選址,是絕對不能只相信數據的,而是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就跟我昨天的文章說到的那個快餐店一樣,這里“有消費潛力”和“能否形成店里的購買力”是兩回事,選址一定要到現場看,而且要長時間看,反復看。我經常說,選址要有“看得見的”的人流,而不是想象中的人流。
再一個就是投資,如果是加盟開店,一定要記得一點,加盟公司是要從設備里和原材料里賺很多錢的。設備是一次性的賺,原材料是細水長流的賺。這些設備和原材料從市場上買,可能只要一半的價格。
加盟的性質就是這樣的,無論加盟公司大小。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3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