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臭豆腐店老板的案例有50多條留言,條條都很精彩,開店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每個人的思路都有借鑒的價值。
文中案例的老板微信里跟我說,留言讓他看到了很多之前沒有看到和認清的事實,同時啟發了他很多新的思路。
我說說我的看法。
我開了三家甜品店,第一家店是在商業街,主要是做下午,晚上,周末,節假日的生意,大家吃東西都是在休閑放松,閨蜜聚會或者下午茶的時候吃,這是現在大部分甜品店的消費場景,我的學員店也大多開在這樣的地方,這是一種被眾多案例證實的成功率比較高的場景。
如果當時不是為了控制開店預算,我完全不會想到我的第二第三家店會開在寫字樓的食堂旁邊,因為這里除了中午午餐時間段一個小時有人,其他時候基本沒有人流,跟我第一家店相反,所以房租特別便宜,不被人看好嘛。
我租店的時候,食堂物業人員都勸我:”這里不適合開甜品店,中午大家急匆匆來吃飯,誰有時間吃你的甜品呢,而且大家都吃飽了,哪還有肚子吃你的甜品!” ,物業就是房東,房東都出來勸你不要租,可以想想這是一個多么不被看好的決定。
當時我是這么想的:這個地方有我的目標顧客,有人就不怕了,我總有辦法讓他們進來;旁邊還有很多寫字樓,線下做不起來,我就做外賣唄,外賣也可以養活我的店;房租太有吸引力了,實在舍不得。
于是租下來了,我想,消費場景不對,可以調整和引導的,要不要老板來干嘛。
于是后來我做了3點調整:
1,開發剛需代餐產品,食堂里是重油重鹽辛辣的東西,我推出輕食代餐系列的產品,我認為女性群體肯定都不是天天想菜飯的,代餐產品肯定有需求。
同時也相應增加了喝的飲品,形成了有吃的有喝的產品組合,與食堂互補。
2,引導顧客消費行為,長期引導大家“吃完咸的,來點甜的”,“吃完飯,喝一杯”,把這些有明確行動指向的句子作為長期的宣傳口號。
3,把外賣作為一個戰略重心,而不是可有可無的戰術行動,彌補閑時段的生意。
第二家店經營了一年半多了,第三家店也半年多了,生意還是很穩定的,如果算營業額租金比,可以達到30-40倍以上,遠遠高于同類店鋪。代餐產品無心插柳,成為店里的主打,變成了很多顧客每天必吃的東西,外賣占比也達到40-50%,由一條腿走路,變成了線下和線上兩腿走路,步伐更加穩健。
舉我的例子是想說明一個問題,消費場景是可以引導的,經營一定要保持足夠的靈活性,根據確定下來的位置和顧客不斷的做調整。
明年我開店,我就想嘗試不同于前面三家店的消費場景,通過不一樣的產品組合和模式來滿足不同消費氛圍下的顧客。
有些生意是需要人流量來支撐的,比如臭豆腐,本來就是相對小眾而且消費頻次不高的東西,要做成一個穩定賺錢的生意就需要足夠的人流。選在食堂面臨的問題跟我當時一樣,需要嘗試增加對應的新產品來補救,最嚴重甚至要換項目,換主打產品。
這個店還要考慮一些硬傷:只有萬把人,有三個食堂,有100多個商家,而且他的店在三樓,分流到自己店門口的人就更少了。
最重要的是,一個店的第二條生命—外賣,也不能做。
所以,留給老板的選擇其實很少:
1,主力產品不變,特色依然是臭豆腐,在絕望之前增加新產品,看看能否改善。
2,如果改善不了,那就換項目,變動主力產品,換一種更加剛需的產品,臭豆腐作為搭配產品。留言中有一位老板說得很形象,讓顧客說:老板,來一份“酸辣粉+臭豆腐”,而不是“臭豆腐+酸辣粉”。
3,換位置,跟這里說拜拜。
第二第三種選擇是認輸,主動承認自己當時的決策錯誤,主動止損。認輸不丟臉,能夠主動認識到有些東西自己不能做到,不僅僅是魄力,更是能力。
哪個人不犯錯!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堅持錯誤。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3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