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見了一位老朋友,一年前開了個私房蛋糕,見面第一句話就是:老陳,我不想干了,太TM的累了。
開店之前我們見過一面的,那時我們那私房蛋糕很火,她蠢蠢欲動要開一家,我告訴她,蛋糕這東西最大的問題就是每個東西都要一個個做出來,太耗時耗力;功夫不深,又賣不上價格;還不能請人,別人做出來的東西跟你做出來的不一樣,所以,結果很可能就是單子越多越累,還不掙錢。
她沒開過店,知道每句話的意思,但是不理解每句話背后要付出的代價。于是店開起來了,一年下來下來都應驗了。她生意很好,好到什么程度呢?他經常因為趕單子兩三天不睡覺,有一次,顧客定了10個翻糖餅干,他花了整整一晚上捏出來,收入150。 第二天不睡覺接著做其他單子。
“但是”,她向我特別強調,“TMD不賺錢啊 ,我累死累活,感覺一年老了10歲,但是不賺錢啊,店里每月賺10000,分到手5000 ”。
我說:“生意好,請人啊”
她說:“難道這我都想不到么! 請過兩個,一個沒學會就跑了,因為覺得學會了也賺不了錢,另外一個學會后就跑了,在同城開了一家對著干;這還是小事,關鍵是帶人的那段是時間更累。”
我說:“那把價格提高唄?減少訂單,少賺點錢,畢竟開店是長跑,不是天天百米沖刺”
她有苦難言,說:“ 市場競爭太激烈了,自己產品也并不出眾,自己的東西在別人那里也可以買到一模一樣的,價格死都提不上去,合伙人在嘗試了幾次以后,覺得現在雖然累點,但是起碼還是可以賺錢,如果提高價格,沒了訂單,自己就要死了。而且,競爭如此慘烈的情況下,居然經常還有新店加入,每次新店開業,價格都是特別低”
她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沒有門檻的生意結果就會是這樣。這種結果也是可以預料的,一個東西做出來到能夠成為一門賺錢的生意,還有一個遙遠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商業化。對于餐飲來說,我覺得兩個東西很重要:第一是標準化,只有標準化生產了,才能解決味道一致性問題,才能讓老板解放,生意才容易擴張。第二是批量化,只有批量化生產了,才能提高生產效率,節約人力成本,不用怕訂單多,大訂單。
我第一個失敗的店就是中餐,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也是中餐的標準化和批量化問題,決定至少N年不再涉足中餐。
傷得太深!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