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有老板跟我聊,滿身的怨氣,感覺這個世界諸多不順都是沖著他來的,開店做生意三番五次失敗,好好的產品就是沒人喜歡,超級有競爭力的定價就是沒人買單,服務再好也無人問津,位置再好也門庭冷落。。。最后,還要來一句,這一切都是為什么?
今天我把這個問題想深了一層:這些老板做生意可能都是太自我了,因為他們做生意是做了他們自己想做的生意,做了一個他們喜歡的產品,定了他認為對的價格,提供了他認為好的服務,選了一個他認為好的位置,還記得上周四那個社群里一位老板失敗的案例不? 大家一致的評價就是,這位老板開了一個他想開的店,而不是周邊顧客需要的店。
做生意的“元點” 是什么?不是老板的喜好,興趣,能力,而是顧客的需求。所有的決策都應該以這個元點位基點。
說這個話題是接著昨天那篇文章“如果你的定價顧客不接受,那一定是定價方法不對”,文中的核心觀點是“定價的起點是顧客對產品的認知和感覺,定價的終點是成本和利潤”,這篇文章反響很強烈,后天很多人給我留言,大部分是這樣的說辭:這跟我一貫的做法相反,做生意不看利潤,怎么維持呢?
這里面有誤解,可能是昨天的文章篇幅有限,解釋得不到位,我這里在詳細解釋一下。給產品或者服務定價,要依據顧客對產品的感覺和評價來確定價格的范圍,最高價是消費者能接受的上限,最低價是產品價值的下限,這個價格范圍就是產品的價值區間。最后是通過產品的成本和利潤的來調整產品的具體定價,成本和利潤是老板要考慮的最現實的問題。假如計算出來的價格不在價格范圍內,分兩種情況,高于最高價,說明產品成本過高,或者老板的目標利潤定得太高。假如低于最低價,操作空間是比較大的,因為這意味著老板可以大膽在價格范圍定價,價格可以高到最高點享受最豐厚的利潤,也可以低于最低點從而讓價格遠遠超出顧客預期,高性價比帶來的是知名度的快速上升,可以根據不同的階段的目標執行不一樣的定價策略。
今天中午,我店里就在做一款準備新上架產品的口味和價格測試,邀請了30位顧客前來品嘗新出產品,在免費品嘗完之后,我們都會要求他們提供他們心目中的合理價格,30位顧客有24位的數據是有效的,價格大約在6-15塊之間,這個價格跟同一個商圈競爭對手的價格8-15塊是基本重合的。試驗完之后,我把價格定為10塊做銷售試驗,賣出了大約10杯左右,基本沒有人提出異議。所以,判定10塊的定價基本沒問題。
回到上面很多老板的疑問,以顧客需求為中心的定價,其實是通過顧客感知來篩選產品的發展潛力和調整老板的預期,一個產品成本過高,也許暫時就不適合上架,或者至少需要改善工藝或者原材料降低成本。
以顧客為中心以需求為中心的理念并不新穎,但是很多老板在決策是不自覺地反著做了,做反了還不知道。也許這才是值得讓屢敗屢戰的開店老板們思考的地方。
關于“開店學習社群”–實踐經過頂層設計的小而美的開店理念
在“開店筆記學習社群”里,我們這段時間主要分享了開店籌劃,開店選址,開店勝算評估,開店準備,開業預熱,開業宣傳方案,如何做外賣,如何搞宣傳等內容。接下來看我如何進一步提高小店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除了我開新店的系統分享總結直播外,還有各行各業來自世界各地的老板相互交流學習。
對社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開店筆記的公眾號進入,可以加我微信申請加入。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