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里一位老板跟我同一個城市,介紹了一個商圈,說去看看,說不定可以碰到好鋪子。于是就來了。
說說這個商圈的特點:1,封閉式的商圈,就是周邊很多小區,人口眾多,但是跟市中心的大商圈比較遠,所以形成了一個小商圈。附近的人都來這里休閑消費。2,小區中高端,消費潛力大。3,年輕人居多,社區活躍。這種地方的成本通常比市區低些,但是因為實體店的影響范圍也就3公里,所以營業額不見得比市區低,換言之,性價比通常比較高。
轉了幾圈后,還真看上了一家不錯的店,位置,大小,人流量,房租,轉讓費,還有電費,都滿意,不過,我還是猶豫了。
跟店里的老板聊完后,我在不遠處從下午3點到晚上9點,都在觀察人流量的情況。觀察人流量最主要觀察2點,一是人流數量,二是人群結構。我的結論是:人流量是沒問題的,滿足要求,但是人群結構不是我想要的結構。門口看似很多人,但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一部分人。”小而美“的理念之一就是“只做一部分人的生意”,所以,找店,其實是找這一部分人。一個適合自己的店應該是自己的目標顧客群體在人流中密度最大。
之前節目里說過我們這里的一條街,很邪門,人非常多,但是奶茶店和餐廳開一家店倒一家,為什么?因為門口經過的80%是附近的老頭老太太,他們經過這里只是“路過”而已,是為了去商場,菜市場或者接送小孩子。不是來這里休閑和消費。人再多有什么用呢。
很多聽眾也反應過類似的情況,路過的人很多很多,所以房租特別貴,但是怎么就不進店呢,即使進店了,怎么不買東西呢,即使買東西了,怎么就不回頭呢?愁死人了。 這種情況大概率是因為“人群結構和店面目標顧客群體不匹配的問題”。
選址是是一個尋寶的游戲,明天繼續尋寶。
關于“開店學習社群”
在開店學習社群,我們要用一年的時間見證一個小而美的店怎么做起來的,里面我的分享是系統的,深入的并且跟案例結合的,最終目的是“用頂層設計開店法” 開出一家 “小而美”店。結合我的新店,我會全程直播總結開店的全過程。
里面除了我的分享 ,還有各行各業老板的相互交流學習。現在已經有1200多位各行各業的老板加入社群了,也歡迎您的而加入!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5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