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成本的概念,加深對成本的理解,目的有兩個:一是選擇店面位置時算賬用,另外就是降成本用。
我今年店面經營的兩大目標之一就是降成本,提高毛利率,最終提高凈利率。
我計劃了3個辦法:第一,通過調整產品結構來降低成本。簡單說就是,多賣高毛利的產品,少賣低毛利的產品。這個辦法在去年冬天的時候已經驗證了,非常有效。冬天我是淡季,營業額只有旺季的三分之二,但是凈利潤基本與旺季持平。讓我看到了幾年降成本的希望。第二,針對低毛利銷量大的產品做些降成本的措施。初步措施已經開始實施,剛開始一個星期,效果肯定有,數據還沒出來。第三,提高價格,對個別品類產品提高價格。提高價格是個很敏感的事情,還在研究具體辦法。今天跟旁邊的包子哥交流了下,他去年就漲價了,一個包子由7毛5一個漲到了一塊一個,他說顧客反應很大,營業額也下降了15%。
其實從上篇文章的公式中可以看到,影響你最終利潤的就那么幾個要素:
1、營業額的多少。是最直接的影響因素。多未必得到多,但是少一定虧本。
2、產品品種變化。因為產品品種的變化關系到毛利水平的高低。
3、勞動或材料利用方面的變化。這關系到成本的升降。
4,固定成本變化。決定了保本營業額的大小。
5、價格變化。影響最直接的因素。
這也許還是太模糊,下面幾個辦法也許可以給你更清晰的降成本思路,這也是我曾經在公司里學到的一些降成本辦法,我之前所在的公司是世界500強,公司總部對各個工廠每年都有非常嚴苛的降成本指標。嚴苛到你無法想象。他們一般采用以下幾個方法,對于開店也有很深刻的借鑒意義。
第一,技術降成本。就是通過改變工藝或者配方來降低成本。比如,一個菜品之前你用5種原材料,后來經過改進,只用3種原材料就可以了,而且味道更佳,成本由10塊錢降低到5塊錢。這種方法就是技術降成本。
第二,采購降成本。就是不停的壓迫供應商降低成本,不斷的選擇新的成本更低的供應商。簡單直接。
第三,管理降成本。調整工序流程降成本,提高每個人的勞動效率,比如以前店里需要10個人才能忙得過來,現在經過梳理和調整,只要7個人就可以完成任務,那么3個人員工資就瞬間變成利潤。
調整產品結構降成本也是屬于管理降成本的一種。
當營業額不變的情況下,省下來的成本就是利潤。當然,降成本不能以犧牲產品品質和減低效率為代價,如果成本降下來了,顧客體驗也下來了,那很有可能就得不償失了。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