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一個英明的管理者?記住這段繞口令

    2020年10月26日 No.821


    1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道德經》第七十一章

    白話文翻譯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很好;不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麻煩;把缺點當做缺點,這樣才能沒有缺點。圣人沒有缺點,是因為他們把缺點當做缺點,因此才沒有了缺點。

    2

    這段話太有智慧了,僅僅用了“不、知、病”三個字,就說清楚了如何成為一個英明的管理者。

    知道自己不知道,說明能夠認識自己,這樣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謙虛的人”。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是啥呢?就是我們常見的“自大”的人嘛。

    有的人“目中無人”,全世界就他最牛,就他最大。當然,你也看到了,這樣的人,最后的下場一般都不怎么好。

    如何能夠避免這種結局呢?

    那就是承認我們有很多東西不知道,接納我們有很多缺點。然后不斷學習,讓自己越來越好。

    簡單吧。

    我們現在經常用一個詞,叫做“破局”。

    那么,破局的關鍵,你知道是啥嗎?

    最關鍵的,不是如何破,而是“識局”。只有認清楚了自己在局里面,才有可能“破”。

    比如,一個處境并不怎么好的人,卻是個杠精,見誰都要抬杠,就像ETC一樣。這樣的人,也在抱怨自己生活不如意,也在抱怨自己收入不高,你說怎么破呢?

    自然是先從改掉這個抬杠的毛病開始,抬杠意味著不接納外界的意見,看法,認為自己是對的。誰給提意見都是“不聽不聽,王八念經”。這樣,能好的了嗎?

    只有認識到,這樣會阻礙自己變得更好,明白抬杠會毀了自己,認識了這個“局”,才有可能改變,不是嗎?

    一旦當這個人認識到了這一點,想要改變的時候,你放心,后面的結果絕對差不到哪里去。

    3

    在20年前有兩位科學家,Dunning和Kruger,因為一篇名為《論無法正確認識能力不足如何導致過高自我評價》的研究報告,而獲得了2000年的諾貝爾心理學獎。

    而這則報告的內容,被稱為“達克效應”,他們經過研究,總結了這樣的現象:

    1、能力差的人通常會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2、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確認識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3、能力差的人無法認知且正視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極端程度;

    4、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夠經過恰當訓練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們最終會認知到且能承認他們之前的無能程度。

    這張圖,至少在我之前的文章里面出現過三次以上。

    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在一次公開分享中曾說:“有擔當的管理者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把下屬從愚昧之巔推向絕望之谷,至于能否爬上開悟之坡,看個人造化。”

    我在十幾年前,也曾自信爆棚,覺得自己懂的東西可多了,你能想象我畢業后剛工作的時候還敢和老板叫板嗎?

    那時候,就是處在愚昧之巔,但更可怕的是,自己卻一點都不知道。

    被社會的現實痛打之后,我終于明白,我不知道的東西還多著呢,直到后來掉入了絕望之谷。回想起來當初,都不知道那股自信是從哪里來的。

    再后來,隨著經驗與知識的不斷增加,現在幾乎沒再和誰抬過杠。當然,偶爾也會忍不住有一些不服不憤,但馬上就會消失,并覺得應該從別人那里學到點什么。因為我越來越發現,我知道的東西太少了。

    如果你看到了這里,也看懂了上面的圖,也知道了自己很多東西不知道,也知道了需要繼續學習,讓自己更好,那么恭喜你,你已經變成了更好的你了。

    4

    道理很簡單,那如何運用?

    ①、接納自己

    德魯克說,最難管理的是自我管理。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能管好自己,就算是仁了。相比于改變世界,改變自己的難度也需要大得多。

    而改變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不足。

    直面這些不足,這不需要你向全世界公布你怎么不好。

    貓在你的小屋里,拿出一張紙來,寫下你能看到的自己身上的問題,當你能夠寫下來的時候,就意味著你已經開始接納你自己了。也就意味著,改變馬上就要開始了。

    ②、尋求反饋

    為什么自己站在愚昧之巔,卻不自知呢?

    因為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反饋。

    為什么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反饋呢?

    因為別人沒有這個責任,同時還可能因為主動給了你反饋而得罪你。

    因此,你的位置越高,你所得到的反饋就越少,能夠聽到的批評也就越少,多可怕啊。

    當年袁世凱想要當皇帝,外界的反對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可他兒子卻弄了一份專供報紙給袁世凱,這份報紙上,報喜不報憂。袁世凱壓根看不到外界的反對生意。結果皇上沒當兩天,就被迫撤銷帝制,沒過多久,就因病而亡了。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組織里,你聽到的都是好話,沒有人給你報憂,沒有人說你身上的問題,是不是距離“瘋狂”就不遠了?

    因此,多尋求反饋,就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的咨詢,我充當的就是一個外部視角,給老板們一些平常得不到的反饋,幫他們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協助他們做出改變。

    及時的需求反饋,是改變必備的條件。

    ③、取長補短

    劉邦曾說“運籌帷幄,我不如子房;治國,我不如蕭何;打仗,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龍鳳,但我能把他們用好,所以我能取天下”。

    你看,劉邦清楚自己的短處,知道需要借他人的長處。

    而項羽呢?就可憐了,只有一個亞父范增,還不善聽,最后的結果,你也知道了。

    因此,取長補短,知道自己的短處,并能夠看到別人的長處,還能請那些有長處的人來為己所用,這才是一個英明的管理者。

    這一章,很短,內容也很樸素,但價值巨大,祝你成為一個英明的領導。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851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0月25日 22:59
    下一篇 2020年10月26日 00: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