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能做出百年老字號的品牌真的不多,尤其是餐飲行業更是屈指可數。
北京的全聚德、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杭州的糖醋魚、長沙的火宮殿、蘇州的松鶴樓等等,這些店鋪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口碑基本上都崩盤了,且大有被市場徹底拋棄的趨勢。
前段時間的狗不理的難吃風波尚未散去,最近全聚德的經營狀況,又讓人感覺風雨飄搖。
業績全面承壓
前三季度虧掉三年利潤
在10月26日,全聚德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從這份報告中,能很清楚的看到,全聚德整體表現差強人意,無論是收入、凈利潤還是賬面資金均創下了近年來新低。
全聚德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
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5.16億元,同比減少56.71%;凈虧損2.02億元,同比大跌484.40%,扣非后凈虧損更是達到2.15億,同比暴跌649.68%!
第三季度營收2.03億元,同比下滑53.08%,凈虧損5278.29萬元,同比下滑364.6%!
-2.19億元對全聚德意味著什么呢?
咱們來看一下一組數據,全聚德在2017年的凈利潤為1.36億元,2018年為0.73億元,2019年為0.45億元,三年合計2.54億元,這意味著2020年前三季度全聚德就虧掉了前三年辛辛苦苦賺的錢,簡單來說就是前三年都白干了。
除了實體之外,資本市場對全聚德也并不友好。
全聚德股價從最高點32.91元/股一路下跌,截止本文截截稿時,全聚德股價已經下跌至10.09元/股,跌幅接近70%,大有繼續往下走的趨勢。

百年老店,風雨飄搖,但這一切的責任,又能怪誰呢?說來說去,最終還不是得回到全聚德自己身上去。
價格高、服務差
陷入泥潭的百年老字號們
在餐飲行業,向上增長的核心無非就是獲取流量,然后做強復購率。在傳統的經營路徑中,做強品牌,做深門店覆蓋就是一個非常正向的成長路徑。在這種路徑下,對于老字號品牌來說,招牌就是流量,也是口碑,所以在過去消費市場崛起的大背景下,老字號們也圍繞這塊招牌做生意。
經過多年對品牌價值的不斷消耗,“價格高、服務差”也成為老字號新的代名詞,而全聚德也不例外。

但是實際上,全聚德也許已經意識到危機近在眼前,也在努力做出改變。
今年7月24日,全聚德156歲生日的當天,總經理周延龍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三項舉措齊頭并進,期待在這次大刀闊斧的變革中改變大眾對于全聚德越來越差的印象,這三項措施分別是,增加新品種、下調菜品售價以及取消門店服務費。
在全聚德的經營模式里,服務費一直以來是備受詬病的問題所在。據了解,在全聚德大型門店,在餐品本身價格居高之外,還要額外收取每餐需要10%-15%的服務費,雖然收了服務費,但服務差屢遭消費者詬病。
面對口碑的持續滑坡,在全聚德156周年之際,全聚德宣布全面取消門店堂食服務費,并下調全部菜品價格,下調服務為10%-15%。

此外,全聚德推出了幾十道新菜和懷舊老菜,新菜面向低端消費群體,走親民路線,在人均消費100-150元的集中區域發力顯然,對于全聚德來說,也正在試圖打破原有的經營模式試圖作出改變實現自救。
高傲的百年老店終于選擇向現實低頭,按理來說,應該給它一次機會的。
但是從最近的成績單看來,似乎還是沒有什么效果!
畢竟價格調整與服務優化作為市場競爭的基礎手段,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全聚德所面臨的問題。
尤其對于當下的餐飲市場來說,經營路徑也開始變了,要從根本上建立在自身護城河,全聚德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全聚德已經迎來了156歲的高齡,與狗不理等老字號一樣,他們既要與新興的餐飲品牌競爭,爭奪年輕人市場,又要在傳統手藝和味道的基礎上,創新菜式和營銷,尋求老字號轉型的突破,而且在連年利潤下降的情況下,實現逆襲,挑戰難度非常大。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財富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8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