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8月份餐飲收入同比下降了7%,降幅比7月份收窄了4個百分點,國內餐飲業整體恢復已近9成。
對于餐飲行業中最大賽道的火鍋來說
火鍋行業未來的趨勢又是如何?
又是如何影響方便自然企業?
疫情打破了火鍋消費升級的趨勢
說到火鍋行業未來的趨勢,就不得不把時間線拉長,看一看火鍋在疫情前的情況。
回頭來看疫情前的行業狀態,《中國餐飲大數據2020》調查了2018年與2019年的數據,客單價30元及以下、31~60元這兩個價位的火鍋門店消費在各線城市中都出現了負增長。而60元以上的火鍋店消費卻是呈現增長的趨勢,且漲幅較快。
整體來看,疫情前的火鍋行業處于消費升級的趨勢,但突如其來的疫情,似乎打破了這一行業趨勢。而這對于方便自熱企業來說不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平價火鍋既是主流也成趨勢
后疫情時代消費需求是高性價比,而消費者也往往收緊腰包,平價是刺激消費最有效的方式。
從4月份開始,香天下的客單價由原來的110-130元,下調了20%,截至目前仍是90元左右。
除此以外,蜀大俠的客單價在70-90元,小龍坎的客單價在65-85元,呷哺呷哺的客單價在60-70元……人均消費31-60元的火鍋是大眾主流。
需要注意的是,平價火鍋其實一直是行業主流,在疫情前火鍋行業的趨勢是消費升級,在疫情后則是平價火鍋重新崛起。
自熱火鍋迎來當頭棒喝
受疫情影響,平價火鍋再次廣受歡迎,而他也深深影響了一個產品:自熱火鍋。
但對于方便自熱企業來說,疫情紅利早已過去,本身就面臨著很大的銷售壓力,而平價火鍋的盛行,更是加重了這一情況。
從淘系大盤來看,自熱火鍋系列產品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百草味自熱系列有70%~80%的銷量在線上,以今年2月及6月的數據對比,百草味自熱火鍋系列銷售額下降超過4成。

30-90元的平價火鍋,無論是口味、社交屬性、服務、菜品選擇等諸多方面都壓制了自熱火鍋,而自熱火鍋為之詬病的“肉少、菜品種類少”等問題被無限放大,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
自熱火鍋如何突圍?
安全、健康固然是自然火鍋需要發展的方向,但卻難以借此與平價火鍋抗衡。
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可以肯定的是,吃火鍋還是離不開其本質,用好產品說話。因此,對于自熱火鍋來說,從產品本身入手,尋求口味差異化、特色化火鍋,解決產品選擇單一、口味千篇一律等問題,或將會成為這場硬仗的轉機。
而除了產品打造以外,自熱火鍋也應拓寬宣傳渠道和銷售渠道。例如走特色化路線的亭海灣海鮮自助火鍋、頓頓鮮麻辣郡肝火鍋、川渝邦麻辣牛肚火鍋等。分別從海鮮、郡肝、牛肚等食材入手,其本身已經具備了差異化競爭的能力,再加以云拓食集薈平臺的賦能,提高了產品的知名度、拓寬了銷售渠道,讓好產品迎來好銷售。
以下自熱火鍋憑借出色的產品打磨,已走出一條差異化競爭路線,點擊圖片進入產品頁面了解更多詳情↓↓↓


食品商協會小管家雙雙 食品商協會小管家琳琳
丨食集薈
解決全球食品人的供需
成都市食品工業協會提出會員服務升級計劃,會員企業可以免費入駐食集薈,一款解決全球食品人供需的平臺。
點擊小程序鏈接免費入駐
云拓食集薈是一款專為全球食品人打造的重度垂直的互聯網供需平臺,提供全球集采、線上展會、一鍵發布供需及企業展示等服務,為企業開拓渠道,匹配商機。
原創文章,作者:第一食品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9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