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周報 | 國內咖啡產業趨勢發生變革,全球餐飲業一片哀聲

    作者:子非

    來源:新餐見(ID:xincanjian)

    本周國際餐飲業總結了疫情下的各國損失,25%-60% 餐飲店或面臨永久倒閉;國內咖啡產業大洗牌,未來趨勢轉型;海底撈同樣動作不斷,不僅收購兩新品牌,還在上海開起了粉色網紅點;央視新聞調查全麥面包,結論讓人唏噓,讓我們一起看看本周到底都有哪些大事發生!

    01

    疫情新聞

    01全球餐飲“渡劫”,各國25%-60% 餐飲店或面臨永久倒閉

    疫情對全球餐飲行業的影響持續加劇,各國的餐飲巨頭紛紛傳出關店裁員或破產的消息。

    今年6月,星巴克在股東信中就曾宣布,未來18個月內永久關閉美洲的約400家經營門店,并將本財年計劃開設的新店數量削減一半,至300家左右。

    自疫情發生以來,已有越來越多的全球知名餐飲企業遭受重創。300家必勝客計劃永久關閉,吉野家將關閉國內外150家門店,麥當勞將在今年關閉約200家美國門店,漢堡王永久關閉5%至10%的門店。

    除了全球知名餐企自身難保外,各國的本土餐飲企業也面臨著巨大的損失,相繼出現了倒閉、破產。

    一場疫情帶來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國際餐飲行業損失巨大。

    02

    品牌動態

    01 星巴克將在亞洲市場推人造肉產品

    9月8日,星巴克公司表示,將在更多國家推出人造肉產品。從9月起將在亞洲門店的菜單中加入植物蛋白類食品和飲料,包括Impossible Foods(不可能食品)、Beyond Meat(別樣肉客)、OATLY等公司產品,以吸引更多具有環保意識的顧客。

    星巴克表示,正在中國香港、新加坡、新西蘭、中國臺灣和泰國等市場推出符合當地口味和喜好的產品,比如在中國香港推出來自Impossible Foods的泡芙和三明治,在中國臺灣推出Impossible Foods的肉醬通心粉,在新加坡推出一款“不可能套餐”,包括Impossible Foods的漢堡肉餅、牛油果雞蛋卷、蘑菇、焦糖洋蔥和奶酪。飲品方面,其將在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推出OATLY公司的可可瑪奇朵。
    該公司表示,與依賴動物農業的項目相比,生產植物性食品和飲料對環境的需求較少,而動物農業通常需要更多的土地和水。

    02連咖啡關閉全部門店

    9月8日,連咖啡在官方公眾號上稱,門店已全部關閉,暫時沒有再開的打算。未來該公司發布的都會是預包裝產品,主營線上平臺。

    03海底撈打造粉色火鍋店

    最近,海底撈位于上海紅太陽廣場的唯一一家粉色主題店,刷屏小紅書和抖音,“精致、少女心”是其關鍵詞,粉嫩的裝修,少女心的禮物,開啟“大張旗鼓撩妹”模式。

    粉色主題在茶飲界、西餐甚至沙縣小吃界都很正常,但在重油重辣,煙火氣十足的火鍋界,海底撈是當之無愧的前排。

    這家店的最大噱頭,除了粉色主題,便是海底撈的“定制化”鍋底服務了。全上海只有3、4家分店有提供這個客制化服務。

    后廚利用智能“全自動打鍋機”精準下料,建立專屬鍋底,加麻、加辣、加濃、咸度、油水比例都可以調整。

    04 星巴克和紅杉要在中國組CP

    在4月星巴克中國與紅杉中國“結盟”后,雙方的新合資公司“星苒(上海)投資合伙企業”已于昨日成立,經營范圍顯示有創業投資和投資管理。

    據企查查顯示,星苒上海擁有兩名股東,其中代表星巴克的股東為“上海星巴克咖啡經營有限公司”。據了解,這家公司前身為星巴克及統一的歷史合資企業“上海統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目前擁有的902家門店分支機構均位于華東地區。

    而代表紅杉的股東則為“深圳紅杉安泰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工商資料顯示,這家公司大股東為深圳市紅杉桓宇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后者的兩名股東分別為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周逵及張聯慶。

    這是星巴克和紅杉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后首次傳來實質性進展。

    03

    行業趨勢

    01中國咖啡市場達到2171億元

    COSTA關了10%門店,推出了膠囊咖啡和自助咖啡機,布局更多元的場景。

    100天后回歸的連咖啡,推出多功能咖啡新品,轉戰零售領域。

    增速高達15%的中國咖啡市場,潛力巨大。疫情加速洗牌后,入局者正通過何種方式,搶奪市場份額。

    疫情原因,各品牌放緩了門店為主的拓展模式,但中國咖啡市場依舊潛力巨大。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咖啡消費年均增速達15%,遠高于世界2%的增速。預計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到2171億元。

    過往粗暴的收割方式已經不適用了,消費品類和消費方式漸趨多樣。

    疫情正加速咖啡行業的洗牌,諸神混戰的時代已經開啟。一方面,咖啡品質正不斷升級,從速溶咖啡到高端速溶、精品速溶,另一方面,消費場景和消費品類正不斷被拓展,如連咖啡的多功能咖啡,伊利的冷萃氣泡咖啡等。

    02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將在中國建廠

    有美國人造肉第一股之稱的 Beyond Meat 周二宣布與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協議,將在當地設計和發展生產設施,包括一座采用最先進技術的生產設施,以在中國生產「Beyond Meat」品牌的人造牛肉、豬肉和雞肉等人造肉產品。

    Beyond Meat 由此將成為第一家將其主要生產設施落戶中國的專注于人造肉產品生產的跨國公司。

    該項目目前正在推進中,預計將在數月內啟動試生產,并于 2021 年年初全面投產,預計未來中國將成為 Beyond Meat 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04

    行業榜單

    01餐飲業十大發展趨勢

    1、餐飲行業洗牌加速。

    受疫情影響,一些缺乏競爭優勢的餐飲門店面臨較大壓力,將被市場淘汰,而一些優秀的品牌則借機開始擴張,行業洗牌加速。

    2、連鎖化程度不斷提升。

    在疫情期間,連鎖經營的品牌體現出了更強的抗風險能力,連鎖化、品牌化經營是整個餐飲行業的大方向、大趨勢。

    3、餐企與資本的“牽手”會更緊密。

    目前已經出現一些專門針對餐飲行業的投資機構,這些資本偏愛各大細分領域的頭部品牌或者已經有一定規模、且標準化程度較高的企業,這些企業未來有望能在資本的助力下奔赴資本市場,而企業也能借助資本的力量快速搶占市場,實現雙贏。

    4、單品爆款與小吃快餐升級依然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餐飲創業者關注的方向,也是資本比較看好的方向。

    對于快餐與小吃的布局,也會成為很多較大規模餐飲企業實踐的一個重點方向,如海底撈、九毛九以及西貝等均在積極布局。

    5、供應鏈是核心。

    不管是在火鍋、燒烤等傳統的熱門領域,還是在牛蛙等對供應鏈要求比較高的品類中,對供應鏈的建設甚至直接介入,成為行業共識。尤其是在企業規模化到了一定階段后,供應鏈能力成為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6、餐飲數字化加快。

    數字化的壓力來自于餐飲連鎖化的步伐,連鎖企業對數字化能力要求更高。瑞幸對于數字化的探索,給許多的餐飲企業帶來了比較大的啟發。喜茶在數字化方面的探索也是不遺余力,而奈雪則直接引進原瑞幸CTO來彌補在數字化方面的短板。沒有數字化的餐飲企業,將會沒有未來。

    7、對私域流量的追求不再是一個口號。

    疫情的沖擊讓餐飲企業認識到了私域流量的重要性,餐飲企業對于私域流量的重視度空前提升,正在積極探索各種私域流量的可能性,并不斷進行實踐。

    8、餐企積極“上線”。

    優秀的餐飲企業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擁抱消費者、吸引消費者,將成為優秀企業的標配。在平臺的選擇上,會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單一平臺。另外還有一些企業會直接進入電商領域,布局新零售,拓展新方向。

    9、智能化程度提升。

    隨著碧桂園機器人餐廳等的出現,餐飲行業的智能化、機器人化成為了行業關注的焦點,機器人在快餐、小吃等領域大有可為,未來機器人將在很多崗位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10、跨界合作成為新常態。

    一些比較新銳的餐飲企業熱衷于聯名,熱衷于跨界合作,這是由于這些企業通過聯名嘗到了甜頭。未來,這種異業合作將成為常態。

    05

    資本熱點

    01喜茶,奈雪被傳將赴港上市

    9月8日消息,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中國奶茶連鎖企業喜茶與奈雪的茶尋求于2021年底在香港上市,分別籌資為4至5億港元。

    今年3月,據36氪報道稱,喜茶將獲得最新一輪融資,高瓴資本和Coatue(蔻圖資本)聯合領投,本輪融資完成后,喜茶的市場估值或將超過160億元。

    今年6月,有消息稱奈雪的茶即將完成新一輪近億美元融資,領投方為深創投。其上一輪融資還是在2018年3月公布的“數億人民幣”A+輪融資。A+輪之后,奈雪的茶投后估值為60億元。

    據悉,今年2月就曾傳出奈雪的茶將赴美IPO,融資4億美元的消息。但考慮到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引出的一系列中概股風波,便將上市目的地轉向港股。對此,奈雪的茶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奈雪目前并沒有相關計劃”。

    02海底撈斥資1.4億收購兩新品牌

    9月4日,海底撈發布公告,稱公司旗下全資附屬公司四川新派已與姚云杰及朱安陽訂立協議,有條件同意由四川新派本身或其指定的另一實體收購上海澍海80%的股權,收購價為1.2億元。

    根據公告,上海緣澍成立于2008年12月,在北京、上海及杭州設有9家以“漢舍中國菜”為品牌的中餐廳。大眾點評顯示,“漢舍中國菜”的客單價在150-180元之間,招牌菜為果木烤鴨。

    同日,海底撈全資子公司HaidilaoSingapore還訂立了收購HaoNoodle的相關協議。以30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075.96萬元)的價格,收購80%的HN&THoldings已發行及發行在外普通股。

    HN&T Holdings是一家根據美國特拉華州法律正式注冊成立并有效存續的公司,于HN&T重組后將成為HN&TLLC及HNLLC的唯一股東。而HN&TLLC及HNLLC 為美國紐約州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經營著“HaoNoodle”“Hao Noodle and Tea by Madam Zhus Kitchen”旗下在紐約的兩家餐廳,提供輕食、飲料及酒水。

    海底撈稱,收購“漢舍中國菜”和“HanNoodles”,將加速其在中高端餐飲業的布局,對后者的收購,也有利于其吸取面館和海外餐廳的運營經驗。

    06

    負面事件

    央視調查真假全麥面包

    近期,央視調查真假全麥面包引起熱議。目前,市面上所售全麥粉原料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整粒研磨的全麥粉,另一種是按照小麥籽粒麩皮、胚芽及胚乳比例添加的復配制粉。以上兩種全麥粉在面包產品中均有所應用。目前市面上所售的全麥面包,使用復配全麥粉或“小麥粉+全麥粉”為原料的相對較多。

    央視記者調查發現,業內人士稱,考慮到顧客的口感接受程度,目前市場上沒有人會銷售100%的全麥面包,商家會用小麥粉來充當全麥粉,全麥粉和小麥粉的區別在于含有麩皮和胚芽。

    另外,目前國內尚未出臺全麥面包標準,因此產品中只要含有全麥成分都被稱為了“全麥面包”。

    但許多購買全麥面包的消費者都沖著“飽腹感”“無油無糖”“減脂”“健康”等概念而來。而“部分添加全麥”的全麥面包與消費者的健康認知及減脂或營養需求存在差異。

    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官方微信發文提醒,“看著像全麥面包,其實是額外添加了糖漿、焦糖色素,讓面包呈現淡褐色。”

    而真正的全麥面包沒有小麥粉,必須是100%全麥,建議“假全麥面包”要少吃。

    ——————

    以上就是本周餐飲行業新動態。

    注:本文由新餐見整合自餐飲人必讀紅餐網招商CEO、餐創天下、餐飲老板內參、羅華山餐飲o2o職業餐飲網餐飲界、餐寶典及其他媒體。
    本文章圖片來自網絡,僅作為推廣示意圖使用,如果涉及到版權,請與本平臺聯系,本平臺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本平臺保留對宣傳資料修改的權利。本平臺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否則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商務合作及轉載請聯系麥麥 Tel:18654500338或加微信號:wlx392824635
    投稿、推薦和自薦請投到此郵箱:392824635@qq.com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新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114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1日 08:00
    下一篇 2020年9月11日 10:4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