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看完那個被鄧超點過贊的木屋男孩王靜東的故事,徐軍私信我說:“突然也想分享自己在木屋這些年的經歷,想起來,挺不容易的。”
徐軍畢業后跟著小伙伴去了深圳,那個遍地都是機會的地方。
三天過后,同行的小伙伴陸續找到了工作,只有鐵了心要做餐飲的他,還在晃悠。
幾天后,徐軍接到了木屋燒烤的電話,通知他來面試。
面試當天,從公交車下來卻下起了雨,也沒帶傘,只能把隨身帶的東西塞到衣服里,跑過去外套濕得差不多了,看起來有些狼狽,面試的小姐姐還是很熱情地接待了他,一杯熱水放在他面前,徐軍心里暖暖的。

徐軍的第一站在深圳東濱店,來的第一天被安排去三樓搬凳子,以前哪干過這些啊,一天下來,胳膊都抬不起來了。

他說,差點跑了,但一想,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就這么跑了,又得開始重新找,既然是自己喜歡的餐飲,就先留下來試試唄。
這樣一留,三個月過去了。

他被帶到了小徑灣培訓,對于徐軍來說,這是個絕好的機會,一直想上爐的他,為了能進后廚,他主動申請洗碗,上午培訓完,下午就自己跑到后廚去學,去搖鍋,去烤串,第一天搖鍋的米裝起來,第二天拿出來接著搖,八點以后就去洗碗。

兩個月過去了,徐軍不僅學會了搖鍋,學會了烤串,連唱歌也比以前好聽多了。(洗碗的時候太無聊就開始唱歌)
學會了技能的徐軍收到了不少夸贊和羨慕,這也讓這個20出頭的小伙子有些飄了,好像也沒什么難的,既然都學會了還留在這里干嘛?自己回家創業不香嗎?

于是,徐軍帶著這份驕傲和滿足,離開了木屋,打算回家大干一場。
只是,這股激情,就像深圳的雨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

回到家折騰了幾個月,店沒開起來,錢也花完了,失落中的徐軍在朋友圈看到了門店伙伴聚餐的照片,心又開始癢癢了。
可能人生就是這樣,不去親自撞一撞南墻,就永遠不會相信南墻真的很厚。

徐軍冷靜下來想了想,在木屋,真的只能學到技能嗎?
明顯不是,技能只是最基本的,更多的管理知識自己還沒觸碰到就跑了,真可惜。
他并沒有給自己太多時間沮喪,很快,他又回到了小徑灣,那個曾被他拋棄的地方,又歡迎了他。
在小徑灣待了兩個月,重新通過了技能考核,參加競聘,接著,跟著大王去了上海。

2019年是上海市場崛起的一年,徐軍也在這里,一起見證了上海的崛起。
在上海的這一年,大家干得很帶勁,徐軍也是。
在五角場店,他們拿過巔峰團隊第一,早晚班PK第一,酒水銷售突破第一,大眾點評上升最快,一年拿了6個A級門店,上海的勢頭越來越好,伙伴的動力也越來越足。

徐軍很愛學習,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他都不會放過,每次看到分享的干貨能在門店用的,他就趕緊學起來去實施,別的門店在做,做得好,自己干嘛不學呢?
今年,徐軍來了北京,他說,他想學到更多東西,也想有更多的鍛煉機會。
在臺灣街,見他的時候,他在出菜口,滿頭大汗。
來木屋三年了,徐軍也有遺憾,他說他特別想參加一次老隋的TWKE培訓,又老是錯過,總是聽別人說TWKE很累,可是他就是想去看看能累到什么程度,更重要的是,他想和不同區域的不同伙伴一起交流學習,大家一起頭腦風暴,一定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不知道機會什么時候會砸到他頭上,但是徐軍知道,打好基礎學習更多的東西,才能讓自己在有機會發言的時候有話可說,否則,再多的機會都沒用。
木屋的每個市場,或工作,或學習,或旅游,徐軍都去過了,他說,是木屋讓他有機會去看到更大的世界,也是木屋,讓他充滿斗志,而他,也將帶著這份斗志在木屋繼續生猛下去。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