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客是怎么變成回頭客的?又是怎么離你而去的?
當回頭客不再回頭
西貝賈國龍曾感嘆,自己做了20多年餐飲才發現,開餐廳最重要的不是怎么讓沒來過的顧客到店里吃飯,而是怎么樣讓來過的顧客再來第二次。
相信不僅是賈國龍對此憂心,很多餐飲老板也深受“回頭客”不足的困擾。
尤其是開在路邊的社區店。
不同于商場店有人流量紅利,社區店對固定的消費群體十分依賴。
這群消費者一旦開始流失 ,對經營者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打擊。
在某社區經營快餐店的老李最近就為此感到格外苦惱。
老李的店離新修的地鐵站不遠,背靠幾個人口密集的小區,由于地理位置比較好,且產品價格便宜,他的生意一直都不錯。
住在附近小區的上班族下班后,常常會就近在他家解決晚飯。
可最近隨著地鐵站周邊越來越繁榮,老李的店對面和旁邊,都新開了好幾家類似的新店,以前固定的一批顧客,大部分都再也沒到老李這兒來過了。
“講道理,新店瓜分客流我覺得倒也無法避免,但也不至于我的回頭客全成了別人的回頭客,我這兒就沒人來了吧?”
什么樣的餐廳值得你給第二次機會?
老李的問題,我們很難從同為經營者的餐飲人那里找到準確的答案。
相反,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我們也許能更接近謎團的真相。
因此,帶著疑問,小編采訪了多位顧客,詢問他們多次光顧的餐廳,有哪些過人之處,在什么情況下又會讓他們“脫粉”?
1、獨特的味道別無二家
這個問題在小A眼中,和“什么樣的電影你會看第二遍?”是一樣的。
小A喜歡看昆汀導演的電影,特別是早期幾部帶有鮮明昆汀個人特色的影片,《兩桿大煙槍》、《低俗小說》、《殺死比爾》……
《兩桿大煙槍》海報
(圖源網絡僅供學習請勿商用)
每一部都翻來覆去細細品味多次。
這種審美也原封原樣地移植到小A喜愛的餐廳上。
他偏愛那些自身特色十分明顯的餐廳。
這些餐廳的產品也許不是最好的,但絕對是最容易在第一時間抓住消費者注意力的。(當然,是指好的方面。)
“我很喜歡吃西式快餐,有次在一家小店里吃到了一種,沒有邊緣,四種口味拼接而成的方形披薩,當時真的就覺得驚為天人,之后我基本上每周都會買一次。”
“你也許已經看到過很多這樣的披薩了,但對我來說真的是第一次見,我就覺得它很好。
就像黃渤和寧浩拍的《瘋狂的石頭》剛上映那會兒,大家都覺得好看,第一次見這種類型的電影,很新穎很有特色。
《瘋狂的石頭》海報
(圖源網絡僅供學習請勿商用)
就算后來大家知道它借鑒了《兩桿大煙槍》,但依然沒人會否認《瘋狂的石頭》是一部好電影。
就算有人否認了,那會影響它在其他人心中的地位嗎?
當然不會,你看,《瘋狂的石頭》在06年拿到了三千多萬的票房,還得了很多獎,在這之前名不見經傳的黃渤直接一躍成華語影壇影帝。”
小編:什么情況下你不會去這家店?
小A沒有絲毫猶豫:“什么時候吃膩了就不去了唄。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能吃一輩子不是?所以我現在都漸漸拉長去那家店的間隔了,就怕自己膩了。”
2、體貼的服務感動人心
大C今年二十八歲,是一位大齡單身文藝青年。
也許是這么多年的獨居生活,讓他變得格外敏感。
他有自己固定的愛好,和固定常去的餐廳,他自稱患有輕度社交恐懼癥,很抗拒嘗試新鮮事物。
“那你當初是怎么選擇現在這些常去的店的呢?”我問。
“雖然抗拒但也不是完全不會去(新店),如果某家第一次去的新店,在服務上能讓我感動的話,我就會常去。
比如有次和朋友一起去吃日料,老板很體貼:
每盤烤串旁都放著小檸檬,烤毛豆上桌時有配專用的垃圾碗,點的烤秋葵很細心地切好端上來,章魚小丸子也用牙簽串好,方便顧客拿取。
朋友帶著小孩,領位的服務員特意帶我們去了角落上沒人打擾,也不會打擾到別人的位置。
整個就餐過程中,服務員不會過分關注顧客,但只要你一喊,就會非常熱情地上來提供幫助。
這種下意識的關心,往往比一些刻意打造出來的‘服務’更容易讓人感動。”
小編:什么情況下你不會再去這家店?
大C思考了一會兒,“出了食品安全問題的話肯定就不會再去了,畢竟再好的服務也不如自己的小命重要,你說對吧。
還有就是不能接受殺熟,我都對你這么信任了,你要是當面一套背地里一套,那我不是傻子,肯定不會上趕著被你欺負。”
3、便宜方便沒得選擇
剛畢業還在實習的琳琳,大概是最接近老李家“回頭客”的消費者之一。
“實習工資不高,外賣點不太起,我又不太會做飯,每天下了班就會在家或者公司附近吃了再回去。
我住那個小區對面有一排小快餐店,我最常去一家面館,因為覺得相比之下他家性價比最高,而且看起來東西比較干凈。”
小編:什么情況下你不會再去這家店?
“什么情況…轉正后漲工資了就不去了唄,如果我能做更好的選擇了,當然不會再委屈自己啦。”
琳琳半開玩笑地說,“雖然面館很便宜也很方便,但說到底,味道啥的都比較一般,要是經濟條件允許的話,誰都想吃點更好的吧。”
做餐飲誰都希望把“頭回客”,變成“回頭客”。
但消費者與餐廳經營者非親非故,你不拿出點手段,又如何讓他對你刮目相看?
事實證明,你的餐廳必須有“一技之長”,或許是口味獨特,或許是服務細致,或許是高性價比……
這些特點都能成為消費者持續消費的動力。
不過要想一直維持消費者粘性,僅僅靠這點動力明顯是不夠的。
星巴克為了維持固定的粉絲群體,建立了包括飲品、APP、周邊、會員系統等等要素在內的一整個產品閉環。
甚至為了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打破過去的束縛,推出外賣、到店取等新舉措。
這表明,要想消費者一直保持粘性,品牌自身也得有所成長才行啊。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來源:餐飲人必讀 | 作者:小白
編輯:寒斌 | 統籌:大箏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點擊下列關鍵詞 閱讀更多精彩
【商務/投放/合作】
大箏:18923764126?
微信號:toutiaoxiansheng
【公關/營銷/推廣】
參某:18138837052
微信號:chohuobang
【轉載/投稿/爆料】
寒斌:16620780467
微信號:Media-PR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