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細分火鍋漲幅最快?
火鍋人均消費有什么變化?
火鍋店如何不花錢登上必吃榜?
經營評價有哪些技巧?
本篇跟大家分享一些火鍋業的大數據,來自中飯協主辦的“2020火鍋年會”上,美團大學·餐飲學院必吃榜運營團隊的分享。
粵系和江浙系火鍋漲幅最快
清湯鍋沖到榜單第三名
現在全國大概有接近50萬家的火鍋店,如果按派系來看,南派火鍋最多,其次是北派。南派火鍋中,川渝系最多,占到了全國火鍋門店數的27.7%,最少的是江浙系只占了0.6%。
但是這又能夠說明什么呢?
從門店的漲幅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從2018年到2019年到2020年,漲得最快的,一個是粵系237%,一個是江浙系火鍋133%。
江浙系的火鍋體量小,只占中國火鍋門店數0.6%,日系火鍋的占比也不高,百分之三點多,這兩者合起來就是5%。
這意味著,它們的發展空間比別的火鍋更大一些,因為它的市場還沒有完全的鋪開。而川渝火鍋占比最大,但是它的增速相對慢一些。
清湯火鍋已經沖到了榜單的第三名,疫情之后大家對健康養生這一類的需求增加了。

三線火鍋人均消費漲幅39%
品牌下沉成趨勢
火鍋整體人均消費上漲。從城市來看,漲得最快的是一線城市,人均消費單價至67.39元,相較于2017年,漲幅達到了44.4%。
但不得不關注的是,我們發現除一線之外,三線的火鍋人均消費漲幅39%,僅次于一線。
它和新一線和二線不一樣,有人口紅利,工資收入更高。三線城市的消費力不容小覷,“小鎮青年”有錢、有閑,我們也看到火鍋市場在不斷下沉。
從不同的品類來看,人均消費里漲幅最快的是江浙火鍋,但是人均消費最高的是粵系,可能跟市場飽和不夠有關,所以它依然有空間。
從數據里還能看到,川渝火鍋的消費是很高的,人均消費從2017年的不到50塊錢,現在已經漲到了61元。也能看到,人均消費增長的品類是在上升。
“少年經濟”崛起
20歲以下用戶,漲幅超90%
我們普遍認為,25歲到35歲就是一個主流的消費群體。因為他們年輕有活力,有經濟基礎。
但從趨勢上卻看到了不一樣。20歲以下的用戶數,漲幅超過90%,這個數字很震驚。
為什么少年群體增長這么快?
因為少年經濟在崛起。想想我們一家人去吃飯的時候,是誰決定吃什么?孩子。帶老人也一樣,花錢的是25歲到35歲的群體,但是決定你要把錢花到什么地方的,是20歲以下的群體和40歲以上的群體,一老一少。
必吃榜的威力
日均交易額提升32%
必吃榜是如何選出來的?
第一是以大眾的評價數據為基礎的。
第二是公眾評論,和美團和大眾點評沒有合作,不影響你的榜單。沒有提名制,全根據評價推選出來的。
第三個有第三方的公正、監督選出來。這是評選的原則。
必吃榜分為幾個階段,入圍前,入圍期,發展期。在入圍期前和入圍期的時候,商戶日均流量增2.24倍,在整個行業平均的瀏覽量漲11.63倍。發榜之后,日均交易額提升32%,外地食客的占比從45%提升到54%。
那么,必吃榜餐廳的評選流程是怎樣的?
第一個是入圍期(榜單籌備期),第二個是選城,目前有44個城市有必吃榜,為什么不是45、46個呢?因為要考評這個城市的總商戶數,以及這個城市總的評價數量,就是看基數夠不夠,不夠就不能開啟。
第三個是初篩,會把這個城市口味分相對比較好的商戶做一個篩選。
然后是第二輪初篩,會考評幾個維度:口味分是否在這個城市排在前面,點評的增長量是否在(整個城市的)前列,是否符合本地的特色,本地的評價是否穩定。
初篩之后會進行校驗,校驗分為幾個板塊:是否有違法行為;線上頁面是否有問題;食品安全是否有問題。如果沒就可以入圍。入圍期也沒出問題,比如突然爆發較多差評,最后就正式發榜。
如何登上必吃榜?
要聚焦、有流量、性價比、有評價、強體驗
必吃榜整體還是以真實點評為基礎來評選的,在整個行業當中排名相對靠前,以月度、星級、口味分有效點評為依據。
那怎么才能上榜?
總結五點就是,要聚焦、有流量、性價比、有評價、強體驗。
√ 突出特色,穩定品控。
首先要讓消費者知道你有什么好吃的,而不是去猜,所以特色一定要突出來,然后重復強調。
比如你是突出食材新鮮,還是突出氛圍還是匠心?總之要有一個聚焦點,優勢點,這個是跟品牌戰略定位相關,然后用相對應的視頻或圖片(內容)表現出來,ps,動態視頻比靜態圖片更能刺激顧客。
聚焦之后,還可以做活動引導特色,比如做一個套餐,能不斷積累銷量,吸引購買獲得評價。
√ 借助周邊自然流量
有流量就是評價數量多,并且穩定。經營者需要做到流量覆蓋、全盤獲客。比如一個餐廳的產品非常好,但顧客都是周邊居民,年輕客群太少會導致線上評論數少,這是要開發其他渠道獲客,增加評論數。
如何不花錢,穩步增加流量(評論量)?
也是可以實現的。從5個點開始談,打基礎、有優惠、賣得好、有口碑、深合作,這里邊所有的細節不需要任何花費,就能夠直接提升你在大眾點評的自然排名(更詳細的技巧可留言索要)。
比如通過標注地理位置借助周邊自然流量,標注地鐵、農業大學,消費者搜索這些位置時,你的餐廳就會出現。
比如命名有技巧,品牌名+品類名+特色名+商圈名。消費者搜相應品類時你就出現了;如果是團購,盡量加上服務標簽,比如商務宴請套餐/寶寶餐,消費者會搜“商務宴請”,而不會搜“經典四人餐”。如果餐廳在商場一定要重視寶寶餐。
√ 優惠活動免費引流
上述這些都是打基礎。那么有優惠和流量是什么關系?
當然有關系,優惠能幫你占位,如果有團單在線,在大眾點評或者美團上,消費者搜套餐的時候,你就在列表里,否則就不在。
為了拓展更多的端口和渠道,需要有不同占位,包括團餐優惠、秒殺、立減促銷。新客立減的作用是增加你的點擊率。
如果想登上必吃榜,一定要重視2個平臺。
√ 哪些評價因子影響升級?
賣得好體現在幾方面:做團單、重視網友推薦、入口圖優化、累計銷量(羊群效應)、鼓勵收藏。
在說好口碑之前,經營者必須知道,哪些評價的因子關系到升級?
第一個是時間,越靠近今天星級評價越高;第二是評論質量,多字多圖質量高;第三是人的質量,是經常吃火鍋,還是很少吃火鍋?第四個是數量,1個月或14天之內,你的點評增長量夠不夠?是否比同行業高?這些都會影響你的星級。
做好口碑,第一個就是持續拉新,要讓人持續不斷的看到你。第二個是累計評價量,要鼓勵消費者去評價;維護評論,除了差評,好評也記得回復但不要使用模版。差評降權,差評會降低你的排名,所以一定要及時處理。
√ 性價比要突出,符合當地城市的人均消費。
提升性價比能縮減消費者決策的鏈條。這就是為什么要做活動,一家人均150元的餐廳,顧客為什么要選它,做活動是為了降低顧客的試錯成本。
△連續4年榮登必吃榜,以手工自制菜品與特色風味醬料為主打的特色火鍋
現在拼的就是顆粒度、拼的就是細節,所以需要重視。比如買單的時候,你是讓顧客掃你,還是你掃顧客,這兩者的體驗是不一樣的,前者會麻煩一些,這就是細節。
劃重點
火鍋商戶想上必吃榜有幾個細節需注意:
1、要滿足4個套餐,有一個團單至少低于6折。
2、官方相冊至少要有12張圖片,線上的圖片量包括招牌菜圖片應有80張,含消費者上傳的。
3、推廣通的28天使用,至少有14天是在線的。
4、商戶有5張首圖來展示你的環境、特色。
5、星級至少是在4.5星以上。
6、最近28天,差評的回復率在90%。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線上運營有啟發,因為篇幅有限,更多詳細必吃榜經營技巧有需要的可以留言索要。
注:以上內容來自美團點評必吃榜運營團隊
往期精選
冬天的第n頓火鍋,還沒輪到你?快用這6個新招刺激顧客!
負債上千萬的他成功逆襲:2年開店200+,加盟存活率95%
探店 | 150平日收2萬的自助小火鍋,背后隱藏著哪些商機?
深度 | 350㎡單店年營收1500萬!他憑什么3年開100+爆店?
發愁引流?頭疼上新?這25個冬季新品一次幫你搞定!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2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