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領導的要能守得住“道”

    2020年12月30日 No.886

    1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道德經》第三十二章

    2

    這一章,老人家說的還是“道”。強調,別看“道”小,不顯眼,但其作用確是極大的。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

    開篇點題,便說是沒有名的,就像未經加工的木材一樣,雖然很小,但它不會臣服于任何人,誰也控制不了“道”。

    還記得二十五章里面說過“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嗎?

    老人家總說,道沒有名,即便有,也是勉強給他起一個名而已。

    樸,指的是未經加工的木頭,這個字,在道德經里面出現過多次,指代的都是最初,最原始,最質樸的狀態。

    這種狀態,看起來并不起眼,但普天之下,誰也不能令道臣服于他。

    我們有一句話,叫做“人定勝天”,但當我們翻看歷史的時候,會發現,人未必勝得了天,但凡是不符合規律的,不符合天道的事情,人都是無法勝利的,即便一時逞強,也難以堅持,最終還會復歸于道。

    因為,道是最根本的推動力,它有它自己的方式和規律,不會單獨服務于某一個人。因此,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侯王,就是各級的統治者。賓,賓客,賓朋的意思。

    這句話,講出了領導力的關鍵。

    領導如何讓下屬尊重自己呢?

    答案就是:做領導的要能守得住“道”。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論語·八佾篇

    魯定公曾經問孔子,說我對待下屬,下屬對待我,應該如何呢?

    孔子說,君王應以禮待下屬,而下屬應忠于職守回報君王。

    換句話來說,就是當領導的不應該向下屬提過分的要求,而下屬則應該認認真真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盡忠職守。

    有人說,這不是應該的嗎?

    但看看現在,多少老板抱怨,員工不懂感恩?有多少員工說“給多少錢干多少活?”

    要求員工感恩的,合乎“禮”嗎?上班混日子的,合乎“忠”嗎?試想一下,這樣的企業,能好的了嗎?

    試想一下,一個拔河比賽中,如果隊員們出力的方向都不一致,有贏得比賽的機會嗎?員工和領導各為其利,組織能發展嗎?

    這些,都是領導守不住“道”所導致的啊。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老人家在這里舉例子,說天地相和,以降甘露。

    天地相合,即是陰陽相合,天陽地陰,陰陽二氣相中和,即降甘露。

    而老天下雨,不會因為誰要求,就給誰家多下,誰不說話,就給誰家少下,這不需要誰去指揮。

    這句話,同樣在印證“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

    別看下雨這么小個事情,但它不會因為誰的意志為轉移的,是符合道的。

    你看,這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無為”呢?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兩千五百年前,已經是一個“分工”社會了。社會分工之后,自然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名”。

    今天的很多姓氏,都是源于古代的官職,例如司馬、司徒、司空、司寇、史、理、錢、宗、帥等等。從這些名字,就能了解其職位的特點。

    而老人家在提醒這些當權者,有了名,有了分工,沒毛病,但不要把這事情做的過分了。

    啥叫過分?

    就是過度的推崇名分,崇拜制度。

    就好比我們現在所說的“精細化管理”。

    精細化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是為了讓整個組織的產出最大化,讓整個社會的收益最大化。

    但,你會發現有一些企業,出現了過分崇拜精細化的現象。這導致一些員工每天為了擔心破壞所謂的制度,做工作也畏手畏腳,生怕違反了制度,損失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一天的工作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為了“精益”而“精益”,本職工作都做不好,這不就是舍本逐末,這不就是過分嗎?

    因此,老人家說,這些事情,你做到合適就成了,不要過分,不過分,就沒有危險,過分就完蛋了。

    你看,這不還是在講“物極必反”的道理嘛。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最后,老人家又舉了個例子。

    就像道在天下發揮的作用,就像川谷對江海的作用一樣。

    川谷對江海的作用是啥呢?

    就是不辭細流,把小的河流水流都匯聚到一起,匯入江海。

    為啥能做到這樣呢?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也。

    你看,這是不是也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結果?

    只要處下,不用號令天下,水自然就來了。

    這就是“自然無為”的狀態啊。

    3

    道德經五千多字,在經典里面,已經算得上是字數很少的了。

    然而,當你通讀完之后,你會發現,這五千多字,有很多理念和道理,都是相通的,來來回回,講的都是那幾個道理,甚至是一點都不新鮮的道理。

    就像這一章也一樣的,包括舉的下雨的例子,也都是“很自然”的例子,并不神奇。

    但往往就在這些“一點都不神奇”的現象背后,卻藏著非常深刻,非常重要的原理,這也許就叫做“道”,或者叫做道的體現形式吧。

    通過現象,看到本質,再提煉本質,運用到自己身上,這也許就叫做“得道”吧。

    4

    道理挺好,怎么用?

    提煉一個關鍵詞,就是 “適可而止”

    作為管理者,把手伸多長,永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度”的問題。

    管理者是放大器,而不是限制器。

    一旦把不該管的東西管的多了,必然就會起到反作用。

    轉過身來,在下屬的背后,做一個支持者,為他們把條件創造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充分發揮能量,才是更有效率的方式。管,差不多就得了,更多的要給與支持。

    最后,祝你“得道”。

    5

    白話文翻譯

    道本無名,就像沒有加工過的木材。雖然看上去很小,不那么起眼,但天下沒有誰能夠讓它臣服于自己。

    領導者,統治者若能夠守住道,遵照道的方法來治理,萬物也將與他和諧相處。

    天地之氣交合,降下雨露,人們沒有要求,但雨露就是平等均勻的落下。

    萬事萬物生發之后,也各有其名,既然有了名,就知道他的作用與權力,有作用和權力,就要清楚邊界在哪里,知道邊界,知道在哪里停止,才能沒有危險。

    王者要像道對待天下那樣,善于處下,如果河流如江海,天下所歸。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534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31日
    下一篇 2020年12月31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