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近年來中國咖啡市場增長迅速,咖啡在中國有著巨大發展空間。但隨著入局的企業逐漸增多,機遇與挑戰并存。
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統計,與全球平均2%的增速相比,中國的咖啡消費正在以每年15%的驚人速度增長。
據國信證券的報告顯示,我國2020年咖啡市場規模可達3000億元左右,并且有望在2025年突破一萬億元。
但是咖啡市場競爭還是非常激烈的,門店還能如何創新?是否還能玩出跨界新花樣?今天餐飲O2O君給大家帶來幾個開腦洞的咖啡跨界案例!
01
中西交融
呈現上海“咖啡文化”
上海的知名地標“武康大樓”,如今多了一條亮眼的文創風景線。
伴隨氤氳的咖啡香氣,在2月3日的立春時節,由“新華文創”運營管理的“30°空間”在武康大樓一樓揭開帷幕,首展“本原Faith of Youth——城市文化咖啡創意藝術展”也同時開幕。
“在這里,文化和咖啡品牌聯手,用跨界合作的方式探索營造新消費場景的可能性,多維度詮釋海派咖啡情調的新城市美好生活。”
上海的咖啡文化源遠流長,走進“30°空間”,映入眼簾的是裝飾墻上一行行有關咖啡的文獻,不僅有中文,更有西班牙語、法語、英語,匯集古往今來上海灘無數咖啡愛好者留下的痕跡。
“新開的咖啡室,猶如雨后春筍,遍地林立,弄得一幫歡喜泡咖啡的顧客,大有應接不暇之勢。”
1944年,一位叫譚君的作者在《帆聲月刊》上留下這樣一句話,印證了上海一直是中西交融的咖啡之都。
除此之外,琳瑯滿目的文創產品和藝術畫作,例如以“長樂路”“永嘉路”為主題創作的冰箱貼、體現海派文化的咖啡杯、有關“武康大樓”“百樂門”的咖啡壁畫。
“30°空間”的取名由來,正是起源于匈牙利建筑師鄔達克設計的武康大樓的獨特設計,這片空間坐落于余慶路、天平路、興國路、武康路以及淮海路五條馬路的交匯處。
在66平方米的小空間里,通過三面櫥窗呈現330°全景觀,實現“小窗口,大內容”,為武康大樓這座標志性歷史建筑增添了多視角、通透環繞、四季常新、24小時永不落幕的城市風景線。
黃文福透露,作為運營方,他們為爭取到武康大樓的空間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心血。“作為深耕文化行業的企業,我們很看好文創產業在文化行業發展前景。”
這片特別開辟的空間將以展示為主,零售為輔,通過對青年藝術的呈現,讓更多人了解文化、愛上文化。
同時,為了紀念建黨一百周年,在這片空間里將推出全新設計的紅色文創產品、書籍,展現紅色文化的魅力。


未來,空間將舉辦更多以國潮文化和歐洲小眾品牌為主的展覽,不僅有國潮品牌“大白兔”“百雀羚”,也有歐洲的買手店和設計師品牌,國內的新銳藝術家將通過這片空間獲得更多關注,也能和國外進行直接的溝通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30°空間”以“咖啡文化”為核心呈現主題,但空間不直接售賣咖啡,而是和周圍的咖啡店聯盟,避免資源浪費。
武康路周邊是小眾咖啡品牌的聚集地,未來“30°空間”將與這些咖啡店展開合作,共同舉辦活動,提供飲品之外的咖啡文化深度交流平臺。
互聯網科技越來越發達,對實體店都帶來一定的沖擊,而對銀行帶來的問題:線上平臺和數字化服務會讓傳統線下銀行消失嗎?
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將其線下網點變成休息室或者咖啡館,零售銀行也以驚人的速度轉型為星巴克的“第三空間”模式。
在國外,諸如ING Direct(現為Capital One)之類的一些現代化銀行做出了一個十分特殊的決定,即消除其銀行網點的金融交易服務,將其轉變為純粹的咖啡館。
1、凱克薩銀行(CaixaBank) :imaginCafé
imaginCafé在巴塞羅那主要是為了支持凱克薩銀行的imaginBank品牌,創建專為年輕人的移動銀行。
imaginCafé創意來源是為線上和線下服務創建一個平臺,該平臺向客戶開放,并提供年輕人感興趣的活動。
imaginCafé將舉辦各種活動,并針對“年輕創作者”,特別是從事技術、音樂和類似創意產業的相關工作人員,推廣活動 。活動將有音樂會、現場表演、游戲、DJ表演、電影院放映、視頻藝術表演、展覽、演講和講座等多種形式 。
該空間將向所有對活動感興趣的人開放,同時將為imaginBank客戶提供獨家活動、優質內容以及各種優惠折扣。
ImaginCafé分為三層,包含了食品和飲料特定區域、展覽空間、用于A / V展覽的巨型屏幕、用于研討會和互動培訓課程的特殊區域以及可容納250人的禮堂。
咖啡廳將每天營業。時間為周日至周三上午8點至晚上10點,周四至周六上午8點至午夜。
科技生活空間在重新構想銀行業的不斷旅程中,星展集團為新技術背景下成長得一代提供了一種生活方式空間。
Plaza Singapura的新網點以“咖啡廳+網點”的概念設計,擁有開放的布局和輕松的氛圍。“ Bettr Barista”特濃咖啡廳的咖啡因新鮮釀造的咖啡而受到歡迎。 考慮到技術一代的需求,該網點有著高度數字化的體驗。客戶可以使用具備視頻柜員功能的智慧ATM進行現金存款和取款。人形機器人Pepper也將在現場指導客戶如何使用機器。
還有如Park City美林分行并沒有直接在網點分支機構中運營咖啡館,而是選擇將網點內的空間出租給當地的咖啡店,以帶來更多便利。
被咖啡教育成長的中國消費者,新時期正在尋求新的消費模式。
精品咖啡店做好品質把控,采取高定價的策略,在運營中體現咖啡館的專業性和高端所在。
但也有在家或辦公室喝咖啡的場景需求,對應的就是零售咖啡包的產品,這兩年,出來一些新的呈現形式。
1、農夫山泉掛耳咖啡
2020年,農夫山泉上線濾泡式掛耳咖啡是介于速溶與現磨之間的新形態咖啡。簡單來說,這種方式比速溶好喝,比現磨便捷,非常適合居家、辦公、旅行等場景。

據了解,目前,掛耳咖啡在中國達到了億級的規模,復合增長率在40%左右。
2、紙質咖啡壺
Coffee Brewer是Grower‘s Cup打造的一款包裝與一次性咖啡相結合的獨特產品,設計師創新地將一次性咖啡過濾器與濾壓壺的概念完美的融入了包裝中。
一次性紙質咖啡壺用法非常簡單:將袋子立起來,然后打開頂部的易拉條,倒入適量的熱水,袋子背面中間有透明的留白部分方便觀察水量和調整咖啡的濃度。
最后重新密封袋子,靜待5-7分鐘,香醇美味的咖啡就可新鮮出爐了,然后擰下袋子邊上的壺嘴蓋就可以享用了。

3、旺旺“口泡”咖啡
不按套路出牌的旺旺推出“口泡”系列產品——在嘴里沖泡的微縮咖啡!
據悉,這是一款在嘴里泡的咖啡。新品為拿鐵咖啡口味,精選研磨阿拉比咖啡粉,甘醇濃郁。產品采用德國進口濾紙,可安心口含,每片熱量不超過6千卡。
4、鷹集“棒棒咖啡”
鷹集咖啡推出新型濾泡咖啡——“棒棒咖啡”。該產品的一大亮點在于便于攪拌的棒棒造型,無需借助其他輔助工具即可完成沖泡。
咖啡棒采用食品級無漂白、易降解的天然濾紙,棒身下端則是一個密封濾袋,內含50%的研磨咖啡粉和50%的凍干咖啡粉,可快速溶解于水,浸泡30-90 秒均可,同時可以通過浸泡時長控制咖啡口味濃淡。
從資本到其它行業跨界入局,新冠疫情推動了提神癮性消費品咖啡的增長,從2020年初始,咖啡市場呈現一片繁榮。
為滿足便捷性需求,追求品質的即飲型正在推動咖啡類別的增長。
擁有著濃郁香氣的掛耳咖啡,免于花費親手研磨的精力,毫無疑問成了年輕消費者茶歇時的不二之選。市場需求驅動著咖啡產品向著更加便捷的方向發展。
最后,隨著新一代年輕人對咖啡的擁護,中國的咖啡消費模式在不斷變遷,隨著便利店咖啡、互聯網咖啡的興起,咖啡消費場景愈加豐富,細分品類也更加多元化,期待中國市場逐步探索出屬于自己的咖啡文化。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